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底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网上工作站,有患者咨询:“我今年55岁,2024年12月因头晕、颈椎不舒服到医院做了核磁检查发现脑膜瘤,目前有时太阳穴会痛,当地医生建议半年后复查,但比较担心病情,想咨询下:脑瘤的位置会影响其他组织或器官吗?是不是脑膜瘤?要手术去除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现提供的资料考虑脑膜瘤,一般脑子里面都是良性肿瘤,而且肿瘤的位置不是特别重要的功能区,建议先随访观察,半年复查一下,看肿瘤有无变化,可观察至65岁在考虑是否手术或放射治疗,在65岁之前建议观察。 患者疑问:观察半年会不会耽误病情治疗?怕癌变,如果突然有一天头痛或影响那个器官不得不在我们当地医院手术,又担心当地医院手术水平,如在观察期间病情有异常,可以到贵院做微创手术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观察半年没有问题,一般不会癌变,同时脑膜瘤只会长大不是癌变,如在观察期间病情有变,可以到我院进行微创手术。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为意外发现,这也导致很多脑膜瘤患者在发现的时候瘤体已经比较大。临床上,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由于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较小,因此主张越早发现,越早手术。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脑膜瘤都需要手术治疗呢?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赵天智副教授介绍:虽说越早治疗,治疗难度和效果越低,但是手术毕竟是有风险和创伤的,所以临床上并不主张对所有的脑膜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脑膜瘤患者是不是需要手术需要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等来综合判断,具体如何处理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赵天智 2025-01-21阅读量1237
病请描述: 儿血管瘤是影响婴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家长对此应有所了解,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具有不同的症状,主要包括婴儿鲜红斑、婴儿海绵状血管瘤、婴儿毛细血管瘤和婴儿混合型血管瘤。了解这些症状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婴儿鲜红斑 婴儿鲜红斑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即可观察到,表现为不规则的红色片状区域,面积增长并不明显。这一症状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毛细血管畸形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血管的管径会逐渐变粗,因此需要家长密切关注。 2. 婴儿海绵状血管瘤 婴儿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通常在婴儿出生时即可发现。这种血管瘤的发展较为缓慢,往往在儿童期或青春期才开始明显增大。进入成年后,其增长速度会显著减缓。家长应定期观察,以确保及时发现任何变化。 3.婴儿毛细血管瘤 婴儿毛细血管瘤,也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初始表现为类似胎记或蚊虫叮咬的红点。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些红点的面积会逐渐扩大,通常不会引起疼痛或瘙痒。然而,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监测任何异常变化,并及时就医。 4. 婴儿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可以发展到相当大的体积,其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非常相似。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这种血管瘤会迅速增长,并且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此外,正常组织也可能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血管瘤不仅体积庞大,而且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也极为显著。 结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血管瘤,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疗。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还能避免对孩子的长期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及其早期症状对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认识,以便能够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管瘤的发展,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邓娟 2025-01-15阅读量1486
病请描述:由于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及普及,无症状的肝血管瘤病例显著增多。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实性肿瘤,多数不生长或生长缓慢,无需治疗。绝大部分都为海绵状血管瘤,超声下表现为稍高回声且边界清晰,如果病灶<2cm,定期复查彩超即可,不需要进一步行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如果超声下表现不典型,比如为低回声,或者患者合并慢性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或者病灶超过2cm,可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增强检查血管瘤通常表现为“快进慢出”,向心性强化的特点。表现典型者三者准确性相当,不典型者,增强磁共振因有更多的序列,准确性更佳,且没有放射性,也可以更好的区分常见的肝脏实性肿瘤比如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肝癌。确诊的肝血管瘤,1年内可适当随访频繁一些,因为都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具体随访间隔前面已有文章详细讲述,此处不在赘述),1年后可不需要随访或者每年复查肝胆彩超即可。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1-13阅读量1513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其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和碘131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尤其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然而,手术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仍然是存在的。