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1827
病请描述:患者成某,男,58岁,因“发现右肺占位1年余”就诊。2022年3月自觉胸闷月余,便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右肺占位,怀疑癌变,但未行穿刺。2022年4月于肺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病理示:右肺浸润性肺腺癌,中分化,胸腺有明显浸润,EGFR突变(未见报告)。2022年5月至9月底行培美脂肪肝、胆囊息肉。肺腺癌未见转移。遂于2023年7月来我院就诊,刻下:早起咯痰,无口干口渴,二便调。寐可,胃纳可,常觉饭后嗜睡,体乏懒惰,舌胖大,脉滑数。 2022年8月报告提示患者总胆固醇7.73mmol/L,甘油三酯2.57mmpl/L,低密度脂蛋白4.70mmol/L。 2023年9月23日症复诊,刻下:饭后困倦较之前好转,早起喉中有痰,痰白滑,舌尖红苔白,脉滑数。 付教授于7月份调整患者中药组方,经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胆固醇水平由7.73mmol/L降至5.24mmol/L,甘油三酯水平由2.57mmol/L降至2.21mmoml/L。低密度脂蛋白由2022年8月的4.70mmol/L现已恢复正常。 案语: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类,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黏液腺。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付教授在抗肿瘤药方的基础上加重泽泻的用量以化浊降脂,用制半夏、山药香附、陈皮等健脾祛湿,使得脾气健运,运化功能恢复则痰湿自去。并加用炒鸡内金以助脾运化。 除此之外,患者近来舌边尖红,并伴有上火,因此使用莲子心等药物以清心除烦。全方配伍切中患者病因,疗效显著。
付晓伶 2024-01-29阅读量1265
病请描述:一、“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将病因、病理、病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做到辨证论治。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 一位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其病因主要为湿热蕴肝,病证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在诊断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辨证施治。治疗上,选用柴胡、黄芩、丹皮等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仅从病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忽略患者的证候特点,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只有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多位中医专家均重视西医分期分阶段治疗。我们治疗肝癌病人也应同样重视“癥瘕”的分期。初期、中期、末期所考虑的扶正祛邪治疗会有所不同。导师刘平教授对于同是肿瘤晚期的患者,如果患者年老体弱,用药更多的是注重扶正、兼顾胃气,“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二、“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段话的提示一是怀孕妇女用药宜谨慎,但若病情需要,但用无妨,药由病当,一般对孕妇和胎儿不会引起伤害;二是用药必须与病相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药过病所,反伤正气。 回想我在今年1月医院新冠肺炎病房时,一位70岁肺炎患者出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症状,矢气后腹胀则舒,予以开塞露、乳果糖效果欠佳,故我建议患者尝试中药,患者一开始拒绝,但多天使用西药仍旧效果欠佳,再次建议患者中药治疗,患者允。观其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但患者同时有心律失常、快房颤,形体消瘦。考虑“有是证用是药”,我采用了小承气汤化裁,方药为大黄、厚朴、枳实、枳壳、青皮、陈皮、三棱、木香、香附、槟榔、火麻仁,2剂。患者药后第2天症情明显缓解,主动要求继续服用中药。这提示在治病过程中,只要把握好病因,对症下药,便可以解决主要问题。 三、“药不贵繁,唯取其效” 《医学传心录》:“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效”。意味着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要讲求用药的妙处,重在选用适当的药物,而不是使用大量或者昂贵的药物。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在中医治疗实践中,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地掌握药性、药用和配伍。小方子,药味少,药的剂量就非常关键,剂量变化起到的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如果药味过多,药物作用反而被稀释,病人感受就不明显。我们在治疗肝病病人时,用药也要注意合理的配伍,强调药物之间的主从关系,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佳状态。
蒋式骊 2023-03-31阅读量1416
病请描述: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是血管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是血管壁被脂质“侵袭”后发生抗损伤的一种炎症反应,因病变血管形似“粥样”且硬度增加,故叫作粥样硬化。发病部位在冠状动脉,它给心脏供血,因走形似花冠所以称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心脏血液的供应与需求失衡,导致心脏急剧的或慢性的、持久的或短暂的、严重的或轻微的缺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症候群。 冠心病分类有:隐匿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 心绞痛有较独特的发作特点:部位在胸骨中后段、心前区,亦可见于左上臂内侧、上腹、下颌、牙等部位。疼痛性质为压榨性疼痛、紧缩感、憋闷,有部分表现为难以表述的胸部不适,不会是刺痛。持续时间多数分钟,绝非数秒或数小时。诱因有活动、情绪激动等,症状发生在诱因的当时。诱因消除后胸痛很快缓解,如停止活动。含服硝酸酯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有效。 治疗基本思路如下: “罪犯”是血管粥样硬化,那么要全方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调酯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既然是心脏血液供应-需求失衡,那么就要从增加有“质量”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脏的血液需求两方面入手。比如纠正贫血,药物扩张冠状动脉,避免低血压。再比如降低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甲亢等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蚀引起急性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形成,阻塞/闭塞血管,造成心肌急剧的严重的缺血性坏死,是心内科急危重症疾病。除了上两段提到的治疗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药物治疗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镇静止痛等。非药物治疗最紧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微创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狭窄情况,之后可选择抽吸血栓、球囊扩张狭窄段、支架植入、药物球囊扩张等。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缩短就诊时间就是主动改善预后。当遇到周围亲朋好友确诊该病时,要毫不犹豫地尽早积极治疗。 出现胸痛不适时,为了安全起见,不论程度如何,本人建议都到较大的医院做一下筛查。
蒋伟 2022-02-10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