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头痛 > 内容

头痛内容

嗅觉障碍是偏头痛的特征性表现...

病请描述: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在一系列发作中的嗅觉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信息 帕多瓦大学神经科学系,帕多瓦,意大利。 头痛中心,神经科,SS。意大利威尼斯乔瓦尼保罗医院。 头痛中心,神经病学系,AZIDENS疗养院N.Fruli OcccsiDalle,波代诺内,意大利。 头痛中心,神经病学-尤加亚-帕多瓦健康单位,Padova,意大利。 科尼格里诺医院,科内利亚诺,意大利。 摘要 背景:   在文献中,嗅觉障碍被报道为一种特殊的偏头痛症状,患病率高达95%。尽管头痛分类的国际分类第二版包括伴随症状的嗅觉障碍,但在ICHD第三版中已不再提及。 方法:   我们对193例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或两者结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一次回顾性访谈之后,每个病人被要求详细描述在接下来的四次头痛发作中存在的恐惧症。 结果:   总之,45.7%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与嗅觉障碍有关,67.2%的偏头痛患者在至少四分之一的发作中出现嗅觉障碍。没有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发作与嗅觉障碍有关。在无先兆发作的偏头痛中,有4.3%与畏光或畏声有关,在无先兆发作的偏头痛中,有4.7%与此相关。在ICHD-3诊断标准中纳入嗜锇性贫血可使诊断敏感性提高9.0%。 结论:   嗅觉障碍是偏头痛的一个特殊的临床标志,容易确定和能够帮助鉴别无先兆偏头痛和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我们建议将其纳入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因为它增加敏感性,显示绝对特异性。 【摘自Cephalalgia. 2019 Sep 19:333102419877661. doi: 10.1177/0333102419877661. [Epub ahead of print]】

