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冬季来临,急性心肌梗死处于一个高发期,不单是老年患者,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健康。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甚至糖尿病、高血压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自然而然,心肌梗死也变得年轻化了。国外报道的最小九岁的心肌梗死,目前我们接触到最小年龄13岁。20多、30多、40多都都时常见到,年轻的以40-50岁为最多见。胸痛是心肌梗死常见症状,但是胸痛不仅仅是心肌梗死。致死性胸痛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胸痛三联症: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出现剧烈胸痛症状请勿急躁,首先一条要切记应立即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就近休息,平心静气,慢慢深呼吸。立即让家人或亲戚朋友帮忙拨打120,路途超过十分钟就尽量不要自驾去医院检查就诊了。由于现在各胸痛中心建设已完善,救护车上均配备心电图及常用的急救药品,甚至溶栓药物。比大家自行去医院要好得多,一是自行就诊到医院后可能还是无头苍蝇,到处乱走,浪费时间;二个救护车上配备的心电图现场就可以把做完了的心电图上传到医院胸痛中心群里,如果心电图典型、症状典型,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实行双绕模式直接到介入室,实施微创介入手术了。且在转运途中即可以办理挂号、住院手续。第三个好处就是一旦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更严重的心跳骤停等状况,车上有专业的救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救护。为什么我们胸痛中心的医生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的区别可大了,心肌细胞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的。开通闭塞的血管越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未来的健康有着巨大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等问题。说一个小故事,原来我在广州工作学习时遇见的,一天上班的时侯来了两个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具体的就不多说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侨,告知他得了心肌梗死,他拨通了海外电话后他妻子只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确定是心肌梗死吗,二你们医院有没有手术能力,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即同意手术。另一位患者家属,等我们做完了第一位患者手术回来后,还在到处打电话,我们等到的答复一直是等等再等等,她还要咨询一下,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掉,患者的心肌细胞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坏死掉,以后的心脏功能肯定会更差的!3个小时后找到了一个七拐八弯的检验科医生朋友,再沟通后(又要浪费一段时间),她才同意了我们的治疗方案。虽然结局不错,但是让我们感到心痛、心累,浪费掉的不仅仅是时间,浪费掉的是她家人的极其宝贵的心肌细胞呀。鲁迅先生就是大家,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对信任的理解千变万化吧!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男性,60岁左右,平时都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史,既不好好吃药也没有正规体检,直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了才来就诊。不多说,进入主题。我们先看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正常的冠脉造影图像。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如上(图出处忘了,致歉原作者):II、III、AVFst段上抬。大致正常的冠脉造影: (黑色树枝状的就是造影剂显示出来的心脏血管,右冠大致呈C字心态)第一个患者的右冠造影图像见下(一)图像:(一)显示右冠近中段严重狭窄、长病变、圆锥支开口病变、右冠较细小。 第二、三、四、五、六个图像为左冠造影:图像(二)显示:左冠钙化严重,左旋支中远段闭塞、前降支多处病变、第一对角支开口严重狭窄。 图像(三)、(四)、(五)、(六),从不同角度来显示左冠病变情况,以达到更好地评估下一步治疗计划及治疗结果的过程。图像(三)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处,2.0*15mm球囊处理过程: 图像(四)显示2.0*15mm球囊扩张后整个左旋支显影状况,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中段血管直径未恢复正常的大小。 图像(五)显示左旋支中段植入支架过程: 图像(六)显示最后影像:整个左旋支血流达到处理的效果,3级血流。左旋支远段仍存在病变,考虑如果继续处理会影响分支血流,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下台后积极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抗动脉硬化治疗了。第二个患者,图像(七)显示右冠全程病变,右冠粗大,中段存在99%的次全闭塞,远段血流缓慢: 图像(八)显示左冠严重钙化,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中段闭塞,左旋支远段缓慢显影,考虑是左旋支中段闭塞后再通了。但是局部存在血栓。 图像(九)显示导丝通过闭塞处,用球囊扩张过程。图像(十)第一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一)显示,第一个支架释放后,退出主支血管内导丝后第二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二)最后影像显示,闭塞处处理良好,各分支未受明显影响,主支血管血流达到3级血流。这是两个患者的病例,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都是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大致相同,病变血管却都是左旋支,都放了支架;不同之处,处理过程。两个病例都不能说完美处理了,但是都达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标准,就是罪犯血管恢复3级血流。希望通过这俩个病例给人民一些医学方面的帮助。总结一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一、应及时拨打120,在必要时省时省力,更能够救命;二、应充分相信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他们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非常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应耐心听取接诊医生的意见,不要胡乱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细胞)。最后说明一下,如有不适尽快到当地医院就诊。此为科学普及,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余志国 2024-12-31阅读量2376
