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半个月前,有一位家住河北省的中年女士在我这里住院,做的肺磨玻璃结节手术。术后的病理显示是很早期的肺腺癌,她恢复很快,手术后第四天就出院回家休息了。她给我留言,说现在感觉挺好,就是还有一些间断性的咳嗽,不知道问题大不大。肺磨玻璃结节手术后,即使肺部恢复的非常好,有些患者出现间断性的咳嗽,也是难免的事。毕竟是在肺上动的手术,对肺有些刺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咳嗽很严重,可以吃些止咳药。如果不严重的话,也不需要吃药。如果出现了咳嗽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伴有憋气以及发烧的症状,那就要引起重视,必要的时候来医院复查CT,看看肺里恢复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年也赶不上一两个。绝大多数患者,都问题不大,大家不要过度担心。
刘懿 2025-02-08阅读量539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前两天因为检查肺部,顺便做了脑CT,发现有结节,怀疑是脑膜瘤,平时我也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请问脑膜瘤是什么?我的这个脑膜瘤会长大吗?是不是只需要观察就行?需要积极治疗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现有的检查结果看,确实在头顶部位有个小的钙化的结节,那么像这种钙化,建议再做核磁明确一下,如跟CT结果比较吻合,考虑还是钙化比较明显脑膜瘤,可以定期随访;由于脑膜瘤生长缓慢,一般建议观察到60岁,如想手术60岁以前手术,如还是不决定手术,继续观察;等60岁以后如在观察过程中,肿瘤有变化,突然长大的话,及时做伽马刀治疗。对于观察期脑膜瘤的患者,平时正常健康饮食,生活上也没什么特别要注意的,记得复查就可以了,同时把现在的检查片子保留好。 提醒: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患者在发现脑膜瘤后最重要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或随访。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技术又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或影像导向外科,是立体定向技术、代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神经导航可以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的精确定位技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对于小的脑膜瘤和深部脑膜瘤可精确的定位,指导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术中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或称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一个术语,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估价重症昏迷病人的预后,利用脑电图监测,使处于药物性冬眠的病人脑组织功能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护脑组织。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734
病请描述:面对肺结节CT报告,你是否曾经感到困惑与不安?在医院完成肺部CT检查后,面对手中的检查报告,很多人往往一脸茫然,只知道检查结果存在问题,但具体是什么情况却一无所知。但由于就诊患者众多,医生往往无法对每个病例进行详尽的解释,这导致许多患者自行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患者选择在网上自行查询,结果往往是越查越焦虑。那么,如何有效地自我解读肺结节CT结果呢? 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提出,为便于对肺结节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mm者定义为小结节。研究表明,结节越大,恶性风险越高,5mm以内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小于1%。二、自我解读CT报告的描述部分CT报告的描述部分通常包含关于肺部结节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估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位置:了解结节位于肺部的哪个部位,有助于医生判断其可能的影响和后续处理。例如,结节靠近胸膜或支气管可能更容易引起症状或需要更密切的关注。 2. 大小:结节的大小是评估其恶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小于5毫米的结节多为良性,称为微小结节;5至10毫米的结节称为小结节;而大于10毫米的结节则需警惕恶性可能。对于大于1厘米的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穿刺病理活检以明确性质。值得注意的是,结节的大小并不是判断其良恶性的唯一标准,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3. 形态:结节的形态也是评估其性质的关键。良性结节通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而恶性结节则可能表现为毛刺征、分叶状、不光滑等不规则形态。这些形态上的特征往往能够反映出结节的生长方式和生物学特性。 4. 密度:密度均匀的结节多为良性,而密度不均匀的结节则可能是恶性的。此外,磨玻璃结节的肺癌概率高于实性结节。但需要注意的是,磨玻璃结节并不一定都是恶性的,有些发展缓慢的磨玻璃结节也不必过于紧张。对于这类结节,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处理。三、自我解读CT报告的结论部分CT报告的结论部分通常会给出倾向性诊断和建议。这部分内容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报告规范,结论部分就能提供关于结节性质的大致判断以及后续处理建议。 1. LU-RADS分类:LU-RADS(肺结节分级报告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的分类方法。如果CT报告采用了LU-RADS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分类结果来评估结节的性质。例如,2类的病变几乎都为良性,无需紧张;3类病变可以观察,并会写明复查的推荐间隔时间;4类以上的病变则有恶性可能,需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LU-RADS分类,我们可以对结节的恶性风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合理安排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2. 