刘建仁 2019-10-07阅读量9232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病请描述:       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的出现,导致相关呼吸道感染增多。人类腺病毒,即HADV 于1953 年首次分离自呼吸道感染婴儿的扁桃体中。最初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婴幼儿,免疫系统正常的成年人极少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率极低。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生率增加,20%~40%的感染患者可进展至肺炎,少数患者可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患者死亡。2008年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出现多起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具有发展快、感染性强的特点,进展至重症肺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腺病毒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引发胃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眼部感染性疾病。腺病毒传染源主要是腺病毒感染患者,感染初期传染性最强。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另外部分腺病毒也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因此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如机体免疫力下降,隔离防护措施不当,易导致腺病毒传播感染。一般认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免疫低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腺病毒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出现,人群免疫力缺失,免疫力正常的青壮年也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因此,腺病毒各个年龄阶段普遍易感。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每年2~5月份高发,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多见。其中22%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病毒感染相关,2% CAP由腺病毒感染诱发。目前,军营中腺病毒感染高发,有研究分析表明,可能与军队中人口密度大、高强度训练以及战备导致精神压力大有关。因此,加强对腺病毒肺炎的认识,尽早干预重症患者显得十分重要。                 一、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根据2013年颁布的《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腺病毒染后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肺炎,少数可进展至重症肺炎。隐性感染患者免疫力较强,感染具有自限性,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主要表现形式。多数以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有咳嗽、咳爽,不伴细菌感染时咳白痰,伴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脓痰。咽痒和灼热感,有时可伴咽痛,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疱疹;肌肉酸痛、全身乏力,恶心、腹泻、食欲减退,双侧颈部淋巴结稍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的急性结膜炎症状。患者病程1~14天,平均5~7天,具有自限性。         腺病毒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可发展为腺病毒肺炎;患者持续高热(38.5℃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气促、胸闷,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但常无显著胸部体征。腺病毒肺炎进一步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除肺炎的症状外,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等并发症。腺病毒肺炎引发高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比,并无特异性,很难从临床症状上鉴别。          二、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治         1、病原学确诊标准:口咽拭纸、鼻咽拭纸、鼻咽吸引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标本PCR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注意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这种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腺病毒特异性lgG抗体4倍以上升高(注意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这种抗体)。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上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套結果者。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首选反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来确定病原体,并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方案。         2、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符合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标准及影像改变,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主要标准:①需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mmHg(1mmHg=0.133kPa);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1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液体复苏。         3、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危重,除了针对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氧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平衡、糖皮质素素抗炎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1)化学药物抗病毒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死率高,抗病毒化学药物无针对性治疗,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已应用于临床,但有效性,目前还有争议。利巴韦林是一种嘌呤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RNA加帽、抑制病毒多聚酶的作用或者增加新合成DNA突变率,来抑制DNA或者RNA病毒。有个案报道发现,早期口服利巴韦林,能有效减少重症腺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改善患者病情。利巴韦林用于重症腺病毒感染,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效果还存在着众多争议。更昔洛韦为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对于产蛋白激酶同系物的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有效,但腺病毒缺乏蛋白激酶同系物,因此更昔洛韦的抗腺病毒效果不佳。         西多福韦是新型胞嘧啶核苷膦酰基甲醚衍生物,竞争性抑制脱氧胞嘧啶-5-三磷酸盐,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并渗入病毒的DNA,使其失去稳定性,进一步减慢DNA的合成而达到清除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西多福韦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也是限制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腺病毒肺炎,指南推荐用量为,西多福韦1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由于药物肾毒性强,每次输注前需要口服丙磺舒2g,然后分别在输注后2小时与8小时各口服1g,同时需要实时监测肾功能。研究表明,对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应用西多福韦可显著降低腺病毒载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提高患者的预后。重症腺病毒肺炎进展常常导致ARDS发生,Minhyeok等研究发现,在重症腺病毒诱发的ARDS患者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结合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早期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布林西多福(Brincidofovir,CMX001)是西多福韦的前体,具有更强的抗腺病毒特性,而其肾毒性大为降低,在近期抗腺病毒临床试验中,布林西多福展现出很好的安全性,高效抗腺病毒特性,有望成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特效抗病毒药物。         西多福韦注射液、布林西多福针剂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         (2)免疫与基因治疗         目前,腺病毒肺炎还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抗病毒效用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腺病毒肺炎的治疗。目前T细胞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成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腺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对于清除体内腺病毒感染细胞、控制腺病毒增殖至关重要,体内输注腺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可能对于腺病毒感染有效,但有效性有待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目前,几种基于核酸的技术,如短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适体、脱氧核酶和核酶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在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降低动物病毒载量。基因治疗抗腺病毒疗效只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为未来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三、腺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腺病毒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腺病毒疫苗与强化公共卫生措施。腺病毒疫苗可以预防腺病毒发生或者减轻腺病毒相关症状,对于预防腺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在军队的新兵营中,腺病毒往往在新兵中暴发流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为新兵接种腺病毒4、7、14型疫苗,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腺病毒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对于腺病毒易感人群,可在流行季节接种腺病毒疫苗,降低腺病毒感染率。腺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与湿润环境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被氯、加热等消毒方式杀灭;对于医疗机构、学校、新兵营等腺病毒容易暴发场所,应该加强消毒处理。对于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人群,应勤洗手,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四、腺病毒感染的早期中药治疗         由于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IgM抗体),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IgG抗体。目前腺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在基层医院甚至二三级医院也没有普及开展。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也并无特异性,腺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眼睛结膜发炎等,在病毒病原学不明确的情况下,中药辨证论治早期治疗起到关键治疗作用,风热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小柴胡颗粒、柴芩清宁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清开灵、六神丸、清心明目上清丸等药,以及小儿专用药小儿清热宁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这些小儿专用药成人服用也非常有效)等等,都能有效控制腺病毒导致的感染,避免和有效阻滞了腺病毒导致的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这样的早期中药介入治疗方案,比起早期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烧在病原学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普遍滥用奥司他韦更为妥当、更为合理。

王智刚 2019-10-07阅读量1.2万

感冒的中药你吃对了吗?

