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强迫行为 > 内容

强迫行为内容

有强迫倾向就会有强迫症吗?

病请描述: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范畴。   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属于焦虑情绪的一部分。   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质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会经常反复多想、重复行为,想控制不去想、不去做,但是做不到而感到痛苦,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有很多强迫症的患者曾这样描述:“当强迫袭来时让自己很崩溃,不知该如何面对。”没有经历过强迫症的人可能感觉不到强迫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理解强迫症患者为什么会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就算是重复这些行为非常痛苦也不会停下,因为强迫症控制的是你的思想,能让你产生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些想法,心里就像装了个探照灯一样,到处找恐惧。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强迫观念   反复思考毫无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等。   或不必要地反复怀疑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例如锁门后怀疑自己是否有锁好,虽经检查仍不能放心等。   强迫行为   某些强迫观念在行为上的表现,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仪式性动作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时内心痛苦的结果。   日常表现可能有反复数数,嘴里不停的嘀咕,沿街走路总要走上街沿,反复用肥皂洗手,强迫检查煤气等行为。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有强迫倾向就会有强迫症吗”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13阅读量1654

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你知道吗

病请描述:  植物神经紊乱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组候群症。   由于植物神经贯通全身,因此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也会遍及全身,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睡眠方面:疲劳、入睡困难、睡眠浅、失眠、早醒、多梦、醒后不解乏、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精力不足、萎靡不振等   头颈部位:头晕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发闷发沉、麻痹、眼部憋胀干涩、视力模糊、面部发麻难受、脖子和后背发紧发沉等。   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进食无味、没有食欲、胃胀胃痛、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烧心、咽喉哽咽、口苦口干、胃镜报告有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等。   精神情绪:紧张焦虑、暴躁易怒、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压抑、缺乏自信、出现强迫行为(比如反复确认关门)、不愿见人和说话、对事物丧失兴趣、坐立不安、幻听妄想等。   心脏方面: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外界刺激更易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乏力、呼吸不畅、早搏、心前区疼痛、濒死感等。   四肢躯体:身疲乏力、僵硬发紧、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有游走性疼痛、行动迟缓、皮肤感觉异常(跳动感、灼烧感、蚁走感、针刺感、麻木感)等。   长期植物神经紊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使人心理压力加重,脑功能减退、身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发现有以上症状应该多加留意,及时到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以免情况越来越严重,治疗困难。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植物神经紊乱”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10阅读量1515

强迫症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需要...

病请描述: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需要治疗?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往往是自己有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而这样的思维或者行为,其实是当事人或者患者本身无法控制的。   痛苦、折磨,陷入强烈的自责和焦虑,是强迫症患者感触最深的,而这样的痛苦、折磨与强烈的自责和焦虑,又是其他患者无法体会的,严重的时候,强迫症甚至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家庭。   例如,当患者反复的进行洗手,总认为手上有脏东西;或者患者反复的洗澡,认为身体不干净,这样的种种反复动作,往往都是不要好的,其都属于强迫症的表现,往往也是很多强迫症患者比较突出的表现之一。   所以,当强迫性观念或强迫行为每天持续至少1小时以上,已经明显造成人的严重痛苦或干扰个人的社会及角色功能。并且,程度已发展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自己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检查与规范治疗了。   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往往会比较漫长,但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后,病情是能够得到缓解甚至是临床康复的,因此需要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生,互相之间的信任和配合。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强迫症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需要治疗”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备注:图片来源摄图网,侵删

高小宁 2023-06-09阅读量1459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10-15阅读量1846

腰椎间盘突出症都要开刀吗?

病请描述: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久坐成为主要的生活工作方式,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病人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严重病例所占比例不断提升,手术治疗率连年上升。这就造成了病人群体中的一种误解,腰椎间盘突出了就需要手术治疗,这一误解又让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梳理一下。   1“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个事   首先必须明确“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为形态学或影像学定义,指髓核、纤维环或终板组织超越了相邻椎体边缘造成的椎间盘局部外形异常。仅凭MRI或CT即可诊断,不作为临床疾病诊断。也就是患者经常在检查报告单上所看到的表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是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而表现出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什么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才要开刀?   依据2020版中华医学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给出的权威建议,腰突症的手术适应证包括: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6~12周,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或患者处于强迫姿势,影响工作或生活;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其中①、②可视为手术相对适应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性。③为手术绝对适应证,一经出现腰突症引起的下肢肌肉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二便滁留或失禁),建议尽早手术。 同时指南也指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通常能更快及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手术治疗方式是安全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但手术不能改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例。   3 绝大多数腰突症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 詹红生教授是上海石氏伤科第五代学术继承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近40 年。临证秉承石氏伤科治伤理念,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不断的临床总结,提出“筋主骨从”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观点,重新整理了“筋”的释义,给出了“筋出槽,骨错缝”的评估体系,形成了“四以相和”论治腰突症的治疗策略。即以塑造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为先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手法针灸理疗施于外,调节筋骨失和,气血不通,手法侧重理筋整骨,针灸长于疏通经络; 以药物饮食调治达于内,强筋健骨,通过补益肝肾,化生气血,健运脾胃,舒畅气机,同时补中有清,以防内热,更擅用虫类药物,搜风剔络; 以合适的自我导引练功贯穿于始终,提高筋骨协调性。 简要来说既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当遵循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外部治疗与内脏调治、行为治疗与心理调摄、被动治疗与主动调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就局部而言,根据筋出槽骨错缝、气血不通、筋骨失和关键发病病机的不同环节,治疗方法的选择可有所侧重。“筋出槽,骨错缝”表现突出者,首选手法,理筋调骨;气血不通为主者,施之以针灸、中药疏通经络;处于筋骨失和的恢复期,则可以运用适当的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以收强筋健骨之效。而在整体上,则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随证治疗。  

