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药片太大咽不下去, 能掰成两半分开吞吗? 不喜欢吃胶囊, 把药粉倒出来兑水吃行吗? …… 以上情况很多人都碰到过, 殊不知这些不起眼小动作其实有健康风险! 最近,福州张女士就因把这种药掰开吃致昏迷,上了热搜。 女子把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 《广州日报》2024年10月21日报道,40岁的张女士有一年多高血压病史,起初服用降压药控制得还不错,但最近随着天气转凉,她的血压也出现波动,最高达160/100mmHg。 张女士心想:会不会是药量不够?她想着再加半粒药试试,于是用牙咬开常用的降压药,多吃了半片。 没想到的是,吃完药不到半小时,张女士突然眼前发黑,冒冷汗,腿软昏倒,血压低得都快测不出来了,家人赶紧将她送医。 接诊医生了解到,原来张女士服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1片剂量≈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 医生表示,一旦咬碎、掰开、研磨服用,大剂量的降压药会瞬间释放到体内,导致血压突然明显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克。 张女士的案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过掰药吃的经历,得亏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血压控制对于预防初次中风和中风复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高血压用药,席刚明教授强调,服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随意掰开药片,破坏药物结构和完整性。并且,不要随意停用、漏服降压药也不要随意增加、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同时,席刚明教授提醒,要在正确时间服药,根据身体血压波动,一般在早晨6点服药,勿在晚上睡觉前服药。 ▲ 席刚明教授在进行健康科普讲座 哪些药服用时不能掰开或研磨? ■ 控释片 控释片是在药物外面包裹上一层“水能进来但药出不去”的不溶性半透膜的外壳,会以恒定的速度在体内释放,从而长时间维持药效,减少服药次数。 普通药片的药物起效、吸收和消失的速度通常在4—6小时左右,患者24小时内需要服药3次,而控释片可以恒速释放药量,它的药量是普通药片的3倍,患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药效在体内恒速释放24小时左右。 专家强调,控释片之所以能在体内恒速缓慢的释放,是因为采用特殊制剂工艺,患者在服用时应整片吞服,咬、嚼,掰断药片都会破坏控释片的恒速缓慢释放功能,相当于患者加大3倍剂量服药。 ■ 缓释片 缓释片和控释片工艺不一样,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通常不建议掰开服用,否则也会导致药物释放过快,引发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可以掰开服用的药片上面会有刻痕,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沿着刻痕掰开服用,但也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 ■ 肠溶片 肠溶片是为了让药物绕开胃部,在肠道内溶解,而给片剂包了一层“肠溶衣”。如将其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在胃内就溶出,不仅容易导致药物受到胃酸等影响而失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 胶囊型 一旦将胶囊掰开服用,药物可能会受胃酸影响,不能在特定部位释放,影响药效,同时可能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 泡腾片 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现泡腾状,直接服用会在口腔或消化道产生大量气体,有窒息和胃穿孔风险。必须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等气泡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严禁吞服或含服。 药太大了吞不下?这些小技巧学习一下 药片太大,吞服“卡喉咙”又不能掰开,怎么办?教你几招: 1.预先喝几口水 可以湿润口腔和食道,减小药品吞下的阻力,比如避免胶囊附着在黏膜上。注意不建议喝水过多。 2.药片分开服用 有时医生同时开了好几种药,如果为了省事“一把吞”,难免出现“卡喉咙”,完全可以分批服用。 3.避免“干吞” 有时候手边没有足量温水,药又不得不吃,有些人会选择“干吞”。实际上,一次服用通常需要约150毫升温水,才能使药片顺利到达胃肠道,否则可能黏附在食道上。 4.掌握吞咽动作 有吞咽困难的人,尽量站着服药。不过也有例外,降压药建议坐着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则建议躺卧位服用。 还有一个小技巧值得掌握——“抬头吞药片,低头咽胶囊”。 药片:放在舌头上,用嘴唇包住瓶口,仰头喝水,吮吸动作吞下水和药片,顺势把药片带下去。 胶囊:胶囊放在舌头上,喝一口水但不要吞咽,由于胶囊会浮在水面上,此时低头就可轻松吞下胶囊和水。 最后记住4句口诀,帮你记住哪些药物不能掰开吃: 1.看见“缓释、控释”,不宜掰开吃。 2.带“肠溶”字样,不要掰开服。 3.“包衣”不可掰,读“书”知性状。 4.化疗药、靶向药,服用要注意。 (本文部分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1-06阅读量1948