病请描述:胸痛是心肌梗死的唯一标志吗? 不是。胸痛虽然是心肌梗死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但不能仅凭胸痛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非典型症状,或完全没有疼痛感,所谓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并且,胸痛也不一定就是心肌梗死引起的。许多其他疾病,如胸壁疾病(带状疱疹)、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动脉夹层)等,都可 能导致胸痛。
赵欢欢 2024-12-12阅读量1805
病请描述:最近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有不少,弄的有些朋友担心,担心自己肺里是不是也有结节。 有一位网友在我一篇关于肺结节的文章下面发表评论,他问我肺结节有什么前兆或者表现吗?这个问题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知道,长了肺结节,那就是有咳嗽、憋气或者胸痛等表现,即使没有那么明显的表现,那也会觉得胸腔不舒服。” 确实有些患者是因为出现了上述症状,到医院检查出了肺结节。但更多的朋友并不会这样,他们没有任何的不舒服,没有任何的征兆以及临床表现。 有些朋友对自己的身体感觉非常有自信,他们觉得只要肺里长了结节,自己马上就能感觉出来。具有这样感觉的朋友非常的少,实际上不只是肺结节,任何部位长了东西都是这样的,在小的时候,绝大多数朋友是没有任何感觉的。
刘懿 2024-11-08阅读量1529
病请描述: 男人一生不易,在外装傻子,在家装孙子。童年败给卷子,青年败给票子,中年败给孩子,老年败给身子。 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人们的倚仗和依托,肩上背负着期望和责任。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壮、永久不衰,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许多男人在外努力拼搏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选择“硬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7亿男性中,男科疾病的整体发病率为51%。这意味着至少有3.61亿中国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科疾病。另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缺乏认识以及一些“重男轻女”的疾病都影响着男性健康,相比女性,男性的平均寿命缩短3~6年。 男人一生可能遇到的“男”题 (1) 3~5岁:先天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隐睾症、尿道上裂或下裂、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如:隐匿性阴茎) 等。 ① 先天性隐睾症是指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管里,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容易造成男性不育。 ② 尿道上裂或下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男性多表现在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 ③ 隐匿性阴茎也称埋藏式短小阴茎,是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其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 (2) 6~12岁: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虽然覆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则是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而导致包皮不能上翻显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的情况。 大部分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包皮相对较长,但长到2、3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男孩的包皮可以自动露出来了,到5、6岁G头还不能露出来的比较少,如果男孩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包茎问容易诱发包皮龟头炎,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3) 12~18岁:青春期生理问题 ① 性腺发育异常。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听力下降、全身骨骼畸形、主动脉缩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 ② 睾丸、附睾及精索方面的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睾丸损伤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及时都可能导致不育。 ③ 手[shou]淫。青春期是性启蒙和发育阶段,在体内激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性欲,这时男士可能会出现手[shou]淫习惯,但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如果不注意卫生,以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节制,将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性心理问题、功能障碍,甚至生育困难。 (4) 20~39岁:前列腺炎和男性不育 ① 前列腺炎是一个常见的男性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饮酒、久坐、熬夜、饮食辛辣、不洁性生活等。