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729
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798
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749
病请描述:1扁平足与站姿的变化正常足弓在行走和站立时起到分散体重和吸收冲击力的作用。扁平足导致足弓降低或消失,使得足底更多部分接触地面,压力分布不均。这种变化迫使身体通过调整站姿来维持平衡。为了适应足部压力的变化,身体会做出以下调整:膝关节内旋:膝盖向内弯曲,帮助分散压力,但长期可能导致膝关节磨损和疼痛。骨盆倾斜:骨盆可能前倾或侧倾,以保持脊柱的垂直,这会增加腰部和背部的负担。脊柱侧弯:不对称的骨盆倾斜可能引起脊柱的侧向弯曲,影响整体姿势和脊柱健康。2扁平足对下肢及躯干的影响扁平足会导致膝关节承受不均匀的压力,增加关节炎和疼痛的风险。膝关节的内旋变化还会传导到髋关节,导致髋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走路和站立的稳定性。骨盆的倾斜和脊柱的侧弯会使脊柱周围的肌肉产生不平衡,导致腰痛和背痛。此外,长期的姿势不良可能引发脊柱退行性疾病,影响整体身体健康。3扁平足对上半身及面部的间接影响脊柱的不良对齐会影响上半身的姿势,导致肩膀和颈部的歪斜。这种不对称的姿势可能引起肩颈部位的肌肉紧张、僵硬和疼痛,甚至引发头痛。长期的颈部肌肉紧张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肌的放松,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此外,脊柱和头部的异常对齐可能对面部骨骼结构产生微小影响,虽然这种影响较为间接和缓慢,但仍值得关注。4科学力学原理与应对策略人体在站立和行走时,重力通过足部传递到地面。正常足弓能够有效分散这些力,减少单一部位的压力集中。人体各关节(足、踝、膝、髋、脊柱)的协调对齐构成一个“运动链”。一个关节的异常(如扁平足)会影响整个运动链的平衡和功能,导致其他关节进行补偿性调整,增加受伤和疾病的风险。应对策略01 早期诊断与干预:及早发现扁平足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减少其对全身的负面影响。儿童的足部发育应受到关注,成年人若出现足痛、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02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通过足部和下肢的康复训练,增强足部肌肉,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进行姿势矫正训练,减轻脊柱和上半身的压力。0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规律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可以有效减轻扁平足对身体的影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适时休息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04 使用矫形器具:定制的矫形鞋垫可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压力分布,减轻关节和脊柱的负担。在必要时,穿着矫形鞋或支撑鞋也有助于改善姿势和行走方式。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229
病请描述: 69岁的老李,平时喜爱喝酒,每天要喝好几两,1年前,老李开始感觉到左侧髋关节隐隐作痛,起初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了日常行走。老李通过朋友推荐,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股骨头坏死保髋门诊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包括 X 光、核磁共振成像等,他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坏死。 这个诊断结果让老李深感意外,通过前期的了解,他深知股骨头坏死的复杂性以及严重性,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任其发展,对未来生活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因此,老李决定积极面对,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咨询老李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处于早中期阶段,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坏死,但依然有保髋希望。 因此老李马上办理住院,入院后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定他目前属于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的IIIA期,保髋手术希望较大。住院的第二天,接受了“经通道改良lightbulb保髋手术”,术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口服益气养血等中药,辅助康复锻炼以及物理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老李恢复迅速,很快就出院了。图1:影像显示左侧股骨头坏死,头内大片骨髓水肿图2:术中透视见病灶刮除,头内陶瓷骨棒支撑位置良好图3:术后定期复查X线,没有出现股骨头塌陷,并有骨生长迹象 术后定期复诊,按照医嘱,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现在已经是术后3.5年了。最新的CT和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没有恶化和塌陷。整个关节轮廓基本和对侧健康的髋关节基本一致,保髋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面对复杂的股骨头坏死,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希望战胜病魔,重获新生。图4:术后3.5年,病人复查时功能良好,无任何不适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人群,病情复杂难治,致残率高。