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张口困难 > 内容

张口困难内容

手术导板在下颌角切除中的作用...

病请描述:▲下颌角切除效果模拟图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下颌角切除手术越发多样化,手术切口也从外部转移到口腔内部。虽然口内切口能够有效隐藏瘢痕并降低面部神经损伤的风险,但也直接导致了术野变小,“盲切”的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再加上部分医生经验不足,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求美者术后双侧脸不对称、下齿槽神经受损的案例,有违医美手术的初衷。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将CT扫描技术、3D建模技术和下颌角切除手术导板(一种金属骨科定位片)应用于下颌角精确切除手术中,把下颌角切除手术变得数字化、精确化!▲下颌角切除效果模拟图当然,有很多人曾对此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手术导板?手术导板的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为此,我和我的同事及学生在获取了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之后,选取了具有知情权并签字同意的20例女性患者进行对比试验。2018年9月,我们在《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发表的论文《手术导板应用于下颌骨精确截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对于检验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与来分享,以供大家参考。传统下颌角切除手术传统的下颌角切除手术,是没有CT扫描数据支持的。部分医院会用X光进行拍摄,术中依靠医生的经验对下颌骨和神经进行预判,切除时一般都是“盲切”,出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人体面部神经束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切断了患者的下齿槽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不自觉口角流涎、下唇咬伤、面瘫等症状,严重影响求美者的生活。另一种是在不知道患者骨量骨质的情况下,盲目地确定切除角度和长度,导致下颌骨切除过量,求美者在后期可能出现骨缝、骨裂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感染。运用导板的下颌角切除术前诊断时,我们对求美者进行颌面部CT扫描,明确求美者的骨骼构造和神经、血管脉络,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和设计出手术方案。 ▲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在方案设计时,因为已经明确了神经和血管脉络,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手术的最大切割范围。根据求美者的诉求,我们可以在该范围内设计出最佳方案,并设计出相应的手术导板。术前,我们将相关数据交付专业的医疗器材商制作相应的金属导板。手术时,利用金属导板进行辅助。导板在手术中的作用,类似于尺子在绘图时起到的作用,我们让骨锯紧贴导板进行切割,手术精准度获得大幅提升,手术的满意度、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也相应提高。实验过程和验证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20位求美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导板进行辅助。B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下颌角切除手术。在手术前,利用美国通用公司的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20名求美者均进行了三维CT检查,她们均有下颌角肥大的现象,无颧骨/颧弓肥大、不对称畸形等症状及相关头面部外科手术史。数据采集及建模将CT扫描数据汇入Materialise公司的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根据求美者诉求及其血管、神经位置,对截骨线和手术导板进行设计。此后,我们通过3D打印技术对求美者下颌及手术导板进行打印,在对照下颌打印体对手术导板进行调整之后,将数据交付合规的医疗器械企业制作金属材料的手术导板。▲三维模拟和下颌骨3D打印手术过程概述两组均经鼻气管进行全身麻醉,在口腔内下唇颊侧距离龈颊沟5mm处切开黏膜,剥离骨膜并进行下颌角切除。其中,A组在切除前将制作好的下颌骨截骨导板经切口置入,沿导板边缘进行精确截骨。B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完成下颌角切除后,冲洗术野,对创面进行分层缝合。两组以相同方法进行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要求两组求美者术后一周内进食以流食为主,2周时进行复查。▲数据采集方式术后数据采集及分析术后2周,同样利用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求美者头部进行三维CT扫描,并用Mimics 17.0软件对颌骨及颅面结构进行测量及建模。两组求美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张口困难等并发症。CT数据显示,截骨后下颌轮廓顺畅,双侧下颌骨形态对称,无第二下颌角发生。▲数据分析结果(DI为保留内板高度差值,DE为保留外板高度差值,DL为截骨长度差值,DA为下颌角角度差值)我们分析对比了A、B两组求美者术前下颌骨、手术方案设计、术后保留内板高度、保留外板高度、截骨长度、截骨角度等数据,并利用IBM 的SPSS 22 数据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认为,A组数据的一致性高于B组。也就是说,A组实验组下颌角切除的误差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利用导板进行下颌角切除的精确度更高。今天的分享就进行到这里,朋友们如果有哪些疑问,可以在后台留言中提出,我会在今后的分享中逐一为大家解答。