病请描述: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在大家的印象中,吃点感冒药就好了。很多患者吃了感冒药效果不理想,自行加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效果甚微甚至症状加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感冒发病的机制不多赘述,很多人了解的比医生还清楚。但是对于中药和中成药,很多人都是习惯性使用清热解毒药物,这其中有很多问题。        中医的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外邪所引起的感冒。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常见的就是风寒感冒(感受了风寒之邪)和风热感冒(感受了风热之邪)。既然是不同的病邪,那么它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不同的,如果用清热解毒药治疗风热感冒是有效的,而对于风寒感冒可能加重症状。       因为清热解毒药本来就是一些寒凉的药物,如果本身就感受了风寒之邪,那么用了清热解毒药,反而把风寒之邪压制在了体内。打个比方:弓虽盗(寒邪)进入房间(身体)破坏,报警装置报警救援(机体反应:畏寒、怕冷、关节痛),可是如果来的是小偷(清热寒凉药物),那对身体是雪上加霜,加重了机体的损害,真正需要的是警察(散寒药物),正确的救援是对身体最大的保障。所以很多风寒感冒的患者服用了清热解毒药以后,暂时的喉咙痛解决了,但是总是觉得胸口闷、痰咳不出、鼻塞等症状,而且自觉皮肤很烫、畏寒、无汗症状加重,这些都是寒气积于体内,无法外达所致。        如何正确认识感冒的类型,顾医师告诉大家关键点,包括症状、分泌物和舌苔的颜色,能够帮助大家简单的区分感冒的类型。自我鉴别方法 风寒感冒: 症状:畏寒、无汗、头痛、关节痛; 颜色:清鼻涕、痰色白; 舌苔:舌苔薄白 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恶风、无汗、口干; 颜色:流浊涕、痰色黄 舌苔:舌苔薄黄知道了感冒的类型,可以通过自我调理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改善症状。  风寒感冒可以使用一些温经散寒的食材和中药:  煮水方:生姜+紫苏叶+葱白+白萝卜+红糖,用水煎服。  食疗方:粳米+葱+姜+大白菜,煮粥。  中成药:正柴胡颗粒、风寒感冒冲剂等。风热感冒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表的食材和中药:  煮水方:桑叶+菊花+薄荷+竹叶+芦根,用水煎服。  食疗方:梨、柠檬、黄瓜等新鲜水果和蔬菜。  中成药: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感冒冲剂等。  了解感冒类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感冒将事半功倍。  

顾超 2019-10-03阅读量1.0万

风为百病之长!不得不防!

病请描述:中医讲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确有其事! 很多女性月经突然变少,排除早孕,各项检查均正常,有时候可能是因为风邪入于胞宫,气血阻滞不通所致!脉显尺中浮涩! 突然的头痛头晕,或者无感冒症状的颈部不适,常常是由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即便是慢性顽固性头痛或者经行头痛、偏头痛等等,其根本病机也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因此不得不防风邪!不能开窗睡觉!此乃养生之大忌!!!

张平 2019-09-22阅读量8813

何为脑外伤后综合征?

病请描述:脑外伤后综合征是颅脑外伤后常见表现,也是神经外科门诊常见病,是指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主观症状较重而客观体征缺如或轻微,主要是头痛、头晕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表现,而神经系统检查及神经放射学检查并无阳性发现。如果这一组症状在脑外伤后存在3个月以上而无好转,则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尽管有的病改变难以查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仍可能有颅脑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基础,同时也与个人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慎重,首先应在认真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始能考虑,另外还需排除全身的其他慢性病变。只有在排除了以上两类情况,经系统治疗半年或1年以上,仍有上述症状者,才可以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外伤后综合征的防治指施如下: (1)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心理咨询尤为重要。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恢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3)配合理疗、针灸、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均有助于患者好转和康复。 (4)适当给予镇静、安神、止痛类药物辅助治疗。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8329

头部外伤后为什么老是流&ld...

病请描述:生活实例 一些患者在头部受外伤后,当时没有什么感觉。过几天,突然流起清水鼻涕,以为是感冒,口服感冒药后症状不见缓解。不久后,突然感觉头痛、恶心、吐、高热不退,来医院就诊,医生听了患者的叙遂,并进行了一些检查后,诊断为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经过抗感染治疗,痊愈出院。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当头部受外伤后,有2%~9%的患者会发生脑脊液鼻漏。即外伤导致了颅底骨折后,脑脊液会从骨折缝隙由鼻腔漏出,形同清水样,称作脑脊液鼻漏,这时脑组织已同外界相通,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发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后,首先患者要绝对卧床,避免加重脑脊液鼻漏的情况。一般采用头部抬高20°~30°半坐位,卧向患侧,脑组织可沉落于漏口,促使自然愈合。其次保持鼻腔洁净,及时擦拭流出鼻腔的液体,避免局部堵塞导致脑液逆流及局部细菌生长。同时要预防颅内压增高:可遵医嘱酌情使用药物降低颅内压;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通便药物以避免便秘;不宜行屏气擤鼻及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有5%~10%继发脑膜炎,当脑脊液鼻漏超过24小时,就有合并脑模炎的可能,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70%的脑脊液鼻漏患者在伤后1周漏液自行停止,最长者不超过6个月。但当脑液持续4周以上时,为避免加重内感染,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漏修补手术。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1.1万

头部外伤后耳道内流血水是怎么...