复发和转移的总体概率?根据多项研究和统计数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率约为30%左右。其中,约80%的复发发生在综合治疗后的前3年,10%在第3-5年间,另有10%是在治疗5年后出现。 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复发发生在早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在5年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甲状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淋巴结分期、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术前无转移患者的复发概率?术前没有转移的患者,复发概率有多高? 术前无转移的患者,复发和转移的概率是相对较低的。根据一项研究,国内较大的肿瘤中心治疗后的复发率在5%左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复发的可能性。复发的风险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术前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如何预防、管理复发?术后定期复查可以有效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患者在术后必须谨遵医嘱进行常规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复发或转移“信号”。 此外,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负反馈抑制治疗也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已经出现复发的患者,二次手术、碘-131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总之。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不可控的,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治疗策略。 因此,要通过定期复查、合理用药和早期干预的方式,降低风险。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马维昌 2025-01-10阅读量1400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患者今年67岁,四年前体检,发现脑膜瘤,经当地医院诊断定期复查,继续观察。2024年12月份因头晕入院,核磁共振增强显示,脑膜瘤有增长,当地医院建议手术。咨询具体手术情况。”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脑膜瘤直径大于三公分,还是建议要手术。 患者疑问:这种情况手术方式需要开颅吗?手术费用大概多少?普遍愈合情况如何? 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是需要做开颅手术,但是开颅手术也是微创的,神经外科的微创,主要是指术中处理神经血管这些重要结构,通过高精尖的设备、经验还有精细的操作,将骚扰和可能的损伤降到最低,这是神经外科的微创开颅手术,它不是体现在头皮切口上,而是体现在对深部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上。其次,手术顺利的情况,费用大概在四五万,一般预后都挺好的。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5-01-10阅读量1390
病请描述: 血管瘤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听到“瘤”字就容易联想到严重的疾病,但实际上,血管瘤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可怕。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血管瘤的神秘面纱,科普一下有关它的知识,并解释为何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药物治疗。 在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皮肤科,血管瘤应该是个熟悉的名字了,很多家长都为了这个红斑而发愁,不知道到底如何应对,是吃药还是激光、手术等。 根据血管瘤的症状与分类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些不同,血管瘤患者可能表现出皮肤红疹、局部包块或肿块、局部疼痛或麻木等症状。如果发生在内脏等内部组织,症状则可能更加复杂多样。血管瘤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等。每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都会有所不同。 关于血管瘤的治疗,实际上,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因为大多数的血管瘤在早期都会自行消退或保持稳定状态。此外,对于一些生长缓慢或没有明显症状的血管瘤,定期观察和评估其变化情况也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血管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手术、冷冻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效果,邓娟主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对于已经出现血管瘤的患者,日常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首先,避免对血管瘤进行刺激和挤压,以免引发感染或恶化。其次,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关于血管瘤,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和谣言需要澄清: 1. 无需吃药治疗:如上所述,许多情况下血管瘤确实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但这并不意味所有血管瘤都不需要吃药。 2. 无需特别护理:虽然有些血管瘤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适当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仍然必不可少。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的血管瘤患者来说,是否需要配合吃药治疗,定期的观察和评估是必要的,同时日常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也必不可少。当然,如果需要进行治疗时,也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邓娟 2025-01-05阅读量1743