其他描述:除了LU-RADS分类外,CT报告结论部分还可能包含其他描述,如“考虑良性结节”、“建议定期复查”等。这些描述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结节的性质和后续处理建议。例如,“考虑良性结节”意味着该结节目前看起来是良性的,但仍需要定期观察以确保其没有发生变化;“建议定期复查”则意味着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CT检查以监测结节的变化。四、结合个人情况综合判断在解读CT结果时,除了关注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外,还需要结合个人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这些因素对于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同时,男性患肺癌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因此,对于年龄较大或男性患者来说,需要更加关注CT结果中的异常表现。 2. 吸烟史: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或大量吸烟的人患肺癌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有吸烟史的人来说,需要更加警惕肺部结节的出现和变化。 3.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或相关疾病史,那么个体患肺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解读CT结果时,需要考虑到家族病史这一因素。五、寻求专业医生意见虽然自我解读CT结果有助于了解大致情况,但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意见。因此,在拿到CT结果后,最好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1. 咨询胸外科医生:胸外科医生是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专家。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CT结果和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2. 了解治疗方案:如果CT结果显示结节存在恶性风险或已经确诊为肺癌,那么患者需要了解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情况。这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组合。3.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肺结节的CT结果,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即使结节存在恶性风险或已经确诊为肺癌,也不必过于恐慌和绝望。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许多患者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自我解读肺结节CT结果需要关注描述部分的关键信息如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理解结论部分的倾向性诊断和建议如LU-RADS分类和其他描述等;并结合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家族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专业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结节的性质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面对肺结节CT结果时,患者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以了解自己的肺部健康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张百华 2025-02-07阅读量668
病请描述:有一位网友给我发来私信,他说自己这个月初做CT检查的时候,发现右肺上叶尖段有一个三毫米的磨玻璃结节,现在该怎么办?三毫米的肺磨玻璃结节是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的,基本都是在偶然拍CT的时候发现。这个直径算很小的,业内我们称为微结节。初次发现那么小的肺结节需要手术的概率几乎没有,只需要动态观察就可以。可以一年后复查胸部平扫CT,看看这个肺磨玻璃结节的变化。如果实在很担心,半年后再复查一次也是可以的。有一种观点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那就是认为五毫米以下的肺磨玻璃结节是不需要随访的。也就是说发现了就和没发现一样,今后再也不需要做胸部CT来观察,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有些肺癌的早期阶段就是很小的磨玻璃结节,虽然在早期发展的很慢,但如果是恶性,也会持续存在并持续增大,这种肯定是需要观察的。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403
病请描述:过去十年,我们如何“升级”甲状腺癌治疗?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费健医生,一名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的外科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既严肃又充满希望的话题——甲状腺癌。 近年来,这种疾病悄悄成为女性健康的“隐形对手”(女性发病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三位),但别担心!过去十年,我国甲状腺癌的治疗技术突飞猛进,许多创新成果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准,甚至让患者术后依然能保持美丽与健康。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田文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的综述《我国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近10年进展》。作为亲历者,我深深感受到医学的进步如何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带你们了解这些“救命科技”,也提醒大家:早发现、早治疗,甲状腺癌并不可怕! 为什么你需要关注甲状腺健康? 发病率高:甲状腺癌是近十年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女性尤其需警惕。 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人通过体检才发现问题。 治愈率高:早期发现的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67.5%提升至84.3%!