柴岗 2019-01-25阅读量9855

科普智齿

病请描述: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它一般在18岁左右萌出,此时人的心智发育都接近成熟,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所以教科书说人类有“28-32颗牙齿”,这都是正常的。 图1 智齿在牙列中的位置   智齿在萌出时有些人颌骨还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可能只有部分牙冠露出牙龈,或完全埋在颌骨里。如果智齿长不出来,横着长了(水平阻生智齿)或是歪斜着长了,就会挤到外边的牙,让外边的牙极度拥挤,容易牙疼,并且牙龈与牙体之间形成一个狭窄较深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碎屑和细菌,一般刷牙漱口难以清洗干净;加之冠部牙龈易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等症状。这时智齿不仅不能起到磨牙的作用,很多时候还会由于牙刷刷不到而诱发龋齿、口臭及炎症,甚至由于智齿引起的龋齿或炎症,还会传染其他磨牙。所以处理非正常生长的智齿时,提早拔牙才是明智的。   图2 根据智齿的萌出程度及与邻牙关系进行分类   我将在临床上碰到的问题罗列如下,希望给大家以帮助。 1.      门诊经常碰到患者因为智齿发炎来诊(仅说明智齿局部周围牙龈发炎情况),经检查后发现是智齿发炎。建议消炎后拔除智齿。可惜很多病人因为害怕疼痛等原因不愿意拔除。其后果是发炎的间隔周期会越来越短,长期的应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对身体也没有益处。还有就是上文所说的引起邻牙的龋坏等,这是最可惜的,因为智齿的邻牙(第二磨牙)是有重要研磨食物功能的,其因为智齿原因出现龋病、牙髓炎等后,轻者需要治疗,重者也需要拔除,严重影响咀嚼功能,研磨食物效率下降,如食物没有研磨精细就进入胃肠道,将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   2.      门诊还会遇到更严重的情况,就是智齿冠周炎扩散后引起间隙感染的患者。此时患者炎症肿胀会扩大到同侧面颊部,张口困难,皮温高。此时口服抗生素效果欠佳,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一般头孢类抗生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或奥硝唑)联合应用。此类患者轻的可以门诊输液治疗,重者如果CT显示有脓肿形成的,需要全麻手术切开冲洗引流。此类患者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需要超过两周的长程住院,大量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金钱的花费不菲。如果脓肿沿颈部筋膜间隙下行入纵膈,可以引起纵膈脓肿。这在几年前是百分百致死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医学设备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和胸外科医生联合治疗后,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需要将胸骨断开,保证脓肿引流的顺畅,创伤很大,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相当长一段时间,花费更大。    图3 颌面间隙感染全麻下切开引流后(颏部因炎症浸润呈现红肿,反光部分)   3.  孕期发生智齿冠周炎的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备孕前会来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咨询智齿拔除的问题。这是很令人欣慰的。因为孕期发生智齿冠周炎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怀孕头三个月,任何药物的应用都应该慎重,而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有效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又有强致畸性,所以药物治疗一般是禁忌的。我们也遇到过怀孕8个月的孕妇因智齿冠周炎引发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按原则在颌下及颈部进行平行横贯切开,彻底开放引流。这个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年左右,最后总算是母子平安,但是救治过程的药物应用当时首先考虑的孕妇的生命,这是不能兼顾的事情。我的一个分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大学同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个孕妇因智齿冠周炎发生颌面颈部感染,最后花费100多万,可惜胎儿也没有保住。   4.  智齿不疼不拔吗? 门诊上经常有患者因一侧智齿疼痛(龋坏、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来诊。经常医生本着负责的态度告知对侧也长有智齿,建议也要拔除。这时患者经常怀疑的提问“我对侧牙齿不疼为什么要拔?”。智齿的拔除不是以疼或不疼做为拔除指征的。如果是不完全萌出的智齿,都是有发炎隐患的,并且会导致前邻牙发生龋坏等病变。十几年前我接触过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一个刊物,上面记载了美国牙科协会建议预防性拔除智齿的文章,其所说的预防性拔除并不是在智齿疼痛之前,而是大概16岁时,智齿形成牙冠未形成牙根时拔除。这时只能从牙片上观察到智齿,并且要手术切开牙龈,但是因为牙根没有发育完成,牙齿牢固性不足,相对还是容易拔除的。如此看来,没有发生疼痛的智齿,已经萌出或没有萌出的(这里是指牙根发育完成的),还是建议预防性拔除的。   5.  智齿拔除会损伤神经吗? 这不但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患者拿着外院的曲面断层来我门诊咨询智齿问题。这种情况的好处之一就是外院同行已经给患者灌输一定的关于智齿的知识了,不利的是外院医生为了说服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往往夸大了拔除智齿损伤下齿槽神经的几率及严重性。这时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首先,人体是立体的,曲面体层是平片,经常在曲面断层上看到下齿槽神经管与智齿牙根靠的很近甚至是牙根尖延伸过神经管的情况,这大部分是根尖和神经管影像重叠造成的。依据我在临床上的经验,智齿根尖与下齿槽神经管紧密贴合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曲面断层上看到下齿槽神经管与智齿牙根靠的很近时,我们常常请患者再拍一个牙科CT,从三个平面(冠状、矢状和轴位)来观察牙根与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更好的避免拔牙时损伤下齿槽神经。总之,下颌智齿拔除损伤下齿槽神经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有时下颌智齿拔除过程中下齿槽神经受到一过性挤压,术后导致同侧下唇出现麻木感时,不要过度紧张,只要神经不离断,一般2-6个月时可以恢复的。可以拔牙后口服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治疗。   6.      智齿疼痛是可以拔吗?智齿疼痛是一个泛泛的说法。它可以是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炎疼痛,也可以是智齿发生龋坏、牙髓炎的疼痛。如果时前者,是不能在急性期拔牙的,因为拔牙可以导致软组织感染扩散。如果是后者,建议立即拔除。因为后者是牙齿硬组织病变,牙髓是在牙齿髓腔内的,拔牙不会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如果不拔会导致剧烈疼痛,平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指的就是后面这一种情况。当然,后者拔牙是麻醉效果可能欠佳一些,相较牙齿本身的疼痛,拔牙还是可以忍受的。   7.      完全骨埋伏智齿。这种情况往往是在门诊拍片时发现的,完全骨埋伏智齿如果没有隧道(与邻牙紧密相邻,有隧道通到口腔内),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但有时会发生牙源性的颌骨囊肿,这个就是肿瘤了。因此要注意定期拍片随访。   8.      智齿拔除后的恢复。很多患者也很关心智齿拔除后的恢复问题。这个首先与创伤轻重有关,创伤轻重又与智齿的生长情况有关。如果智齿长得位置很正,已经萌出,创伤就相对较轻,恢复就会快一些。再就是不能在炎症期、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感冒、来例假等)拔牙。     如今网络资讯非常发达,关于智齿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在介绍它了。我仅是根据我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还多赘述一点,如果找医生拔牙,虽然是每次拔除不同的牙齿,尽量安排时间找同一个医生治疗。  

肖文林 2018-09-22阅读量1.3万

扁桃体癌,选择手术?还是放疗?