股骨头坏死分为非创伤性和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ONFH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多见,非创伤性ONFH以激素与酗酒最为多见。未经有效治疗的ONFH中约80%会在患病后1~4年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出现塌陷,则87%的髋关节会进展到严重髋骨关节炎而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因此,保髋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储小兵股骨头坏死保髋团队通过对传统的股骨头颈部开窗减压植骨的lightbulb保髋术式进行改良后,具有损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 自2018年开展微创的股骨头坏死改良lightbulb法保髋技术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患者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面对股骨头坏死这一类复杂的骨科疾病时,不要轻易放弃,相信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髋关节异常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为康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储小兵 2025-01-09阅读量1532
病请描述: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是半月板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常会造成严重的内侧间室关节炎。膝关节核磁中有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成为鬼影征或者幽灵征,其显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缺失。
周观金 2024-12-23阅读量1713
病请描述:发烧本是再常见不过的病症,我以为医生们对发烧了若指掌,闭着眼睛都能诊断开药。直到女儿生病了我才知道,原来有个医学术语叫做“不明原因的发热”,面对旷日持久的发烧,原来医生也可以束手无策。 一、是细菌还是病毒?都不是…… 女儿在德国出生,1岁5个月大的时候,一直很健康的她,第一次生起了病。那时她刚上托儿所,像是在那里感染了什么感冒病毒,发烧、流鼻涕。我们先是带女儿去了儿科诊所,一些基本的检查之后,诊所医生说普通感冒不需要特殊治疗,吃退烧药,3天就好了。 医生还是相当负责的,说虽然他认为没有细菌感染,但谨慎起见,还是采个指尖血吧。 5分钟后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说幸亏采血化验了,C反应蛋白(CRP)有点高,说明有细菌感染,于是给我们开了抗生素回去吃。 回家之后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可是女儿发烧更严重了,温度更高到近40度,并且间隔更频繁,退烧药效不到3小时。我极其不安,心头升起不良的预感,虽说吃药见效总要一个过程,但是直觉告诉我无论如何不应该急剧恶化。 熬过周末到周一,我们又去了诊所,向医生强调抗生素并不起作用,孩子发烧越来越重。医生又采了指尖血,化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话,CRP升高了,抗生素没起作用。这超出诊所诊疗范围了,诊所医生给我们开了转诊单,让我们去医院就诊。 到了医院,医生给女儿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同时一系列检查拉开帷幕。但除了发烧、流鼻涕外,所有的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女儿身上出现过一些小红点,医生没说什么,小红点很快又消退了。 又换了更强、更广谱的抗生素,依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每6小时一次近40度的高烧已经在一个1岁多的孩子身上持续一个星期了。我开始慌乱,却不知道,这种毫无头绪才刚刚开始。 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没有发现细菌,而且对抗生素不敏感,有可能只是病毒感染。 兜了个圈子又回来了,不是说CRP高意味着细菌感染么?医生说,一般来讲的确是这样,但也有一些例外。 于是开始检测那些会造成”例外“的病毒感染,风疹、流感、HIV...... 然而,所有病毒感染检测全部阴性。 二、发烧10天,医生说来试试这种病吧 女儿发烧10天,CRP升到16时(正常值为0~0.05),医生说我们来试试川崎症的治疗吧。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也会引起发热。 之所以说试试,是因为与川崎症对比,我女儿大部分症状都不符合。但川崎症的后果太严重,医生想防患于未然,所以优先考虑它的可能性。而且川崎症的治法,是注射免疫球蛋白,如果这个诊断正确,则可以避免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果错误,治疗方法对身体也没有伤害。 分两次注射完毕免疫球蛋白之后,每次间隔6小时的发烧,频率降低为间隔12小时。我们心存欢喜,仿佛看到一线曙光。我们问医生,是不是可以再注射一个疗程,发烧就能止住了? 但医生的答案并不如所愿。川崎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发烧应该停止,而女儿的状况仅仅是有所缓解,川崎的诊断很大概率是错误的。医生决定让我们再等一天,如果发烧还没有停止的话,继续考虑其他原因。 如10天来的每一个凌晨一样,女儿又在高烧中哭醒了。川崎病被否定了。 三、发烧22天,诊断再一次失败 病毒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没找到细菌。不是川崎。没有淋巴、肝脾肿大,没有关节红肿,心肺及其他脏器都正常。这是见鬼了么?每天2次让她身体发烧到40度的是个什么鬼。我跟孩子爸开始在网上搜一切可能造成发烧的原因,看到一个就去问医生,会是寄生虫么,会是肿瘤么? 