苟海昕 2022-08-12阅读量8430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8-10阅读量9138

抽动症都有哪些共患病?

病请描述:         抽动障碍,虽然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它往往祸不单行,喜结伴而行,多与其它精神疾病混杂在一起,难解难分,家长和老师很难及早的识别和区分它们,但是对于专科医生来说,对共患病警惕性却非常高,尤其是精神心理专业的医生,通过详细而全面的问诊,认真仔细的精神检查和心理测验,就可以及早的识别它们,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障碍混在一起,我们往往称之为共患疾病,那么在抽动障碍中这种共患现象是很常见的吗?        举例来说,抽动障碍经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ADHD)。患儿除了有抽动症状以外,还可以同时存在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可以表现为上课爱做小动作,爱招惹其他小朋友,经常坐不住,下座位,爱抢答,插话,不能等待,经常丢三落四,不专心,爱走神,读书,做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稳定等。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抽动障碍,家长却往往并不重视,而对抽动症状过度关注,过度紧张,抽动障碍中伴有ADHD的患儿,大约有50%~60%,甚至更高一些。其次抽动障碍也常伴有强迫障碍,在一部分患儿中,尤其是年长儿童,常常有一些强迫症状,比如说伴有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表现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核对,反复问话……总是担心没有必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反复的想事,多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负面的信息,反复的问话,要家长不断的保证等等,临床也见到一些极端的案例,如反复的检查手机侧面是否裂开,长达半个小时,反复的捋一根根头发,以致不能出门儿,上学迟到,孩子内心非常痛苦,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自己也想控制,但又控制不住,内心的矛盾冲突,痛苦不堪。有30~60%的抽动障碍患者共患强迫障碍。        其它常见的共患病,如共患心境障碍,常见的抑郁发作占20%左右。共患品行障碍,患儿除了抽动症状以外,还共患有品行问题,如打架斗殴,说谎,抽烟喝酒,品行不端等,约占15%,虽然比例比较小,但是对患儿、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和损害比较大,治疗极其困难,预后比较差。需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干预。         单一的抽动症,治疗相对容易,治疗效果也比较好,有共患病的抽动障碍,治疗就相对困难,治疗效果也因病而异。建议家有抽动障碍的孩子,家长既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放松警惕,要尽早到精神专科门诊就诊,进行专业评估诊断,及早的筛查共患病,及时有效治疗。

陆小彦 2022-04-22阅读量9729

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强...

病请描述:关于这种病症 定义和症状 强迫症OC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以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清洁、检查、计数或囤积。这些行为是不理性的、令人痛苦的,而且极难克服。OCD是一种会持续一生的潜在致残病症。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OCD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对一部分人来说,OCD症状会产生极为严重的焦虑和痛苦。严重的OCD症状会非常耗时并且影响到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或学习的能力。 诊断 只有经过培训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才能诊断OCD患者。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一种数字量表来衡量,该量表用于评估思维和行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治疗选择 概述 OCD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美敦力提供一种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的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包括接触一种制造焦虑的情景,然后学习如何防止习惯性反应。另一种方法是教导健康和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令人不安的想法。 药物疗法 采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能有助于治疗OCD。SSRI可以帮助调节焦虑和强迫思维。 手术损毁 在严重的OCD病例中,建议进行诸如内囊前肢毁损术等手术。这种手术涉及将大脑的特定部位破坏。 关于疗法 并非所有强迫症*(OCD)都对药物治疗或认知行为疗法反应良好。DBS疗法可缓解慢性、严重、难治性OCD的部分症状。针对OCD的DBS疗法靶向刺激与强迫症相关的大脑核团。 工作原理 DBS采用一种和心脏起搏器相似的手术植入医疗器械,传输严格控制的电刺激,刺激被发送至大脑内核团:内囊前肢(AIC)。 DBS可以治疗OCD的症状。这不是一种治愈方法,并且即便治疗之后有些症状仍会持续。如果刺激被中断,症状可能会恢复。 DBS系统 DBS系统被植入身体内,并且包含以下组件。 导线是一组由保护性涂层覆盖的细电线。它将治疗信号传递至电极,后者将刺激传输至大脑。导线约4英寸长的部分被植入大脑内。剩下的部分(约15英寸)则被植入头皮皮肤之下。需要两个导线。 延长线是一组由保护性涂层覆盖的细电线,用于连接导线与神经刺激仪。延长线在耳后(或者医生认为的最佳放置位点)和导线线末端连接。导线和延长线的连接点被置于头皮下。延长线的剩余部分被置于沿着颈部至上胸部区域的皮肤之下,并和神经刺激仪连接。每个导线都有一组延长线。 OCD治疗需要一到两台神经刺激仪。它们是DBS系统的电源。它们产生并控制治疗刺激。每台神经刺激仪都被植入上胸部区域的皮肤之下。 这些电脉冲通过延长线和导线被输送至大脑内的靶标区域。您的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调节脉冲来检查或更改神经刺激仪的设置。 寻找合适的刺激水平 一旦在手术后激活神经刺激仪,您的临床医生可进行编程来寻找能够将益处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的刺激水平。临床医生利用一种编程装置来对神经刺激仪进行无创调节。找到合适的刺激水平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您可以拥有一个控制器,可允许您打开和关闭系统、调整刺激、以及检查电池情况,具体取决于所用的系统以及您的治疗需求。 神经刺激仪电池的续航时间取决于设置。在电池耗完之前,可以通过手术更换神经刺激仪,这种更换手术无需住院。导线和延长线通常无需更换。