尿频、尿急、尿痛、骨盆区域胀痛和隐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夫妻和谐生活和日常工作。 ② 男性不育是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女方有受孕能力,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能怀孕。其中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 (如: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症),也可能是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等。 (5) 40岁~59岁:勃起功能障碍和更年期 ① 勃起功能障碍(ED)。数据显示,40岁后52%的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ED)即“阳痿”,也叫性功能障碍,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ED不仅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 ②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一般50岁左右,这是男性由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此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机能逐渐衰退,尤其睾酮分泌减少,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症状表现为:体力下降、情绪不稳、易疲乏、性欲减退、长大肚腩等。 (6) 60岁: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 男性过了60岁步入老年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逐步升高,最典型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夜尿多,以及排尿淋漓、尿线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尿潴留、反复感染、肾积水、肾衰等,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易诱发其他疾病,应警惕其向前列腺癌变发展。 注意!这六种疾病“重男轻女” 1. 心血管疾病:“三高”群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建议20岁后每5年查一次胆固醇,若异常首先要戒烟,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时活动量,并且多吃果蔬。 2. 肝癌:男性十大癌症首位,肝癌症状不明显,很难自我察觉,只能靠筛检。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3. 肺癌: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再去看医生,可能已经晩了。不抽烟能把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90%,还会降低妻子患肺癌的几率。 4. 痛风:暴饮暴食甚至暍酒,极易诱发痛风。防痛风,应少吃动物内脏,不酗酒 (痛风套餐=海鲜+喝酒)。 5. 前列腺疾病:多吃红色蔬果,如西红柿、红肉葡萄柚等,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喝茶,也能保护前列腺。 6. 糖尿病:血糖过高会伤害心脏、眼睛、神经和肾脏,拖垮男人。肥胖加上腰围大是糖尿病的温床,运动加健康饮食,是预防之道。 温馨提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守护男性健康,预防男科疾病要趁早!广大男性朋友们,无论你是20岁朝气十足的青春小伙,还是40岁年轻力壮的中年大叔,都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当遇到男性健康问题时,切勿“硬抗”或讳疾忌医、讳莫如深,应及时寻医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享受幸福人生!
南昌市生殖医院 2024-10-25阅读量2749
病请描述: 男人一生不易,在外装傻子,在家装孙子。童年败给卷子,青年败给票子,中年败给孩子,老年败给身子。 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人们的倚仗和依托,肩上背负着期望和责任。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壮、永久不衰,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许多男人在外努力拼搏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选择“硬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7亿男性中,男科疾病的整体发病率为51%。这意味着至少有3.61亿中国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科疾病。另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缺乏认识以及一些“重男轻女”的疾病都影响着男性健康,相比女性,男性的平均寿命缩短3~6年。 男人一生可能遇到的“男”题 (1) 3~5岁:先天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隐睾症、尿道上裂或下裂、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如:隐匿性阴茎) 等。 ① 先天性隐睾症是指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管里,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容易造成男性不育。 ② 尿道上裂或下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男性多表现在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 ③ 隐匿性阴茎也称埋藏式短小阴茎,是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其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 (2) 6~12岁: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虽然覆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则是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而导致包皮不能上翻显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的情况。 