医生说,都不像,但还有一个可能性很符合现在的特征,那就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这种病是免疫系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产生的炎症,可以先用可的松来做一个测试。可的松是一种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如果存在外来感染源,由于可的松不能消灭感染源所以退烧作用会非常暂时;但如果没有外来感染源,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可的松的退烧作用则非常明显。 连续用了3天可的松,3天没有发烧。 可的松起了明显的作用,这说明免疫系统疾病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医生说看起来应该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了,这个病一般会有关节肿胀、皮疹、持续发烧、淋巴肝脾肿大等症状,不过年纪太小的患者关节症状通常不明显,具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抗体来诊断。 我们用了一个星期来等待抗体检查的结果。期间,女儿每天凌晨四五点和傍晚四五点各一次近40度的发烧,一直持续到第21天。 第22天,抗体检查结果出来了,阴性,诊断再一次失败。 四、诊断沦为了“猜猜猜”,我们决定转院 当儿科主任说,还有一个猜测可以试试看,我就明白,诊断已经彻底沦为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他说检查结果中还有两项结果略微偏高,白细胞介素和铁蛋白,这可能是轻微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造成的,不过这两项指标没有特异性,所以这只是个猜测,不如先按照这个猜测来治疗试试吧。 治疗方法是冲击疗法,用10倍于正常剂量的可的松冲击免疫系统。我的理解就是一次把免疫系统干趴下,让它好好冷静冷静,短时间内爬不起来。 之后我们从医院住院部离开,回到了家里。说是观察病情,实则医生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是在期待这一次的可的松冲击之后,发烧可以自愈。 10倍强度的可的松让高烧停止了2个星期,孩子体温徘徊在37.5~38.5摄氏度之间。2个星期之后,凌晨4点,发烧卷土重来,40度。 我不再相信这仅仅是发烧而已,也不再相信这病可以自愈,更不相信老医院还能猜到什么新的疗法。必须转院。我们转去了慕尼黑大学医院儿童免疫专科。 五、终于确诊了! 一切又要重头查起,结果也如同之前一样,除了CRP和白细胞高之外,无任何异常。 医生问,是否有皮疹。这里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孩子生病头两天里,身上有过小红点,上一个医院的医生也看到了。这些小红点很快就消失了,而且已经是近4个星期之前的事了,于是我觉得没必要提起,便回答没有。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小红点是诊断的关键点之一,我当时应该把整个过程讲述给医生听,而不是擅自判断重要与否。 后来小红点再次出现,保险起见,我拍了照片。医生看过照片之后,越发肯定了之前的猜测,有一项关键的化验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走了,等到结果出来一切便可真相大白。 发烧持续了整整6个星期的时候,一份化验单的到来,终于让一切水落石出。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非常高,是斯蒂尔症(Morbus Still),又叫“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不是之前查抗体已经被否定了么?不,不一样。 被否定的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其下还有7个子类别,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名字相似,其实差别很大。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其本质是自身细胞对抗自身组织产生的炎症,抗体检查呈阴性,诊断需要查蛋白S100。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三大临床症状: 1.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强度、可以自愈的、周期性的发烧。 2.全身随机出现的、短暂停留几个小时后消失的皮疹,通常是平面的小红点。 3.肝脾,淋巴肿大,关节红肿,全身器官受累。 第三条目前没在女儿身上发现,医生称这是“非典型的”,因此格外难诊断,在欧洲发病率是万分之一。 这个病可以控制,无法治愈,治疗手段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控制炎症反应,如注射生物制剂。 药物的效果非常好,立竿见影,用上药之后,发烧立刻停止了。从此,我们便开始了每天给孩子打针的生活,期间不断根据验血结果调整药量。 女儿2岁半的时候我们尝试过停药,可停药几个月之后又复发了。复发之后医生给换了一种药,4~6周打一次,大大减轻了孩子每天打针的痛苦。 生物制剂没有带来副作用,她正常生活、上幼儿园,身体智力等发育均正常。然后每1~2个月复查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眼睛,时刻注意关节是否有异常。 我们已经渐渐接受了这一种会伴随女儿终身的疾病,并渐渐学会如何与它相处,久而久之与疾病共存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了。感谢科技的进步,有生物制剂这么好的药可以用;感谢医疗保险,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感谢女儿,生了病也依旧美好地成长着。 本文转自医学界儿科频道,以及作者才子的分享,在此特别感谢!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2899