病请描述:人类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当食用了绦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或者被感染的动物内脏等就会患上包虫病,牧区常见。包虫囊泡通常生长缓慢,但经多年生长,直径可达10-15厘米。囊泡最常见于肝脏(70%)或肺部(20%),亦可见于脾脏、心脏、肾脏或大脑等其他器官。由于囊泡生长缓慢,通常无症状。较大的囊泡可引起腹部不适和疼痛,如果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导致梗阻性黄疸或胆管炎。囊泡破裂或渗漏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腹膜炎、腹水甚至休克。包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血清学检测有一定帮助。肝包虫病为肝寄生虫性疾病,但其生长具有侵袭性,类似癌症生长模式,可侵蚀胆管引起胆瘘、胆管狭窄或梗阻;侵蚀血管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败血症等。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12-31阅读量1654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长了脑膜瘤会怎么样,有生命危险吗? 大多数的脑膜瘤是良性的,也就是说不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而且生长缓慢。 但是不要因为脑膜瘤是良性的,就忽视它的存在。脑膜瘤的危害与肿瘤的大小、生长位置和生长速度都有关系,它对人体的影响差别很大,轻的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赵天智主任介绍: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同时脑膜瘤是不会停止长大的,因为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肿瘤形式,虽然它是良性肿瘤为主,但是它也属于一种细胞异常分化造成的不断增殖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才能够缓解它的生长。 手术治疗是脑膜瘤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脑膜瘤都能完整切除。其他方式如脑膜瘤很小,又靠近重要的功能区,则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如因为脑膜瘤侵犯到了重要的血管、神经,手术不能全切,则可以考虑放疗等方式辅助,肿瘤也能控制生长。 研究结果显示,颅底脑膜瘤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大部分患者来说,肿瘤切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术前预测术后可能出现的功能和认知障碍,为术后有较好的生活质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切除肿瘤的范围,十分重要。对于脑膜瘤疾病究竟能不能治好,患者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揣测,更不应该消极害怕,而是应当主动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对于可以观察的脑膜瘤患者,如观察过程中肿瘤长得不是很快、没有明显症状,建议患者观察至65岁,等到65岁以后手术切除肿瘤即可(身体可接受手术)。 一般来说,如果诊断正确,脑膜瘤小,没有脑膜瘤引起相应的症状,可以动态观察,暂不手术。开始常常在第上次检查后2-3月复查核磁共振,如果没有什么变化,继续观察。随后,在上次核磁后半年再复查,如果仍没有发现脑膜瘤明显增大,可以将复查间隔定为一年。 但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赵天智 2024-12-31阅读量1424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常见的相对良性脑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发现时一般都比较大了,压迫其他功能区域,如运动功能,语言、嗅觉、平衡功能等等,才会发现。但确诊患病后,应当和有经验的医生主动沟通,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出现哪些症状必须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观察期间,脑膜瘤的大小没怎么变化,但是不同位置又出现新的脑膜瘤,这是为什么?是转移吗? 脑膜瘤大多是良性肿瘤,不会转移。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多发的脑膜瘤,发病率非常低,大概1%~8%。为什么会出现多个脑膜瘤,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比如“多起源学说”认为,脑膜瘤既然会在这个地方长,就有可能在别的地方长。还有“单独起源学说”,认为肿瘤细胞会随着脑脊液的流动,播散到脑膜其他位置,从而出现多个脑膜瘤。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也会导致脑膜瘤多发。 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大多数是从脑部的某种组织细胞分化出来,一般是从脑的外侧压进去,九成都是良性,也因为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有时症状不明显,有不少案例是等到出现症状时,就医透过核磁共振或脑部断层扫描检查才发现病灶。如果置之不理使肿瘤长得更大时,可能会吃穿脑骨,甚至压迫脑干危及生命。莫名头痛、视力减退慎防脑瘤作祟。 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有些微变化都可能引发重大改变,如果有莫名的慢性头痛、精神状况改变、突然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等症状时,应提高警觉到神经外科就医检查,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赵天智 2024-12-27阅读量1759
病请描述: 大多数的脑膜瘤是良性的,也就是说不会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而且生长缓慢。 但是不要因为脑膜瘤是良性的,就忽视它的存在。脑膜瘤的危害与肿瘤的大小、生长位置和生长速度都有关系,它对人体的影响差别很大,轻的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很多患者在被确诊出脑膜瘤后,都很吃惊,怎么会突然长了个肿瘤呢?会不会有生命危险?能不能治好? 其实脑膜瘤并不是突然一下子就长出来了,脑膜瘤是常见的相对良性脑肿瘤,生长相对缓慢,首先早期脑膜瘤有可能是没有症状的,也不易被发现。当出现症状,确诊是脑膜瘤时,说明肿瘤已经长很久了而且变得很大了。 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多为球形、扁平形或哑铃形,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 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它生长部位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症状,额叶运动区的可能会有运动障碍,感觉中枢的可能会有肢体感觉障碍,枕叶的可能有视力视野的障碍。当肿瘤较大时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肿瘤在皮层时可能会引起癫痫。 当确诊是脑膜瘤的时候患者也不必惊慌! 因为大部分脑膜瘤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目前,大量临床案例表明,良性脑膜瘤积极治疗的话,它的生存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患者在得了脑膜瘤后,切忌盲目治疗,更不能悲观、绝望,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脑膜瘤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战胜它,另外,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赵天智 2024-12-27阅读量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