在上海等国内一些中心的治愈率其实更高。 1️⃣ 术前诊断:从“猜谜”到“精准锁定” 过去,医生只能靠手摸和普通超声判断结节性质,如今技术已全面升级: 超声黑科技:弹性成像能“摸”出结节的软硬程度,AI辅助诊断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基因检测:通过一滴穿刺液检测基因突变(如BRAF、RET),提前预判肿瘤恶性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 举个栗子🌰:就像侦探用指纹破案,基因检测帮我们揪出癌细胞的“身份特征”,让治疗有的放矢! 2️⃣ 手术方式:从“大刀阔斧”到“精细雕刻” 传统手术可能留下明显疤痕,甚至损伤神经和甲状旁腺。如今技术革新让手术更安全、更美观: 神经监测技术:术中实时“监听”喉返神经,避免声音嘶哑。 甲状旁腺保护:用荧光显影技术精准定位,降低术后手脚麻木的风险。 腔镜手术:经口腔、腋窝等隐蔽切口操作,颈部不留疤,特别适合爱美的女性。 微创消融:不用开刀,恢复快,保留甲状腺,不用终身吃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小贴士💡:选手术方式就像选衣服,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需求“量体裁衣”! 3️⃣ 术后管理:从“粗放随访”到“全程护航” 手术结束≠治疗结束!术后管理直接影响复发风险和生活质量: TSH抑制治疗:通过药物控制激素水平,降低复发概率。 定期超声复查:像“监控摄像头”一样紧盯颈部,及时发现异常淋巴结。 多学科团队(MDT):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等专家联手,为复杂病例制定最佳方案。 暖心提醒❤️:术后坚持随访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30%! 特殊人群,我们也有“专属方案” 孕妈妈: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癌?别慌!专家共识明确了安全的手术时机和药物选择。 甲亢合并甲状腺癌:近全切除手术既能控制甲亢,又能清除肿瘤,一举两得。 未来可期:智能化与规范化并进 机器人手术、大数据平台、全国质控体系……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正逐步普及,让基层医院也能提供规范治疗。作为医生,我们坚信:医学的温暖,在于让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平等的生命权利。 甲状腺专科医生的健康倡议 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压力大的女性。 发现结节别焦虑,90%是良性,定期随访即可。 信任医生团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患者的勇敢与信任。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点亮一盏健康的小灯,让我们共同守护颈前的“蝴蝶”——甲状腺! (本文核心内容源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年第8期,作者:田文、石臣磊、万政。)
费健 2025-02-05阅读量775
病请描述: 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这种病症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本文将就鲜红斑痣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鲜红斑痣的症状与表现: 鲜红斑痣的损害初起时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斑片,这些斑片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晰,且不会高出皮面。在斑片表面,可见到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当对斑片进行压迫时,部分或全部斑片会褪色。随着患者的成长,这些斑片的颜色可能会逐渐加深,从淡红色变为暗红色或紫红色。 此外,鲜红斑痣常发于面部、颈部和头皮等部位,大部分情况下为单侧性,但偶有双侧性出现。有时,这种病症也会累及黏膜。值得注意的是,约有65%的患者的病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到了40岁左右,部分病灶可能会出现增厚,形成结节,这时候的鲜红斑痣患者在受到创伤后更容易出血。 鲜红斑痣的成因与治疗: 鲜红斑痣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血管的发育异常有关。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微创手术等方法。其中,激光治疗因其非侵入性、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光动力治疗则通过光敏剂和激光的联合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微创手术。 预防与护理: 鲜红斑痣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但良好的护理可以减轻症状带来的困扰。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紫外线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要避免对病灶进行过度摩擦或刺激,以防引起出血。此外,保持皮肤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支持: 鲜红斑痣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病于面部等显眼部位的患者。因此,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尤为重要。同时,患者自身也要积极面对病情,树立信心,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总的来说,虽然鲜红斑痣可能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治療和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过上正常的生活。
邓娟 2025-02-05阅读量1420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有一位家住天津的男士在家属的陪伴下过来找我看病。他今年70岁,半年前因为咳嗽拍片子发现了肺里有一个结节。当时这个结节直径是21毫米,报告里提示要进一步检查。但因为症状不是很严重,他又一直抽烟,所以家里面都没拿这个结节当回事。一晃半年过来了,他觉得咳嗽比之前频繁了很多,又到医院复查,发现这个结节直径增大到了27毫米,于是找我看一下需不需要手术。我仔细阅读他前后的片子,第一次的CT看,这个肺结节就考虑是恶性的,当时就有手术指征,现在增大就更需要治疗了。他在我这里办理了住院,手术也顺利的完成,这个肺结节最终的病理是浸润性肺腺癌。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留给各位朋友,这位患者的肺结节是一个类圆形的,我们把它想像成一个球体。直径21毫米的球体长到了直径27毫米,那它的体积增大了多少倍?