病请描述:膝关节炎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常见骨科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面对这种慢性、疼痛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虽然有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今,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个性化矫形器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什么是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特征主要是软骨下骨增厚,关节软骨退化和骨赘形成。该疾病的发生与年龄、长期劳损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全球范围内约有2.5亿人被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的特点,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50% ,75岁以上的人群则高达80%,是导致全世界中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在人体的所有关节中,膝关节不仅要支撑全身的重量,还需要承担日常生活中频繁进行的动作,例如走路、跑步等,因此很容易发生劳损。 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01 疼痛 多数患者膝关节疼痛性质呈钝痛,会伴有沉重感、酸胀感、瘀滞感等。常在蹲起、上下楼梯、爬坡爬山时较为明显,如未经干预,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多。 02 肿胀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膝关节积液会逐渐增多,形成“软性肿胀”;膝关节周围还会不断生成骨赘,形成“硬性肿胀”,最终患者会感觉自己的膝关节“越来越大” 03 关节僵硬 久坐及晨起后膝关节会有“发紧”的感觉,活动后,才会逐渐感觉正常。 04 畸形 部分患者膝关节可能会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即所谓的“O”型腿和“X”型腿),关节骨缘增大的症状。有些患者不能完全伸直膝关节,严重者的膝关节呈曲挛缩畸形。 膝关节炎主要治疗方式 目前针对膝骨关节炎主张个性化阶梯治疗。 01 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可分为关节镜手术、关节重建手术等。如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轻,选用关节镜下手术操作可以解决,如微创或者用 PRP(富血小板血浆)。如果疾病处于膝关节炎后期,建议进行重建手术,如膝关节置换术。 02 药物治疗 常用的消炎、镇痛类药物,包括非甾体药物,如西乐葆等,同时可予以外用剂型,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 0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含热疗、水疗、泥浴等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缓解关节僵硬的目的。 04 生物力学治疗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通过矫形器达到减轻膝关节应力分布的目的,从力学角度减轻膝关节症状。 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快速制造的治疗目的。 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制作是基于影像学检查,3D扫描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从而利用3D打印技术的一种全新制作方式,通过这种个性化设计使矫形器解决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提供最佳支撑和稳定性,从而减轻疼痛并提高活动能力。 3D打印矫形鞋垫 3D打印膝矫形器 01 个性化定制: 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患者膝关节的详细数据,医生和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患者生理特点的矫形器。 02 材料选择多样 3D打印技术可以使用多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如柔韧的TPU和轻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还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和舒适度。 03 快速制造 传统的矫形器制作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3D打印技术可以在几天内完成矫形器的制造。这种快速制造能力使得患者可以更早地开始使用定制的矫形器,从而加快康复过程。 04 持续优化: 康复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和数据分析随时调整矫形器的设计方案。这种持续优化机制使得矫形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能提供最适合的支持。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083
病请描述: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外邪侵袭、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外邪主要指风、寒、湿、热等自然界的邪气,它们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和肿胀。正气不足则,在类风关中可以理解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出现了问题,无法抵御外邪的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肾不足,会导致筋骨失养,进一步加剧关节病变。此外,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也是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肝肾等方法,旨在恢复机体的自然平衡,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王丹 2024-11-15阅读量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