病请描述: 以前扁桃体癌治疗以单纯放疗+化疗为主,原因为手术切除难度大,肿瘤切除后,术后缺损修复困难、功能重建不理想,可导致吞咽功能严重受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吴海涛现在扁桃体癌治疗倾向于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为手术的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术后缺损修复水平提高了,术后功能恢复明显好转。 扁桃体癌T分期T1 肿瘤最大径≤2cm。T2 肿瘤最大径>2cm,但≤4cm。T3 肿瘤最大径>4cm。T4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如下颌骨、硬腭、鼻咽、翼内外肌、舌根、颈内动脉等。 T1 、T2期扁桃体鳞癌治疗方法:1.       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2.       单纯手术治疗。两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约75~90 %。 T1 、T2扁桃体鳞癌,主张根治性放疗的理由1.       扁桃体癌多为低分化癌, 放疗敏感。2.       手术难度较大,功能重建不理想,可导致吞咽功能的严重受损,影响生活质量。 T1 、T2扁桃体鳞癌,主张手术的理由一、术后缺损修复技术成熟,功能影响小。二、可避免放疗后遗症1.       下颌骨放射性坏死,有作者统计8 年后坏死率达12 .5 %,需要手术切除下颌骨。2.       咽部粘膜萎缩,吞咽困难,不易吞咽干饭(带汤,或水才能咽下食物)。3.       肌肉损伤,张口受限。4.       听力损伤、迷走神经损伤(声带投诉率麻痹)、中耳炎等。5.       放射性恶性肿瘤如肉瘤等 T1 、T2扁桃体鳞癌,选择手术,还是放疗,由病人自已选择。 T3 、T4扁桃体鳞癌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手术。2.       倾向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先手术,后放疗,或先放疗,后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3.       先手术,后放疗优点:采用前臂等游离皮瓣修复缺损,成功率高(90%以上),功能恢复好。如先放疗,后手术,不利于伤口愈合,采用前臂等游离皮瓣修复缺损,成功低;如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功能恢复差。 扁桃体癌手术方式一、下颌骨裂开切除肿瘤。要避免口内手术,预防损伤咽旁间隙内颈内动脉。二、扁桃体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1.       小缺损-中厚皮片修复,保护颈内动脉。2.       大缺损-前臂皮瓣修复。3.       特大缺损(包括舌根缺损)-股前外侧瓣修复。4.       放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缺损-胸大肌皮瓣修复。   扁桃体腺癌、腺样囊性癌,对放疗不敏感,宜优先手术,术后补充放疗。   

吴海涛 2018-08-07阅读量5376

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诊断、...

病请描述:     鼻出血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早上起床后鼻涕中带有血丝或血性分泌物,常常被认为是由于天气干燥引起的“上火”,但鼻涕带血很有可能是它鼻咽癌、鼻腔癌和副鼻窦癌的早期症状,千万不要忽视鼻涕带血这一肿瘤症状。 鼻咽癌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沿海地区常见,其中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男女病人之比例约为3:1,大多数在40-60岁之间。鼻咽癌的特点是发病部位隐蔽,局部早期症状不明显。回吸涕血是鼻咽癌最常见早期症状,耳后下出现质硬无痛肿块也是部分病人初发症状(其实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其它症状为耳鸣、耳闷闭塞感和鼻塞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顽固性头痛、面部麻木、复视、视力下降和张口困难等症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吴海涛     成年人突然发现回吸涕带血或痰中带血,虽然血量不大,也并非天天都有,2~3周后还不见消失,要怀疑鼻咽癌。凡有回吸涕血、一侧耳闷耳鸣或发现颈部有肿块,应及早到医院作专科检查。 鼻咽癌诊断     有鼻涕带血等肿瘤症状的患者因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如鼻内镜、CT或MRI,尽早排除肿瘤,如发现肿瘤,要做切片检查(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鼻咽癌治疗     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所以放疗是首选。早期鼻咽癌单独放疗,晚期鼻咽癌,化疗+放疗综合治疗。如鼻咽癌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后复发或残留,再手术切除。 鼻腔、鼻窦(上颌窦、筛窦、蝶窦)恶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也较常见,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第二或第三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3%左右,中老年人多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鼻涕带血(或血性分泌物)、进行性鼻塞等症状,晚期症状有面部肿胀、面部麻木、牙痛、眼球突出、流眼泪、头痛,张口困难和硬腭下榻等表现。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凡有涕血(或血性分泌物)、进行性鼻塞等症状者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检查,以免漏诊,错过最佳治愈的机会。 鼻腔、鼻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门诊检查程序     如有鼻涕带血等肿瘤症状,医生首先要对鼻腔、鼻咽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要进一步再做鼻内镜、CT或MRI检查,如发现有有肿瘤,再进行病理学检查(切片检查)。 鼻腔、鼻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病理类型     鼻腔、鼻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病理类型有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 鼻腔鼻窦肿瘤治疗原则:综合治疗 1.  恶性淋巴瘤:放疗+化疗。不用手术切除。 2.  对放疗较敏感的肿瘤,如鳞癌、腺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可先放疗(术前放疗 6500-7000rad)。放疗后肿瘤会缩小,有利肿瘤彻底切除。放疗结束后2-4周再手术切除肿瘤。 3.  对放疗不敏感肿瘤:如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先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二周再进行放疗。   手术方式 1.  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未侵犯上颌骨,可行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2.  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如侵犯上颌骨,行上颌骨全切除术。 3.  如眼眶受侵犯 :还要摘除眼球(眶内容剐除)。 4.  如侵犯面部皮肤,要切除面颊部软组织,再用皮瓣进行修复。   

吴海涛 2018-08-07阅读量6549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Me...