大部分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包皮相对较长,但长到2、3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男孩的包皮可以自动露出来了,到5、6岁G头还不能露出来的比较少,如果男孩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包茎问容易诱发包皮龟头炎,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3) 12~18岁:青春期生理问题 ① 性腺发育异常。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听力下降、全身骨骼畸形、主动脉缩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 ② 睾丸、附睾及精索方面的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睾丸损伤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及时都可能导致不育。 ③ 手[shou]淫。青春期是性启蒙和发育阶段,在体内激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性欲,这时男士可能会出现手[shou]淫习惯,但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如果不注意卫生,以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节制,将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性心理问题、功能障碍,甚至生育困难。 (4) 20~39岁:前列腺炎和男性不育 ① 前列腺炎是一个常见的男性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饮酒、久坐、熬夜、饮食辛辣、不洁性生活等。尿频、尿急、尿痛、骨盆区域胀痛和隐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夫妻和谐生活和日常工作。 ② 男性不育是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女方有受孕能力,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能怀孕。其中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 (如: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症),也可能是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等。 (5) 40岁~59岁:勃起功能障碍和更年期 ① 勃起功能障碍(ED)。数据显示,40岁后52%的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ED)即“阳痿”,也叫性功能障碍,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ED不仅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 ②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一般50岁左右,这是男性由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此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机能逐渐衰退,尤其睾酮分泌减少,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症状表现为:体力下降、情绪不稳、易疲乏、性欲减退、长大肚腩等。 (6) 60岁: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 男性过了60岁步入老年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逐步升高,最典型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夜尿多,以及排尿淋漓、尿线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尿潴留、反复感染、肾积水、肾衰等,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易诱发其他疾病,应警惕其向前列腺癌变发展。 注意!这六种疾病“重男轻女” 1. 心血管疾病:“三高”群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建议20岁后每5年查一次胆固醇,若异常首先要戒烟,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时活动量,并且多吃果蔬。 2. 肝癌:男性十大癌症首位,肝癌症状不明显,很难自我察觉,只能靠筛检。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3. 肺癌: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再去看医生,可能已经晩了。不抽烟能把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90%,还会降低妻子患肺癌的几率。 4. 痛风:暴饮暴食甚至暍酒,极易诱发痛风。防痛风,应少吃动物内脏,不酗酒 (痛风套餐=海鲜+喝酒)。 5. 前列腺疾病:多吃红色蔬果,如西红柿、红肉葡萄柚等,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喝茶,也能保护前列腺。 6. 糖尿病:血糖过高会伤害心脏、眼睛、神经和肾脏,拖垮男人。肥胖加上腰围大是糖尿病的温床,运动加健康饮食,是预防之道。 温馨提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守护男性健康,预防男科疾病要趁早!广大男性朋友们,无论你是20岁朝气十足的青春小伙,还是40岁年轻力壮的中年大叔,都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当遇到男性健康问题时,切勿“硬抗”或讳疾忌医、讳莫如深,应及时寻医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享受幸福人生!
熊国保 2024-10-25阅读量2802