病请描述: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外耳道向外流血水,一般表示为颅底骨折,因骨折撕裂硬脑的同时有鼓膜破裂,使颅内的脑脊液由裂口流出,因与伤口出血混合,就像血水,医生称其为血性脑脊液耳漏。这种情况只要不伤及大血管引起大出血一般不会致命,但如处理不当,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则有致命的可能。脑脊液耳漏如持续4周以上,一般难以自愈,常需手术治疗。它的主要危害有:①可能引起颅内感染。②漏液过多会造成颅内低压,引起头痛、头晕或颅内出血。   生活实例 曾有一例头部外伤后脑脊液鼻漏10年的老年患者,因平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一直没就医治疗,但每到冬天感冒时就会伴有头痛、发热例12周,到医院打吊瓶用抗生素才行,每年一次,最后确诊为感冒后颅内感染。该患者伤前感冒从无头痛、发热,3天就好。此次来院就诊,经术前准备后,择期进行了开颅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脑脊液鼻漏消失,一年一度的头痛、发热再未出现。多年前接诊的一例中年男性患者,头部外伤后一倒耳道内流血水,当时头脑清醒,说话、活动都正常,2周后出现头痛、发热,在当地治疗1周不见好转,并且出现高热、叫不醒,转至上海的医院后发现患者昏迷、高热,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右外耳道内见一消毒棉球,取出棉球后即见脓液流出,经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脑室美,考虑为右侧脑脊液耳漏后逆行感染引起,经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1月余,感染得到控制。 所以头部外伤后出现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要及时就医,大多可以治愈,药物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1.1万

什么是慢性血肿,该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生活实例 86岁老人2个月前不小心摔倒,当时无任何不适感觉,近几日开始说话不利索,行动也变得缓慢,家里人一开始怀疑是老年痴呆。到医院检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才出现相关症状的颅内迟发性血肿。老年人如有头部外伤史,且渐渐出现头痛、精神障碍(痴呆、定向力障碍、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等)、肢体乏力及步态不稳(严重者昏迷、偏瘫)、不能讲话病发作等症状,要警惕颅内慢性血肿形成的可能。为明确诊断,应尽早做相关检查,如头颅CT。对于头颅CT成像呈等密度,或者双侧慢性硬膜下血种,或者无颅内占位效应的积血或积液时,予以头颅MRI检查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慢性硬膜下血种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钻孔引流手术是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首选方法。如果没有症状,血肿量小于100ml,可以考虑观察,不必急于手术。此时可以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等药物促进血肿吸收,此药物同时还具有降低老年人血脂的作用。不过血肿量较大或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 特别提醒 有些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无明显外伤史。因此,提醒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当老人加出现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即使否认有头部外伤史,仍要考虑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应尽快前往当地医院就医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9550

外伤后头痛,不过头颅CT正常...

病请描述:头部外伤后头痛脑胀,但头颅拍片、头颅CT没有发现骨折或颅内出血灶,并不能说一定没有问题。有一种情况需特别注意,即头颅CT显示弥浸性脑肿胀,但颅内见不到出血灶,颅内正常结构也可以显示,此时可因颅内压力增高引起头痛脑涨,治疗上除需要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外,症状严重者还需要留院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儿童伤后弥漫性脑种胀,由于其颅腔内脑容积相对较大,往往症状较重,甚至可伴频繁呕吐。部分患者还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所以1周内需复查头颅CT,值得注意的是弥漫性脑肿胀可持续2~4周后才能逐渐恢复。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8752

关于“脑震荡&r...