病请描述: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Meige综合征26例分析姚前,张绮婷,赵颖,王硕,刘建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Meige综合征是一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i Meige于1910年首次报道,目前认为该综合征表现为双侧眼睑痉挛伴有口周、下颌以并可伴有颈部肌肉的不自主运动,偶也可累及颈部、上肢和躯干[1][2]。临床上治疗该病多以口服用药、局部封闭、针灸理疗为主,但疗效不甚理想。我科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 A)是一种嗜神经外毒素,局部注射后迅速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使钙通道介导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从而使肌肉松驰、麻痹,缓解眼睑及面肌痉挛,目前较多文献报道A型肉毒毒素针局部注射面肌痉挛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3-5].本院自2014年以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患者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1研究对象本文收录了自2014年7月以来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26例,男  6例,女20例,年龄18~69岁(62.50±7.65岁),病程1个月~4年,其中8例未经治疗,7例曾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余11例均为药物、针灸治疗未能控制者。入组患者治疗前常规行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和面神经MRTA(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cerebral vascular imaging,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检查以明确面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排除颅内肿瘤等恶性疾病,且排除癫痫、癔症、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所伴发的面部抽动、运动神经元病导致的面肌痉挛等。排除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及随访BTX A(衡力,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冻干结晶毒素,100 U/支)[(97)卫药准字(兰)S201号]用0.9%氯化钠溶液4 ml稀释成25 U/ml,现配现用。用4号半针头多点注射。眼睑痉挛选择上下眼睑内中、外1/3距眼睑缘3~5 mm ,距外眦25px的颞侧眼轮匝肌及眉间各注射1点,每点注射0.1 ml(含A型肉毒毒素2.5 U),眼睑处采用皮下注射,余部位采用肌肉注射,尽量注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注射深度为0.1--0.5 cm,最多可深达肌层,不能只注射在皮下,也不能深达骨膜。Meige综合征患者伴有颈阔肌痉挛者可在痉挛部位选择1~2点注射,剂量2.5~5.0 U。注射点数为8~20点。注射前用酒精棉球清洁消毒,注射后用干棉球加压;注射结束后观察30 min,无特殊反应方可离院。要求患者于第1、4、12、24、36周后来院检查或者电话随访。1、3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 按Cohenr[6] 的痉挛强度分级评价面肌痉挛。0级:无痉挛;I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Ⅱ级:轻度。眼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Ill级: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IV级: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如行走困难,不能阅读,开车等。本院收治患者中治疗前痉挛强度为0-I级 0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疗效标准:症状完全消失,劳累及精神刺激面肌无抽搐为临床治愈;痉挛程度减轻Ⅱ级为显效,痉挛强度减轻I~Ⅱ级为有效,痉挛强度减轻小于I级为无效。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符合正态分布者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表一   BTXA治疗前后肌痉挛强度分级变化(例)   时间     0-I        II级            III级         IV级      失访 表二    BTXA治疗前后疗效比较(例)2结果2、1疗效注射3月后对患者面肌痉挛强度及疗效进行评价,26例患者中,痉挛强度为0-I级有6例,II级 6例,III级2例,IV级0例,失访12例(表一)。治疗后临床治愈11例(15.3%),显效15例(19.2%),有效8例(15.3%),总有效率49.8%(表二)。患者多在注射后2-7天起效,症状改善持续12~56周不等。经过19个月的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注射后1月、5月、6月、7月及9月。其中2例重复注射仍有效。2、2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未出现全身肉毒毒素中毒反应,未见肌萎缩现象。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2例出现闭目不全,1例出现视物模糊,多于4-8周自行好转。2、3 面神经MRTA4例患者完成面神经MRTA检查,均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走行邻近、关系密切,但未见血管卡压。(图一)图一、双侧面神经MRTA3讨论Meige综合征又称Brueghel综合征,即睑痉挛-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分为①服睑痉挛型;②眼睑痉挛型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③口一下颌部肌张力障碍型。其中②为完全型,①和③为不完全型。常表现为不自主双眼紧闭、皱眉、口角牵缩、张口噘嘴、缩唇、伸舌、扭舌、龇牙、咬牙等古怪多变的动作。痉挛常由讲活、咀嚼触发,触摸下巴、压迫颏下部可减轻,睡眠时消失。肌痉挛少数病例可波及颈、喉,咽呼吸、腹与躯干肌,从而表现为发音障碍、呼吸困难、斜颈等症状,还可以引起患者社会和心理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社交、工作和生活[7][8]。本病多发于成年人,而我科发现一例首发时间为18岁患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可能是大脑基底节损害,导致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所致[9][10]。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常给予口服镇静剂、抗癫痫药物、神经阻滞、中医针灸治疗,疗效多不理想,目前国内外也有使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成果的报道[11][12]。A肉毒毒素是梭状芽孢杆菌属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产生一种大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研究表明BTX-A通过对乙酰胆碱突触囊泡膜蛋白的裂解,阻断(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缓解肌肉痉挛[13]。近年来用于临床治疗面肌、眼睑痉挛及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等肌张力障碍,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低效和毒副作用和手术治疗的风险。由于该毒素一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选择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故重复多次也未见严重中毒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对26例面肌痉挛患者注射BTXA,总有效率49.8%,疗效持续12~56周不等,本科有效率较既往文献报道偏低主要考虑为样本容量过小,以及失访率较高[14][15]。注射后出现的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闭目不全、上睑下垂等表现是药物直接作用导致肌肉无力或药物弥散作用所致,难以完全避免,后续注射中通过调整剂量和注射部位可以减轻。治疗时需注意了解患者的过敏和晕针史,并需备好抢救物品,注射后留院观察半小时;注射后要轻压2 rain,如患者有凝血异常,注射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问,减少瘀斑及水肿发生;年老体弱患者,酌情减量,并根据局部肌肉丰满程度及面肌痉挛程度选择恰当的剂量;避免注射至骨膜或皮下。注射剂量应该个体化,对于痉挛严重、范围较大者,可考虑增加注射点,尽量不增加每点的注射剂量。综上所述,BTX A局部注射治疗Meige综合征疗效值得肯定,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Meige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4参考文献[1]Tolosa E., Kulisevsky J., Fahn S. Meige syndro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ms. Adv. Neurol 1988;50:509–515. [2]Ledoux MS. Meige Syndrome: What’s in a name[J]. Parkinsonism Relate Disord 2009, 15;483.[3]Albanese A, Asmus F, Bhatia KP, et al. EFNS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tonias. Eur J Neurol 2011;18(1):5–18.[4]Colosimo C, Suppa A, Fabbrini G, Bologna M, Berardelli A. Craniocervical dystonia: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Eur J Neurol 2010 Jul;17(Suppl 1):15–21.[5]Simpson DM, Blitzer A, Brashear A, et al. Assessment: botulinum neurotoxin for the treatment of movement disorders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therapeutics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8;70(19):1699–1706.[6]Cohen D,Stem  M B,et a1.Botulinum injection therapy for blepharospasm:a rewiew and report of  75 patients[J].Clin Neuropharmaeol,1986,9(3):415.[7]LP Rowland. Merrit's textbook of Neurology(9th). New York: 1995. 750 ~ 760.[8]Kowal L, Davies R, Kiely PM. Facial muscle spasms: an Australia study. Aust-N-Z-J-Ophthalmol, 1998, 26: 123.[9]John SE. Long-term results of idiopathic blepharospasm with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 Br J Ophthalmol, 1987, 71:664.[10]黄光,汤晓芙 肌张力障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 25:257.[11] Ostrem JL, Marks WJ, Jr, Volz MM, Heath SL, Starr PA. Pallid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al-cervical dystonia (Meige syndrome) Mov Disord. 2007;22:1885–91. [12]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等.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3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26(3):348.[13]Benecke R ,Clinical relevance of botulinum toxin immunogenicity.BioDrugs.2012.26(2):e1-9[14]汪健、高平峰、周发明等.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91-193.[15]庄伟华,彭玉,张其梅.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面肌和眼肌痉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F波变化.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906-908.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8938

