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流感,又一次上了热搜!据说呢,目前99%的患者都是甲流,只有1%的“天选”患者是乙流。从这两个热搜来看,流感是真难受啊,近期的感染风险也是真不小。应对甲流,除了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外,剩下的就是对症治疗,发热就降温,咳嗽就吃止咳药,肌肉酸痛就吃镇痛药。而说到痛,得过甲流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叫一个“寝食难安”啊。头痛、咽喉痛、关节痛感染甲流为什么这么疼?甲流一般起病3~6小时就会发高烧(可达39~40℃),之后陆续出现其它症状,比如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胸闷、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一个“痛”字。80%以上的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特别是眉弓和太阳穴最为明显。咽喉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哪哪都痛,感觉整个人就没一处舒服的地方。感染甲流怎么就这么疼呢?其实呢,这种疼痛并不是甲流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免疫反应和炎症的结果。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释放抗体攻击病毒,阻止其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引起了体内的炎症反应,造成疼痛。这个过程中,白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导致肌肉和关节发生炎症,引起显著的疼痛。与此同时,高热也会导致全身的不适与肌肉酸痛,一般热度越高越痛。也有医生认为这类疼痛与痛觉过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身体知道这个病很厉害,试图通过疼痛来提醒你休息,以此度过危险期,哪怕是腰背、下肢等与感染相关性较低的部位。这种疼痛机制本意是好的,奈何如今人的耐痛能力越来越差(女性相比男性更敏感),甚至有时即使很痛也无法休息。好在,大多数的疼痛可以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流感神药”有必要囤吗?最近患流感的人越来越多,被捧为新一代“流感神药”的玛巴洛沙韦片遭受疯抢,原本200多元一盒,在部分线上药店硬是被卖到了485元。要不要加入囤药大军呢?没必要!作为一种处方药,如果真的确诊了流感,在医生指导下开药、用药即可,不需要自己囤药,更不要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重症甲流”有征兆!警惕4个并发症虽然不高,但甲流确实可能致死,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重症甲流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高烧、头痛、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除此之外,出现下面的几个症状,是危险的信号。经治疗后,仍持续发烧超过3天;胸痛(警惕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炎;血痰;嘴唇发紫或发蓝(缺氧造成);意识不清;甲流出现重症信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甲流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病毒性肺炎:若病毒侵及左、右两肺,可能诱发呼吸衰竭,不及时进行插管、呼吸器治疗,或因缺氧而致死。1月3日,北京一位急诊医生在患甲流一周后再次发烧,CT检查发现变成病毒性肺炎(四肢末端出现花斑,已处于休克前期)。 图片来源:微博专家提醒:咳嗽、咳痰超过一周,及时拍片排除肺炎。继发性细菌感染:抵抗力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可能引发败血症。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危险性极高的严重并发症,会造成心脏衰竭。脑炎:整个脑部受到甲流病毒侵犯,导致发炎、肿胀,造成脑压升高、昏迷。参考文献[1]孙娟. 科学预防甲流[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2):14-15.[2]孙海娥. 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J]. 科学之友,2024(2):48. DOI:10.3969/j.issn.1000-8136.2024.02.024.[3]甲流来袭,该如何应对?[J]. 家教世界,2023(14):23.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4-24阅读量89
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417
病请描述: 许多人对于颈椎病的理解还是脖子不舒服,多做做颈椎操就好了。那事实上靠颈椎操到底能不能治好病呢?我们平时查出颈椎间盘突出了,该怎么治疗?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接诊了一位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这位男性患者37岁,在5、6年前就经常出现颈部酸痛不适等症状,在3年前他还出现了左侧上肢的疼痛、麻木。由于他工作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总是低头办公,所以他也想到了自己是颈椎问题,然后就在网上找一些颈椎操方法,自己空闲了就做一做。但他颈部、上肢的症状一直没有消失。尤其是最近半年,他左边的手和胳膊又疼又麻,症状加重,特别难受,都不能正常打字了,他这才去了当地医院就诊,一查就查出来他出现了颈4-5、颈5-6的椎间盘突出,并建议他先进行服药、理疗等保守治疗。但经过这些治疗后,他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这让他时常请假,特别耽误他的日常工作,最后实在忍不了了,决定去北京找权威专家看病,这才找到王主任。 颈椎操能不能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这位患者不明白,自己都做了那么多的颈椎操了,怎么最后颈椎问题还是没好。其实,现在颈椎操大多都是靠头颈部简单地进行上下左右摆动,来达到对颈部肌肉的局部锻炼,但是要靠它治好颈椎病却非常困难。 因为大部分患者发现颈椎病时,颈椎出现老化,颈椎的稳定性和曲度都不太好,肢体也出现了一些症状,颈部肌肉长时间处在疲劳的情况,这时做颈椎操尤其是短暂的、剧烈的摇晃,还会加重颈椎的失稳。而患者朋友一旦出现颈椎间盘突出,突出压迫到临近的神经、脊髓,这个时候颈椎操动作不当,剧烈的摇头晃脑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我们再看看这位患者的情况,从片子上看,他的颈椎曲度变直,有两个节段出现了颈椎间盘突出,突出较大并且严重压迫到神经根,这种情况再做颈椎操也不管用了。 术前影像学资料: 那确诊为颈椎病之后,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还是应该听医生的话,接受正规治疗,而不是去找偏方,比如做颈椎操、睡啤酒瓶等。而颈椎病的治疗一般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9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也有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像这位患者的情况,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就可以考虑手术了。在得到患者的同意后,由王主任为他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从前路进行,非常微创,术中将突出的椎间盘突出切除,神经受压彻底解除,并进行了内固定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 术后,患者立马就感到上肢疼痛的情况大大缓解,麻木也在逐渐地好转,浑身都舒服了许多。 术后影像学资料: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这位患者一样,想着多做颈椎操就能治疗颈椎病。但其实只要确诊为疾病了,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才是正确的做法。当然,颈椎操也不是一无是处,大家正确地进行颈椎操,并且改变自己长时间低头的习惯,对于有颈部肌肉疲劳、轻度颈椎病的患者来说,还是有益的。
王作伟 2025-02-10阅读量910
病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肺炎的新闻或讨论,但你是否真正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简称CAP)呢?这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医院之外的地方,比如家里、学校、办公室等,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群体更为常见。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 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其中,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阳性率占已知病原的40%~60%。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轻,而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发热: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热型多不固定,可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性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部分患者有寒战、畏寒等表现。 2.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典型症状。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咳嗽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早期表现为轻咳或干咳,连续刺激性咳嗽多见于支原体肺炎。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状痰,化脓菌感染者可为黄色脓性痰,肺炎链球菌感染可为铁锈色痰。 3.胸痛:胸痛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又一典型症状,因病变程度或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咳嗽、咳痰为加剧诱因。病变累及胸膜时疼痛多呈针刺样或随呼吸加重,下叶肺炎波及膈胸膜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4.呼吸异常除咳嗽、咳痰、胸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出现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还可能伴有咯血症状。 5.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或窘迫,甚至嗜睡、意识障碍、神志障碍或精神症状等。 6.肺外症状:还可能出现肺外症状,如肺尖部病变可反射性引起肩臂痛,后部病灶可刺激后胸膜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少数下叶肺感染刺激横膈可出现上腹疼痛并向肩部放射,有嗳气和呃逆。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胸部X线或CT检查通常可以发现肺部的炎症病变。此外,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也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一旦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吸烟等。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等,还可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了解它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不要慌张,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的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宋晓科 2025-02-07阅读量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