病请描述:如何正确认识脑震荡? 日常生活中,脑震荡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名词,而是头部外伤或颅脑损的代名词,无论脑损伤的程度如何,患者或家属都会追不及待地问一句:“我不是得了脑震荡?这一表现暗示人们对脑震荡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甚至产生了恐惧心理,而长期表现为头痛、头量、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畏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脑震荡以显得十分必要。其实,脑震荡是最轻的脑损伤,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一时性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特点为伤后短暂性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头颅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一般不会遗留水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只要注意体息,调整心理状态,消除恐俱心理,一般在伤后1~2周即可康复。但在临床上,头部外伤除了致伤因素本身以外,尚存在肇事者或责任方的参与使患者产生依赖心理,无形中放大了脑震荡的症状,长期处于情绪不稳状态,表现为劳之力、多汗、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症状,因此正确认识脑震荡,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并尽快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脑震荡有哪些症状,如何诊断? 脑震荡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轻度意识障碍,可以表现为意识丧失,也可以是神志恍惚。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逆行性遗忘是脑震荡最特殊的症状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但过去的记忆力并无损害。脑震荡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躯体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眼花、畏光、疲劳、平衡功能障碍等;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头部外伤后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正常,即可诊断脑荡对怀疑有脑震的患者首先要了解详细的受伤史。包括受伤机制、受伤当时的情况,如有无意识丧失、意识丧失持续的时间、有无呕吐等。然后需安详细问伤者的症状,有些症状可以提示内存在更加严重的脑损伤,如意识丧失超过3秒、显著的遗忘或头痛进行性加重,当存在这些情况的时侯需要行影像学检查。头部外伤急性期,首选头颅CT检查;如果CT检查阴性,可以选择MRI检查。   脑震荡后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处置? 头部外伤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在全身创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不会遗留水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只要注意体息,调整心理状态,消除恐惧心理,一般在伤后1~2周即可康复。但在临床上,头部外伤除了致伤因素本身以外,尚存在肇事者或责任方的参与使患者产生依赖心理,无形中放大了脑震荡的症状,长期处于情绪不稳状态,表现为劳之力、多汗、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素乱症状,因此正确认识脑震荡,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并尽快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头颅CT检查无明显变化,其发生机制至今仍有争论。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头颅CT排除顷骨骨折、颅内出血等颅脑实质损伤后,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应给予止吐、保护胃黏膜、脑保护等药物对症治疗,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变化,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外界刺激。因脑震荡是一种较轻的脑损伤大多可以治愈,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脑震荡可能伴有头皮肿胀、头皮裂伤甚至进展性颅内出血。头皮肿胀可先冷敷后热敷,头皮裂伤由于头皮血管神经丰富,出血较多,应直接压迫暂时止血并立刻前往附近医院急诊科,消毒清创后缝合包扎并及时换药拆线。如伴有神志不清、其他部位损伤出血或骨折,则应立刻拨打“120“,请急救中心救护车送医就诊。 特别提醒 与脑震荡不同,有时因头部外伤严重,患者多伴有数分钟甚或较长时间的昏迷,出现颅骨骨折、脑挫伤、外伤性颅内出血等,伤情进展性加重,甚至出现脑疝,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何预防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轻度的暴力打击或撞击后,发生短暂昏迷及近事遗忘无器质性损害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如下。①短暂昏迷:程度较轻且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②近事遗忘:记不得受伤情况及受伤经过,但受伤前的事情能记忆。③其他症状:如头痛、头晕、厌食、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脑震荡主要依据头部撞击史、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来判断。诊断明确后,轻者以观察为主注意休;重者予对症处理,加强心理疏导,告知脑荡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解者的虑,那么如何预防脑震荡呢?①小儿及老年人:主要避免跌倒排伤加强看护。②中青年人:避免打架斗殴、车祸等意外伤害,避免头部受到撞③举击手等运动员:主要学会对头部的防护。   脑震荡后如何调节身心康复? 震荡属于轻型颅脑外伤,也可以说是一种最轻的脑干损伤,具有很强的可要逆性。患者在外伤后一般表现为:①短暂意识丧失,数分钟,一般在一小时内恢复。②过性双侧瞳孔扩大。③清醒后近事遗忘。④头颅CT检查没有提示内出血、骨折。患者同时可伴有呕吐、眩量、失眠等表现,但单纯具有呕吐、头量表现而不具有上述四点表现的患者不应诊断为脑震荡脑荡患者的治疗既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①应该重视患者早期静养尤作其是第一周内绝对休息,不能以玩手机、看电视等活动来代替静养,总之一句要让脑子静下来体息。甚至要尽量减少探视这种“爱的伤害”。②恢复期,家属应鼓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不要尝试唤起已经遗的不良记忆,更不能让众数学人聚于患者旁,把受伤经历作为谈资来进行议论,这些行为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阻碍患者各种症状的好转。③药物治疗上主要是出现反复呕吐、失眠、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对症处理。但这些不能根除患者的症状。对于脑覆荡患者来讲,良好的休息环境和家庭成员的支持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丁宛海 2019-09-18阅读量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