谈自体组织尿道替代的多样化

病请描述: 原文发表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29卷第6期,作者:徐月敏、宋鲁杰尿道缺损的部位和长度是选择尿道重建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1]。临床上对于阴茎段尿道缺损或 2.5 cm以上的球部尿道缺损通常不能通过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重建尿道,而必须进行尿道替代手术[2]。因此,尿道替代是复杂性尿道狭窄、尿道下裂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尿道替代的含义非常广泛。按替代物的来源上可分为自体组织和组织工程材料两大类,其中自体组织又包括带蒂皮瓣(flap)和游离移植物(graft);按替代的方式上可分为管状(tubular)和补片(onlay);按替代的部位分为腹侧(ventral)和背侧(dorsal);按手术的次数分为一期(single stage)和多期(multistage)。现将国内外尿道替代的现状作一分析,供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宋鲁杰一、尿道替代物的选择       阴茎皮肤与尿道毗邻,无毛发生长,取材后不影响外观。早在1979年阴茎皮肤就被用于尿道替代。此后,具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McAninch提出的带蒂包皮环形皮瓣一期尿道替代手术,带蒂包皮环形皮瓣血供充足、弹性好、易于存活,采用腹侧补片进行前尿道重建,有效率达87%[3]。Barbagli[4]报道阴茎皮瓣球部尿道替代的近期(21.5月)、中期(71月)和远期(111月)成功率分别为90%、73% 和 66%,尿道再狭窄的发生率与术后时间长短有关,术后5年以上成功率保持稳定。膀胱黏膜与尿道上皮在组织学上较为接近,1947年,Memmelaar首次将膀胱黏膜用于尿道成形。1980年,国内梅骅等[5]报道改良膀胱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达95.5%,此方法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膀胱黏膜的缺点是容易发生尿道外口黏膜脱垂、尿道口狭窄;此外膀胱黏膜取材创伤较大,长期膀胱造瘘或存在膀胱炎症的患者不适合取材。基于上述原因,膀胱黏膜近年来逐渐被国外学者所废弃。       1941年Humby首次将口腔黏膜用于尿道替代。时隔50年后,Burger再次运用口腔黏膜进行尿道替代,并取得成功,此后口腔黏膜成为日益流行的尿道替代物,截至到2006年8月,英文文献报道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手术已达1353例[6]。目前,口腔黏膜被认为是尿道替代的“金标准”。口腔黏膜可取自颊部或下唇,取材部位隐蔽、创伤小,几乎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合无阴茎皮肤可利用的患者。口腔黏膜具有上皮层厚、固有层薄、韧性好和抗感染力强等特性,国外荟萃分析18项研究结果显示一期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手术成功率约为81.1%[6],成功率并不因随访时间延长而降低。然而,由于口腔黏膜材源有限,一次仅可提供长约5~6  cm、宽1.5 cm的移植片,虽然双侧或重复取材可获得较大的移植片,但会增加疼痛、口周麻木、唾液腺功能受损、张口困难、嘴唇偏斜或回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舌侧面和底面的黏膜在结构上与口腔黏膜相同,2006年,Simonato等[7]首次报道了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尿道移植物。我们自2006年底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舌黏膜尿道替代的实验与临床研究[8, 9],结果证实舌黏膜除了具有口腔黏膜的诸多优点外,取材更为便利,供区并发症明显减少。       无论是口腔黏膜还是舌黏膜仅能用于10 cm以内的尿道替代。对于12 cm以上或全尿道的狭窄一直临床面临的难题。我们自2000年开展了结肠黏膜替代尿道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 10, 11]。结果证实结肠黏膜具有材源丰富、剥离容易、有弹性、轻度皱缩和易于存活的特点。目前临床应用37例,平均随访超过2年,成功率达97%以上。结肠黏膜取材较取其他移植物创伤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宜作首选方法。然而,对初次或再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可以选用。这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获得排尿的机会。二、尿道替代的方式1. 腹侧或背侧       尿道替代按照部位分为腹侧替代和背侧替代。两种方法的优劣目前还存在争议。尿道腹侧替代的优点是狭窄段易于暴露,操作简单[12]。但替代段尿道由于缺少机械支持,术后易导致尿道憩室、尿瘘、尿滴沥及射精无力等现象。1996年Barbagli提出了背侧尿道替代术。术中将球部尿道从阴茎海绵体上游离并旋转180°,尿道背侧切开后行补片替代。此技术可使移植物从阴茎海绵体获得可靠的的机械支持,缝合固定确切,新血管易于形成,且不损伤腹侧的尿道海绵体,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术式[13]。它的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尿道与阴茎海绵体分离可能会减少尿道床的血供。研究发现两种替代方式在手术成功率及对勃起功能影响方面没有差别,但在术后尿道憩室、尿瘘、尿滴沥及射精无力的发生率方面背侧替代则低于腹侧替代[14]。  2. 皮瓣或游离移植物皮瓣和游离移植物究竟何种更适合尿道替代,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皮瓣有着可靠的血供,曾经是阴茎段尿道最为普遍的替代材料,但其组织皱缩率较高,长期随访较游离移植物更容易发生并发症[14]。尽管如此,对阴茎段尿道狭窄,由于尿道床血供相对较差,带蒂皮瓣仍然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对于复发性尿道狭窄或尿道床条件较差时,带蒂皮瓣较游离移植物更容易存活。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游离移植物是口腔黏膜,它几乎适合于所有患者,特别是无阴茎皮肤可用的患者。最近,Levine等[15]比较了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治疗阴茎段尿道狭窄和球部尿狭窄的效果,通过平均52个月的随访,成功率分别为86%和72%,差异无显著性。影响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尿道床的情况。Barbagli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游离移植物和带蒂皮瓣尿道替代的成功率分别为84.3%和85.9%,两者无显著差异。口腔黏膜与阴茎皮瓣相比,虽然成功率相似,但口腔黏膜取材和尿道游离可同时进行,手术时间缩短,不遗留瘢痕,不影响阴茎外观,因此在同等情况下成为优先选择的材料。3. 管状或补片游离移植物尿道替代可分为管状替代和补片替代。口腔黏膜补片成功率(80.4%)要明显优于管状(52.7%)[6]。对于阴茎段尿道替代,管状移植物难以从尿道床获得充足的血供,因此容易导致尿道再狭窄;而对于球部尿道,尿道海绵体相对发达,血供也较为丰富,可为管状移植物提供良好的尿道床,因此成功率较高[16]。Barbagli等采用口腔黏膜球部尿道管状替代治疗了5例长段复杂性球部尿道狭窄,术后随访38个月,全部成功[17]。我们采用游离结肠黏膜进行全尿道替代亦是管状替代,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归功于结肠黏膜材源充足,组织相容性好及易于血管化等优点[11]。4. 一期或多期对于创伤、感染及经尿道操作等所致尿道狭窄,患者的阴茎皮肤、尿道板、尿道海绵体及肉膜一般均正常,此时适合进行一期尿道替代;对于尿道下裂或尿道替代术后复发的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患者,局部尿道床多存在广泛纤维化、尿瘘和感染等情况,此时二期或多期手术可能有较高的成功率[13]。我们针对前、后尿道之间的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设计了前尿道代后尿道三期尿道成形术[18]。一期将阴茎向腹侧屈曲转位,促成尿道无张力端端吻合;二期在冠状沟处离断尿道,伸直阴茎,形成尿道外口正常的尿道下裂;三期行埋藏皮条法尿道成形(Johnson二期)。此方法适于阴茎前段尚有5~6 cm以上的正常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存在,前后尿道间有长段狭窄或闭锁的病例,更适于长段尿道闭锁的患者。