病请描述:健康时报记者武星如 受访专家:吴继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 擅长:多种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及胃镜下微量射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哮喘、鼻炎、咽喉炎等可能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信号”。很多患者就诊于耳鼻喉科、呼吸科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此时应到消化科胃食管反流病专科门诊,检查一下是否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胃和食管的连接处,就好比一个“阀门”。一旦“阀门”变松了,就容易导致胃里的食物、胃酸、气体等内容物进入食管。吴继敏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还可以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 胃食管反流病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也可以表现胸痛、胸闷、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不典型症状。如果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如咽喉、口腔、气管等,又可以或者仅以哮喘、咽喉炎、鼻炎、慢性咳嗽,甚至以牙酸腐蚀症、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还可以导致焦虑、抑郁。 吴继敏表示,如果经常感到反酸、烧心、嗝气;或是总有胸闷、胸痛;又或者存在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咽炎、鼻炎,一定要重视检查胃食管反流病。吴继敏表示,以胃食管反流带来的哮喘症状为例,如果一直单纯治疗哮喘,方向可能南辕北辙:缓解哮喘发作的β-受体激动剂,可以作用于食管,使食管的下段括约肌更加松弛,进一步造成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又将加重哮喘,这样的治疗可能越治越糟。 临床中,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有很多精确的诊断方法。反流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通过将极细的导管插入食管并连接电极,可以客观反映酸反流异常,并可同时检测弱酸和弱碱反流,以及气体反流,还可以计算反流事件与记录症状的相关性。此外,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简单快捷的评估食管动力,显示食管的蠕动功能,以及用于诊断食管裂孔疝;胃镜也可以对胃食管反流病做初步判断,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是预后良好的疾病。依据不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意愿,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对于轻症患者,首先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反流症状。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无法改变者,可采取抑酸药物治疗。 手术是可以根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手段,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等均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抗反流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抗反流效果。“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疑难病,重要的是得到准确的诊断,积极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吴继敏说。
陈冬 2024-10-22阅读量2508
病请描述: 乳腺癌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患肢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影响生活,大大降低生命质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手术方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功能锻炼方式不正确和辅助放疗等。 上肢功能障碍同淋巴水肿类似,治疗效果均不是很明显,应该以预防为主。其中主要的措施是患肢的功能锻炼。 锻炼应持续6个月以上,尤其是前3个月。此后的生活中,不要在患侧肢体测量血压,抽血,静脉注射和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等,此外还需要避免皮肤破损及感染,蚊虫叮咬等。 患者可以通过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进行恢复,此外还有患肢旋转,后伸运动,拉绳运动,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扫地,洗碗,晾衣服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的愈合。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很容易被忽略,在医生看来,顺利结束治疗,任务就完成了;在家人看来,好好照顾你,便是能为你做的最贴心的事情。偏偏患癌后的焦虑,抑郁,迷茫,你无处诉说,排解。 调查发现,33%的患者在诊断乳腺癌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1年后此情绪降为15%,而复发后升为45%。事实上,康复期的心理康复应该被关注,被重视,只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降低复发转移的几率。 首先应该对乳腺癌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它是预后最好的癌症之一;其次,应该学会倾诉,不要把所有的悲伤,难过,委屈,惊慌都藏在心底;最后,需要借助如运动,阅读等方式缓解这一些情绪。当然,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你需要及时咨询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评估疾病是否复发转移,以及患者对辅助治疗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 乳腺癌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乳腺癌做完手术及系统治疗(化放疗、靶向治疗等)之后定期复查的目的就是及早的发现复发和转移。在所有的系统治疗结束后短期内复查的频率要增加,时间越长频率可能越减少,复查一般建议: 1、2年以内,每3个月1次,复发风险较低的,也可半年一次; 2、2-5年,每半年1次; 3、5年以上,每年1次。 但是如果还没有到复查时间确出现了胸痛、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久治不愈咳嗽及手术区域周围出现硬块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每次复查时,要详细叙述自己的不适症状及治疗情况,使医生能有重点的检查,即使有了复发和转移,也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赵华栋 2024-10-17阅读量1659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70岁的男士,前段时间感觉有些胸闷,还隐约有些胸痛,到家附近的医院拍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一个磨玻璃结节。他吃了一段时间消炎药,过了几个月又复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肺磨玻璃结节没有什么变化。他联系到我,想让我看一看自己的胸部CT,分析一下这个肺磨玻璃结节的性质,应该怎么样处理。 我仔细阅读他的片子,他的肺结节位于左肺下叶,直径八毫米,是一个纯磨玻璃结节,没有实性成分。和抗炎之前的片子进行对比,没有丝毫的变化。看起来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手术切除。他最终完成了手术,病理就是很早期的肺腺癌。 这么小的肺磨玻璃结节会不会引起胸闷的症状?我自己的体会,二者可能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胸闷可能和这个小肺磨玻璃结节没有什么关系,但说来也奇怪,自从手术之后,他的胸闷症状也就明显缓解了。