刘懿 2025-01-23阅读量1133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一位家住外地年轻的女士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把她的临床资料发给我看。她因为发现了肺磨玻璃结节在当地医院做的手术,病理是很早期的肺腺癌。她问了我关于这个疾病的一些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给予解答。她说我还有一件事有些想不通,做手术的时候,一个病房里面有好几位患者,大家都去定位,唯独我出现了气胸,其他人都没有出现气胸,是不是我比较特殊?我问她怎么知道自己出现气胸了?她说是自己出院后,研究住院时的片子发现的。有些肺磨玻璃结节手术之前需要定位,尤其是直径比较小,实性成本比较少的肺磨玻璃结节。在定位过程中出现气胸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这种气胸都是量比较少的,大家没什么症状,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这位女士说的其他人没有出现气胸,可能是其他人没有像她一样研究片子,也许也出现了气胸,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刘懿 2025-01-23阅读量1034
病请描述:告别足底疼痛重拾舒适步行01您是否早晨起床,踩在地上的第一步就如同走在刀尖上,一下子清醒?您是否或者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脚底刺痛,寸步难行?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表现为足底疼痛、僵硬和不适感。这种疾病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选择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帮助您缓解症状,重拾舒适步行!02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足底疼痛?哪些不良习惯会产生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缔组织,包括较厚的中央束与较薄的内、外侧束,它们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足底筋膜炎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力学过度使用的状态,是足底筋膜的持续性微小撕裂和慢性损伤累积而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哪些不良习惯会产生足底筋膜炎?1. 不适合的鞋子(缺乏支撑或过度磨损的鞋子);2. 体重增加或肥胖、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或高弓足);3. 久坐或缺乏运动导致脚部肌肉弱化;4.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那么,出现足底疼痛后我们该如何缓解疼痛呢?1. 休息+按摩:足底筋膜炎最重要的治疗之一是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脚部。同时,通过按摩足底和小腿肌肉,可以缓解疼痛和僵硬感。2. 锻炼: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拉伸;足底筋膜拉伸:坐着或站着时,用手拉伸脚趾,保持15-30秒,重复2-3次。这有助于放松紧张的筋膜。小腿肌肉拉伸:小腿的紧张可能加重足底筋膜炎,因此拉伸小腿肌肉(如跟腱)对于缓解症状至关重要。滚动网球:将网球或滚筒放在脚底,脚步上前后滚动10-15分钟,帮助松解筋膜,缓解脚底的僵硬和疼痛。 脚趾抓物训练:用脚趾抓取毛巾或小物体,锻炼脚底肌肉的力量。单腿站立平衡训练:站立时用单腿支撑身体,增加足部肌肉的稳定性,帮助增强足部的力量。3. 矫正鞋垫+适合鞋子:选择适合的鞋子和矫正鞋垫可以分散足底的压力,减轻足底筋膜的负担,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03如果您出现持续性的疼痛无法缓解,建议您尽快预约专家门诊。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地调整鞋垫的厚度、硬度和支撑点,使其更符合患者的足部特点,从而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改善步行姿势,减少疼痛感。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疼痛。这种定制的鞋垫是根据患者的足部形态和步态特点进行定制设计和打印制造,能够更好的给足弓支撑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足底筋膜炎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您一定能够告别足底疼痛,重拾舒适步行的快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为您量身定制3D矫形鞋垫,专业定制,舒适体验;科技助力,健康护航。走进我们的3D打印中心,迎接健康快乐的新生活!预约定制,关注您的足部健康,享受贴心关怀!让我们一起迎接健康每一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162
病请描述:胃镜检查已经成为体检筛查、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式,虽然学习胃镜检查的操作不难,但是想要做的准确、全面确实需要相当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目前推荐无痛胃镜检查,被检查者可以拥有良好的体验和配合度,医生可以全面、细致的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并对可能的病变做进一步精准的检查和判断。一、检查前准备(一)饮食准备一般都是上午检查,头一天吃完晚饭后就不能再进食,至少禁食6小时以上,做之前3小时禁水。(二)药物准备降压药:每天需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检查当天早上可用少量水送服,按正常剂量服药。降糖药及胰岛素:需暂停服用一次,待检查结束后再继续用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至少提前一周停止服药。