其优点是每期手术之间不需要长期置管,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缺点是需分三期进行,治疗周期长,对患者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5. 尿道扩建吻合术 (Augmented graft urethroplasty)对于2~4 cm的球部尿道狭窄在狭窄段切除后进行无张力端端吻合较为困难,且存在导致阴茎缩短的可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尿道扩建吻合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13]。尿道扩建吻合术是介于尿道端端吻合和尿道替代之间的一种手术方式。它强调切除狭窄段尿道后进行背侧或腹侧的尿道吻合,同时在吻合的对侧进行尿道替代。尿道扩建吻合术是在部分尿道端端吻合的基础上进行替代物尿道扩建,因此具有较高的成功率,Abouassaly等[19]采用尿道扩建吻合术治疗了69例患者,中位随访34个月,62例(90%)患者无狭窄复发。此外,尿道扩建吻合术可用于尿道重度狭窄合并临近尿道节段轻度狭窄的修复。例如一处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长度为2  cm,与其临近的尿道轻度狭窄长度为3  cm。此时将2  cm重度狭窄段尿道切除,进行一侧尿道的端端吻合,然后对3  cm轻度狭窄的尿道切开后进行移植物扩建。这样不仅减少了所需替代物的长度,而且不至引起重建后长段尿道的缩短。总之,尿道替代手术近年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选择何种材料、何种方式进行尿道替代需根据尿道狭窄的长度、位置、严重程度、局部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作为泌尿外科医生,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所有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意愿在术前、术中选择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尿道替代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Xu YM, Qiao Y, Sa YL, et al. Substitution urethroplasty of complex and long-segment urethral strictures: a rationale for procedure selection. Eur Urol 2007, 51(4):1093-1099.2.         Waxman SW, Morey AF. 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s. Lancet 2006, 367(9520):1379-1380.3.         Buckley J, McAninch J. Distal penile circular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complex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BJU Int 2007, 100(1):221-231.4.     Barbagli G, Morgia G, Lazzeri M. Dorsal Onlay Skin Graft Bulbar Urethroplasty: Long-Term Follow-Up. Eur Urol 2007, doi:10.1016/j.eururo.2007.08.0195.         梅骅. 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下裂矫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80(1):35.6.         Markiewicz MR, Lukose MA, Margarone JE, et al. The oral mucosa graft: a systematic review. J Urol 2007, 178(2):387-394.7.         Simonato A, Gregori A, Lissiani A, et al. The tongue as an alternative donor site for graft urethroplasty: a pilot study. 2006, 175(2):589-592.8.         徐月敏, 撒应龙, 吴登龙, 等. 舌黏膜尿道成形术的初步研究.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7):486-488.9.         胡晓勇, 徐月敏, 撒应龙, 等. 游离犬舌黏膜重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7(10).10.        Xu Y, Qiao Y, Sa Y, Zhang H, Zhang X, Zhang J, Chen 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lonic mucosal graft for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Chin Med J (Engl) 2002, 115(8):1163-1165.11.        Xu YM, Qiao Y, Sa YL, et al. 1-stage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using colonic mucosa graft for the treatment of a long complex urethral stricture. 2004, 171(1):220-223.12.        Wessells H. Ventral onlay graft techniques for urethroplasty. Urol Clin North Am 2002, 29(2):381-387.13.        Barbagli G, Lazzeri M.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Curr Opin Urol 2006, 16(6):391-395.14.        Dubey D, Kumar A, Bansal P, et al. Substitution urethroplasty for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various techniques. BJU Int 2003, 91(3):215-218.15.    Levine LA, Strom KH, Lux MM. Buccal Mucosa Graft Urethroplasty for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 Repair: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Stricture Location and Lichen Sclerosus on Surgical Outcome. J Urol 2007. DOI:10.1016/j.juro.2007.07.03416.        Bhargava S, Chapple CR. Buccal mucosal urethroplasty: is it the new gold standard? 2004, 93(9):1191-1193.17.        Barbagli G, Palminteri E, Lazzeri M, et al. One-stage circumferential buccal mucosa graft urethroplasty for bulbous stricture repair. Urology 2003, 61(2):452-455.18.        Wu DL, Jin SB, Zhang J, et al. Staged pendulous-prostatic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 followed by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urethra: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ong-segment bulbar and membranous urethral stricture. Eur Urol 2007, 51(2):504-511.19.        Abouassaly R, Angermeier KW. Augmented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 J Urol 2007, 177(6):2211-2215. 