刘懿 2024-10-15阅读量1148
病请描述:米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了靶向动脉炎症的新型纳米治疗输注 这项新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员来自米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动脉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前驱和驱动因素——米国头号杀手,这种炎症与动脉内危险斑块的积聚有关。医学界需要更先进的治疗方法来靶向患者的这种炎症。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新的纳米颗粒输注疗法,它可以精确地靶向炎症,激活免疫系统,帮助清除动脉斑块。 第一个例子是当人体动脉阻塞时(例如,95%到99%的阻塞)。通常情况下,根据不同身体部位阻塞的动脉,患者会提前出现胸痛、胸闷、恶心、头晕等症状,如下肢动脉严重阻塞,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或下肢疼痛。医生会在动脉中放置支架以增加血流量。 第二种是当斑块高度炎症时。这可能使斑块容易破裂,从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或动脉远端部位的阻塞。 密歇根州立大学定量健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Bryan Smith指出: 这是导致大多数心脏病发作的更可怕的原因。因为这种斑块不一定会阻塞很多动脉,而且由于破裂的影响可以非常突然地完全阻塞血流,这样的心脏病发作似乎是凭空出现的。 Smith和他的团队,包括共同第一作者、博士后张亚培 (Yapei Zhang, 音译) 和Manisha Kumari,创造了纳米粒子——比人的头发还细的材料——他们用来开发纳米疗法输注。 纳米疗法选择性地针对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类型,这种免疫细胞类型进入斑块并成为斑块的一部分。这些经过处理的细胞“吃掉”了斑块核心的一部分,将其从动脉壁移除,并降低了血管炎症的水平。 Smith和他的合作者,斯坦福大学的Leeper实验室先前的研究,在小鼠和现在的猪模型上测试了输注,以证明输注的有效性,关键的是,由于其精确的免疫靶向,它没有副作用。 密歇根州立大学 与 Bryan Ronain Smith 斯坦福大学 与 Nicholas J. Leeper (2021年Jeffrey M. Hoeg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奖的获得者) Smith指出: 使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扫描,我们能够测量治疗对猪动脉的影响。 我们在动物模型(如猪)中表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临床使用的PET成像技术,而且可以通过分子检测来降低斑块内的炎症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如果这种疗法没有精确靶向,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预期的副作用。 早期对小鼠的研究需要数百微升的纳米疗法输注,但最近,史密斯和他的团队通过将产量扩大到升,在猪身上取得了可衡量的影响。这些体积在人类使用所需的范围内。 L-R: 纳米疗法输注前后动脉斑块水平 本研究是将更安全、更有效的心血管疗法向患者临床试验转化的关键一步。 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大动物模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纳米疗法减轻血管炎症而不诱导贫血 原研究概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炎症性疾病。 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的重新激活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化靶点。全身性阻断“不要吃我”(don’t-eat-me) 的关键分子CD47,可触发对凋亡血管组织的吞噬,并有效降低斑块负荷。 然而,它也会诱导红细胞清除,导致贫血。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来自米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之前开发了一种巨噬细胞特异性纳米疗法,该疗法负载了可促进胞葬的化学抑制剂。 由于在小鼠研究中发现纳米颗粒是安全有效的,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将他们的纳米颗粒推进到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 在这里,研究团队证明了在不损害纳米颗粒功能的情况下,生产可以规模化。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研究团队发现纳米疗法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凋亡细胞的聚集和炎症。 值得注意的是,该疗法不会引起贫血,这凸显了靶向巨噬细胞检查点 (checkpoint) 抑制剂的转化潜力。 原研究背景信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米国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针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的风险降低疗法改善了临床结局,但这些方法未能改善心肌疾病和卒中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因此,需要开发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如慢性炎症)的新型治疗方法。 