黏液祛除剂及祛泡剂:检查前10-15分钟口服,以清除胃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胃部视野,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三)其他准备活动假牙:佩戴活动假牙的患者,检查前需摘下假牙。告知身体状况: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以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心理准备:避免焦虑、恐惧,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二、无痛胃镜(一)麻醉方式无痛胃镜是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通过静脉麻醉,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完全没有痛苦和感觉。(二)麻醉优点舒适度高: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在睡觉,不会感到恶心、呕吐等不适。损伤较小:由于患者不会因恶心而产生不适反应,镜子造成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观察更清晰:患者不会因不适而影响胃部的舒展,医生能够更清晰、仔细地观察胃部情况。三、检查过程(一)进镜观察顺序下咽部:进镜后首先观察下咽部,查看有无异常病变。食管:继续进镜观察食管,注意食管的黏膜情况,有无狭窄、溃疡、肿瘤等。贲门:观察贲门的形态、有无松弛或狭窄等情况。胃体:依次观察胃体下部、中上部的大弯、前壁及后壁。其中后壁是相对观察薄弱区域,可采取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胃窦:观察胃窦的黏膜情况,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幽门:查看幽门的形态、有无狭窄或闭锁不全等情况。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观察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情况,有无溃疡、肿瘤等病变。(二)退镜观察顺序十二指肠降部、球部:退镜时再次观察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确保无遗漏。胃窦、胃角:仔细观察胃窦和胃角的黏膜,有无病变。胃体(小弯、后壁):观察胃体小弯和后壁,注意有无异常。胃底:观察胃底的黏膜情况,有无病变。贲门:再次观察贲门,确保无遗漏。胃体(正镜前壁、大弯):最后观察胃体正镜前壁和大弯,完成整个胃腔的观察。(三)观察要点黏膜颜色:正常胃黏膜呈橘红色,若出现苍白、发红、花斑等颜色改变,可能提示病变。黏膜形态:观察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水肿、糜烂、溃疡、结节、息肉等。血管纹理:正常胃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若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可能提示病变。蠕动情况:观察胃的蠕动是否正常,有无痉挛或蠕动减弱等情况。(四)容易遗漏的部位及原因胃体后壁:由于其位置较隐蔽,且在正镜观察时不易直接看到,容易被遗漏。需采取特殊操作手法,如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才能清晰观察到。胃底穹窿部:胃底穹窿部位置较深,且形状不规则,容易被忽视。检查时需充分充气,使胃底充分展开,同时变换角度仔细观察。食管上段:在进镜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快速通过食管上段,导致漏诊。检查时需缓慢进镜,仔细观察食管上段的黏膜情况。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位置较深,且与胰头相邻,容易被遮挡。需调整镜身角度,充分暴露该部位,仔细观察。四、诊断方法(一)放大观察在发现可疑病变后,可使用放大内镜对病变进行放大观察,放大倍数可达数十倍乃至100倍,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表面的微细结构,如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早期胃癌。(二)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需取组织送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癌、癌的分化程度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五、检查目的(一)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癌的金标准,通过仔细观察下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结合染色、放大观察等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如早期胃癌、食管癌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二)诊断其他疾病除了发现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还可用于诊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六、检查后注意事项(一)休息检查后需安静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当日避免驾车及进行危险作业,以防因药物的残留作用导致意外。(二)饮食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2小时后可先试饮水,若无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食物,次日可恢复正常饮食。(三)观察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泽 2025-01-21阅读量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