宋鲁杰 2018-07-18阅读量8525

不纠结了!智齿拔不拔,要看这...

病请描述:智齿长不好,时不时发炎,让人吃不下,睡不香。很多人就萌生了拔除智齿的想法,可到网上一查,却发现很多负面说法,有人说特别痛,有人说伤到了神经,还有人说感染了·······这些说法让人无比纠结,拔智齿真的这么危险吗?不拔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到底该不该拨?智齿有什么危害?位置长得正的智齿几乎没有危害,但位置不正的阻生智齿发病率较高,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反复发作冠周炎:阻生的智齿牙冠周围软组织与牙齿之间形成一盲袋,引起食物、细菌的积存,抵抗力下降时,出现冠周炎是必然的。一般的消炎治疗治标不治本,因此冠周炎会反复发作。  2、龋齿: 位置不正的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而且不易清洁,一般数月可形成龋齿,直接破坏牙体组织。经常引起第二磨牙龋坏甚至牙根吸收不得不需要拔除。3、下颌疼痛、磨牙: 阻生的智齿往往不能与对颌牙齿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长时间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弹响、张口疼痛,夜磨牙等症状,对轻壮年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4、引发三叉神经痛: 有证据表明一些阻生智齿是某些三叉神经痛的病灶所在。   哪些智齿一定要拔?除了阻生智齿外,下述这些智齿也一定要拔:1、侵犯邻牙的智齿: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带来不舒适感或牙疼。2、智齿蛀牙: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邻接面蛀牙以及蛀得很深的智齿,建议拔除,以杜绝后患。3、没有对咬牙的智齿: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导致智齿过度萌发,影响咬合。4、生长空间不足的智齿: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5、清洁不易的智齿: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现象。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智齿都一定要拔除,如果智齿的位置比较正,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通过龈瓣切除能够消除盲袋,可以考虑保留智齿,但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龋坏。拔智齿后需要注意什么?1、去咽下口水:拔智齿后会有非常多的口水,但一定要咽下去。因为吐口水会使伤口出血,使伤口愈合减慢。2、不喝热水:前两三天不要喝热水,最多是温水,因为热水会促进伤口的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骨组织的形成。而凉水、冰水则能使伤口区域血流减速,使伤口更好的愈合。3、吃饭以流食为主:不要吃需要咀嚼的食物,饭后必须用漱口水漱口。经常刷牙,不可吃硬东西。七天拆线,即使拆线后也要注意,半个月后就可以恢复的差不多,完全恢复(即骨组织全部形成)大该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4、别频繁舔舐伤口:多说话、频繁舔舐、吸允伤口,会导致血凝块脱落,减慢伤口愈合。5、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麻醉药性消失后,拔牙创口略有疼痛,一般不需紧张,若有发热、疼痛剧烈、肿胀或大量出血则应及时就诊。*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3-22阅读量1.2万

正骨手法松解----让下颌关...