胡小吾 2022-03-26阅读量1.1万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3-09阅读量8963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些精神症状不...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大于运动症状本身。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逐渐涉及到蓝斑,黑质,和中间皮质部位的时候,则会产生是睡眠障碍和抑郁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典型临床运动症状,最后累及广泛大脑皮层,出现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帕金森病的精神症状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疾病的整个过程。 1.抑郁 帕金森病有三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和波动性抑郁。反应性抑郁是患者理解病情的反应。内源性抑郁是帕金森病的一种症状,是帕金森病相关神经结构改变而导致。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不同阶段。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运动症状不仅可以波动,抑郁也可以波动,使用对抗运动的措施也可以有效改善波动性抑郁。帕金森病与一般抑郁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情感冷漠、偏执、自杀倾向方面,与帕金森病相关的抑郁发生率低于一般抑郁,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当前指南推荐治疗PD抑郁的药物共有三种。首先是治疗PD本身的药物普拉克索,其具有确切的抗PD抑郁作用(B级推荐)。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及文拉法辛缓释胶囊与安慰剂对比疗效有显著差异(B级推荐)。除此之外,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艾司西酞普兰等,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但由于SSRI类抗抑郁药副作用较轻,可考虑用于PD伴发抑郁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司来吉兰在PD患者中也有潜在的抗抑郁疗效(U级推荐)。 2.焦虑 PD患者的焦虑和普通焦虑患者相比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及非特异性焦虑等,相比之下出现惊恐障碍的患者较多。 PD伴焦虑的治疗尚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PD患者焦虑一般与抑郁伴发,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SSRI类药品可用于PD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及强迫症状的治疗(U级推荐)。对于中度焦虑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U级推荐)。 3.情感淡漠 帕金森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也比较明显。这种情感淡漠分为认知型、行为型及情感型三类,主要核心为动机缺乏。其中认知型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这占大部分;其次为行为型,主要表现为行为缺乏进取及创造性、依赖他人活动;情感型表现为平淡的情感和对客观或负面事件缺乏情绪反应。情感淡漠可独立存在,也常与抑郁同时出现。 在PD伴情感淡漠的治疗方面,国外近期的一项试验使用吡贝地尔300mg/d治疗,结果显示其可以明显降低PD淡漠评分。需要注意的是,吡贝地尔说明书最大剂量为250mg/d,这一研究使用的药物剂量是超出国内的说明书剂量的。 4.幻觉、妄想、错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上述之外,幻觉、妄想、错觉及存在的错误知觉等精神病学症状也较为常见。另外,冲动控制障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期患者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暴饮暴食、性功能亢进、强迫性购物及赌博,除此之外还有冲动-强迫行为及多巴胺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过度服用抗PD药物。 PD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之后暂时减去会加重精神症状的抗PD药物,如金刚烷胺、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等,如仍不能缓解,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推荐使用氯氮平,对PD患者视幻觉、谵妄等精神病性症状有效,且不加重PD症状,但其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因此需定期检查(B级推荐);此外喹硫平也可用于精神病性症状治疗(C级推荐)。需要注意,精神科常用药物奥氮平由于会明显加重锥体外系症状,且并无改善P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B级推荐)。近期一项新的药物Pimavanserin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持续6周),它是5-HT 2A拮抗剂,本身对多巴胺系统不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改善PD的精神症状,并且不会加重PD本身的运动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胡小吾 2022-02-27阅读量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