然而,靶向IL1β等基本炎症通路可导致免疫抑制,CANTOS试验中接受卡纳单抗治疗的患者的致死性感染率增加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结果强调了需要具有正交作用机制和更有利于避免副作用的其他(免疫)治疗方法。 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许多新兴转化靶点中,一种被称为胞葬 (efferocytosis) 的现象最近被优先研究。胞葬是指巨噬细胞等专职吞噬细胞对病理性细胞的吞噬和清除。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坏死核心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凋亡血管细胞清除受损的结果,这些凋亡血管细胞上调了其表面关键的抗吞噬“不要吃我”分子CD47。 坏死核心的生长导致斑块不稳定并最终破裂,从而成为随后急性血栓形成的病灶。 在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阻断CD47与其同源受体SIRPα结合的抗体(Ab)可通过阻止凋亡碎片累积,从而有效减少斑块的易损性和病变大小。 这些临床前观察结果最近在首个人源化抗CD47抗体的I期试验中得到了扩展。通过一系列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18为上标)-PET/CT扫描,接受“巨噬细胞检查点抑制剂”的受试者颈动脉血管炎症显著减轻。 不幸的是,在小鼠模型和人类中,抗CD47 Ab治疗均被证明可诱导贫血,这是由于脾脏中老化红细胞(RBCs)的非特异性吞噬作用。 因此,证明抗CD47抗体介导阻断时存在毒副作用的研究促使人们寻找能够以精确靶向方式重新激活胞葬的方法。 为此,上述研究团队制备了一种巨噬细胞特异性纳米疗法,该疗法负载含Src同源2结构域的磷酸酶-1 (SHP-1)的化学抑制剂,SHP-1是CD47-SIRPα信号轴的下游小分子。 在小鼠模型中,这种“特洛伊木马”纳米颗粒选择性地将药物递送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MO/MΦ),有效地增强了吞噬功能,并与金标准Ab疗法一样有效地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 最值得注意的是,该疗法未引起任何血液学毒性。 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在心血管疾病(CVD)的大动物模型中测试他们的靶向纳米颗粒,以确定他们的纳米疗法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向人体临床试验转化。 原文图3:SWNT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聚集,SHP1抑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转基因猪体内的血管炎症和凋亡细胞聚集。 原文图4:前胞葬治疗可诱导跨物种的良好免疫基因表达变化。 原文图5:前胞葬 SWNTs不会诱发与抗CD47抗体治疗相关的血液学异常。
吕平 2024-10-13阅读量1819
病请描述: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病房,相当多的患者都曾有过同样的症状——哮喘。“如果不是在这里做了治疗,我们不会想到这种怎么也治不好的哮喘,真正病因竟然是胃部的问题。”45岁的患者李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许多长期被误诊为‘哮喘’的患者,实际上患的是胃食管反流病。为胃食管反流病开设专科,就是为这部分长期被误诊、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找到求医的方向。”10月8日,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吴继敏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是我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心,也是首家以单病为特色建立的科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镐于2006年创建。 汪忠镐院士和学生们 2003年,汪忠镐院士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喉部发紧等症状,在国内一直被当做过敏性哮喘治疗,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并有加重趋势,曾因夜间呼吸困难送医院急救,最严重一次意识都短暂消失了,家属被医生发了病危通知书。直到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的一句“你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才点醒了他。作为多年的“哮喘病人”,汪忠镐院士在消化科进行了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接受微创抗反流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自此,汪忠镐院士立志要在国内设立能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科,让与他一样的患者走上正确的治疗轨道。 “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喉部发紧、喘息、胸痛、鼻炎等食管外表现,这些症状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吴继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以哮喘症状为例,如果一直单纯治疗哮喘,方向可能南辕北辙。“缓解哮喘发作的β-受体激动剂,可以作用于食管,使食管的下段括约肌更加松弛,进一步造成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又将加重哮喘。这样的治疗可能越治越糟。” 吴继敏表示,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会保持上升,但该病在我国仍存在认知度低、就诊率低、治愈率低的现象。“很多患者反复受到哮喘、胸痛等症状的折磨,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认为这是一种很难治好的病。实际上,胃食管反流病预后很好,多数患者接受治疗、去除病因后,食管炎、咽喉炎、哮喘等症状都能得到显著控制甚至完全消除。”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等方法进行诊断;在治疗上,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意愿,可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胃镜或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等。“还有更多的新疗法和新设备即将投入临床使用,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吴继敏说。
陈冬 2024-10-12阅读量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