病请描述: 下颌关节错位整固治疗后恢复正常功能,请点击观看视频    https://pan.baidu.com/s/1dGkRQSh        下面是患者治疗过程详细资料:              2018年1月3日,患者女,13岁,张口困难伴左侧疼痛1个月,吃饭说话受限。查体:下颌关节僵硬,张口困难,开口只能达到一指约1.5cm,下颌向左侧偏歪,咀嚼的时候疼痛,伴弹响。左侧咬肌张力高,压痛,颞下颌关节固定。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治疗前照片      下颌关节正骨手法松解治疗后三天,已经能够张口达到4.0cm,能正常吃饭。 治疗两周后张口达到正常水平,左侧下颌关节活动恢复。     这是患者双侧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检查 这是患者张口位颈椎片子       同时合并有颈椎寰枢关节错位,所以,没有明显原因的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可能合并有颈椎病变导致的下颌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肌张力异常,进而导致下颌关节损伤。      经过三次正骨治疗后,患者已经能够张口吃饭,恢复正常活动,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提醒大家:手术是最后的选择,但 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欢迎留言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8-02-12阅读量1.0万

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病请描述:临床症状:1.表现为单侧(少数双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抽搐或者说痉挛。2.刚开始发病时出现眼皮反复跳动。3.数月后扩散到面颊部反复发作的抽动,一天发作数次到数十次不等,每次持续几分钟。4.疲劳、情绪激动时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睡眠后消失。案例1(单侧典型面肌痉挛)患者张某,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眼睑抽动、阵发性、持续时间无规律。半年后同侧口角也出现抽搐,抽动时右眼睁眼困难,口角向右上歪斜,张口受限。精神紧张、冷热刺激后发作加剧、频繁;无颜面部疼痛;发作间歇无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面肌痉挛,给予针灸、中药、理疗、按摩等治疗,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后予注射肉毒素症状有所减轻,半年后症状再次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微血管减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案例2(双侧面肌痉挛)患者高某,3年前出现右侧下眼睑不自主呈阵发性跳动,发病1年后左侧眼睑也出现跳动,但以右侧为重。双侧眼睑抽搐呈阵发性,紧张、情绪激动常时间看书、手机时加剧,休息睡眠可缓解。口服卡马西平无效,注射肉毒素出现面部僵硬不适。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症状加重时严重出现睁眼困难,不能独立行走。入院后接受右侧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后右侧症状完全消失,左侧症状也出现好转,随访14月症状稳定。案例3(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孙某某,5年前因感冒后突发左侧口角向右侧歪斜,左眼不能闭合,左侧耳痛,以“贝尔面瘫”在外院治疗,口服营养神经药物、针灸后症状好转。2年后出现左侧眼睑、面颊部不自主抽动,间歇性发作,间隔时间不固定。疲劳后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接受一次肉毒素治疗,眼睑、面颊吧抽搐症状减轻但面瘫症状加重。左侧面瘫及面肌痉挛的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带来严重影响,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求医心切。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未获满意疗效,入我院玉行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左侧面瘫改善。

李心远 2018-01-29阅读量9208

怎么让唇炎酒糟鼻与你远离

病请描述:唇炎(cheilitis)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唇的表面由皮肤和粘膜覆盖。其内侧、粘膜与颊粘膜相连,而外侧则由口周皮肤被覆。唇红是粘膜与皮肤的移行部分,有独特的生理环境,因此,除了某些全身性疾病和其他口腔粘膜病在唇部的表现外,唇炎是特发于唇部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唇炎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张口困难,甚至出现干裂出血,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饮食及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唇炎的原因不是太清楚,多数认为是国名性疾病,要求控制饮食刺激性食物,治疗原则为去除变应原(过敏原),减少过敏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预防继发感染,口腔局部对症治疗和预防感染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开瑞坦,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预防感染的各类抗生素,局部可使用硼酸漱口液等。治疗一般采用润唇膏或者激素软膏,治疗能好转,但是仍反复发作,甚至加重。中医认为是脾胃不和,湿热或者是食积,寒凉等导致,一般我碰到这样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容易复发,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对既往过敏的食物也都脱敏了。下面介绍我门诊治疗的一例患者的治疗经过。患者女,31岁,唇炎多年,反复发作。最近加重半年,并身上出现湿疹伴明显瘙痒,眼睛痒,口周肿胀,大便有点粘,先干后稀,小便正常,有鼻炎,无口干口苦。见患者后,根据患者病史和体质,为胃肠积热,遂出现口唇肿胀、红赤、疼痛,继之气泡、脱皮、干燥,难以进食。心烦急躁,易发脾气,时恶风。给予·和胃健脾,外用经络调理,一周痊愈,再无复发,面部皮疹很快痊愈。治疗前患者面部和口唇情况治疗三天的时候明显好转。一周痊愈。

马彩毓 2017-10-08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