病请描述:时值秋季,天干物燥,很多人嘴角会出现发红、干裂、糜烂等情况,甚至张嘴吃饭痛,打哈欠也痛,连大笑都痛,令人苦不堪言,生无可恋…… 这种情况俗称“烂口角”,医学上称为“口角炎”。很多人认为烂嘴角是上火,微医君想说,上火仅仅只是一个原因,还有这些,你应该知道! 什么是口角炎? 口角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烂嘴角”,指的是上下嘴唇两侧交界的口角区域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嘴角出现裂纹、脱屑、糜烂、结痂等。患者往往不能张大嘴,或者一张嘴就容易嘴角出血,疼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吃饭说话。 导致口角炎的5大常见原因 口角炎,并不是上火那么简单,主要有以下5大原因: 1、天气干燥 秋季天干物燥,皮肤水分蒸发较快,水分丢失多,嘴角容易发干,再加上口角这种边边角角血管分布不那么丰富却又处于接触辛辣食品最前线的部位就受苦了。 2、感染 病原菌多为低毒性的化脓球菌或白色念珠菌,多见于儿童。某些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流涎病浸润口角;咬指、咬笔杆等也可引起该病。 3、舔嘴唇 很多人感到嘴唇干燥时总喜欢舔一舔。其实,唾液只能暂时湿润嘴唇,但是蒸发较快,使嘴唇更干,还可能将口腔中的细菌接种到破了的嘴角上,引起进一步的感染。 4、维生素B2缺乏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这种核黄素的缺失可伴有草莓样舌和阴囊瘙痒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2缺失,易导致口角糜烂。 5、其他原因 常常熬夜,精神压力大,吃太多的辛辣食物造成上火等等,这些也会引起烂嘴角,而且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重症状。 得了口角炎,怎么办? 临床上常见的口角炎有3种类型: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因维生素缺乏,尤其是核黄素缺乏引起。 最初表现为口角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浸渍或裂痕,张嘴时拉裂而易出血,伴发唇炎 (唇部干燥、微肿,且起裂纹,偶见鳞屑)与舌炎 (舌背平滑,丝状乳头萎缩,菌状乳头水肿肥厚,舌缘常有齿痕)。 治疗方法:对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均衡的膳食是关键,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谷物、蛋黄、牛奶、绿叶蔬菜等,同时保持清洁卫生。 2、球菌性口角炎 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 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色,糜烂或溃疡,有横的裂纹,还可化脓、出血、结痂。多见于老年无牙的患者。 治疗方法:在局部清洗干净后,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涂擦,同时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可用青霉素V钾片、磺胺药、螺旋霉素等口服。 3、真菌性口角炎 由于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 双侧嘴角湿白,白色明显,可能有糜烂和溃疡。 治疗方法:局部用制霉菌素液清洗、擦干,然后局部涂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 微医君提醒:如果发现患有口角炎,最好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引发口角炎的原因来对病人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切不可在家自己乱用药。 预防口角炎有妙招 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蔬菜、瓜果、牛奶、动物肝脏、瘦肉等等; ●忌食过辣食物:辛辣的食物会对嘴唇产生刺激,使其干燥恶化。 2、保持清洁卫生 注意保持嘴角卫生,吃完东西及时清洁嘴角。 3、不要舔嘴角 改掉舔嘴角的不良习惯,天气干燥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润唇膏。 4、外出戴口罩 外出可带口罩,戴口罩能有效地保持嘴唇的湿度,以免因缺水而干燥。 5、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9-12阅读量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