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内容

肥胖内容

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01

病请描述:与正常人相比,胆囊结石患者的空腹胆囊容积、餐后胆囊容积均明显增大,胆囊排空率则明显下降,这表明有短暂性或持续性胆囊运动受损的患者,胆囊结石形成的倾向明显升高。例如完全肠外营养的患者,由于不能有规律地排空胆囊,胆泥淤积和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就较高。因此,对胆囊排空功能影响因素的清楚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规避影响胆囊排空功能的负面因素,从而为胆囊结石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1.体液1.1.胆囊收缩素(CCK)血浆中胆囊收缩素的大量释放,是胆囊收缩的直接原因之一。食物进入小肠后,其中的含脂溶液直接作用于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粘膜上皮细胞,使CCK迅速释放入血,CCK与胆囊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介导胆囊收缩。1.2.胃动素:在正常人体内,胃动素的释放与胆囊收缩幅度呈一定相关性,胆囊收缩达到最大幅度时,血浆中胃动素的浓度也随之达到峰值。与胃动素刺激胃窦排空的作用不同,胃动素对胆囊收缩的刺激作用没有不应期,且收缩幅度随之血浆胃动素的浓度递增而逐渐增大。1.3.一氧化氮(NO)在CCK介导的胆囊收缩活动中,由胆囊组织产生的内源性NO,起着降低胆囊壁肌张力的作用。2.疾病2.1.肥胖:肥胖女性(BMI30-45)与正常女性相比,空腹胆囊容积明显增大,餐后胆囊运动明显减弱。而且对于肥胖女性,减去10%的体重之后,其餐后胆囊容积明显减小,说明肥胖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2.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较一般人明显增高,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胆囊排空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空腹胆囊容积明显增大,而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胆囊排空率明显下降。2.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胆囊容积均明显增大,但胆囊排空率无明显变化。3.药物的作用3.1.胆碱能类药物:胆囊的收缩功能由迷走神经支配,因此拟胆碱能药能促进神经肌接头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促进胆囊收缩。3.2.肾上腺素能类药物: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吲哚拉明,对正常人或胆囊结石患者,均具有可使餐后胆囊容积缩小,从而达到增强餐后胆囊排空的作用。3.3.生长抑素:奥曲肽,单剂量使用奥曲肽后,胆囊射出分数、胆囊排空率及餐后胆囊变化体积均明显下降。生长抑素导致空腹胆囊容积增大,原因在于:1.胆囊肌张力减弱;2.消化间期胆囊排空减弱;3.生长抑素增加Oddi’s括约肌的张力。3.4.西沙必利:常规剂量口服则导致正常人空腹胆囊容积及餐后胆囊容积增大,但胆囊排空率无显著变化。对于胆囊结石患者,长期口服西沙必利则使餐后胆囊容积缩小,胆囊排空率上升,从而增强餐后胆囊收缩。本文选自黄耘,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

赵刚 2020-08-30阅读量9134

第十二个世界卒中日“聚焦房颤...

病请描述: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世界卒中日,作为心脏科医生为什么总是提脑卒中中风呢。因为有一种心脏病叫房颤是非常容易导致中风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1.可控危险因素  (1)高血压;(2)吸烟;(3)糖尿病;(4)心房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病;(5)血脂异常;(6)颈动脉狭窄;(7)缺乏体力活动;(8)大量饮酒;(9)肥胖;(10)代谢综合征;(11)膳食中营养摄入不合理;(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睡眠呼吸紊乱。2.不可控危险因素(1)年龄>50岁;(2)性别;(3)直系亲属中有过卒中病史;(4)种族。咱们要控制可控的一切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低油限盐、注意心理平衡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重视房颤疾病,如果发现不明原因心慌要及时就诊,如果不明原因中风或者一过性脑缺血要排查房颤,一旦诊断明确要及时找专业的医生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团队是我国房颤卒中预防领域的排头兵,我们有科学、合理、最前沿、全方位的一站式微创手术技术,让您远离房颤和卒中,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拥抱][拥抱]

王群山 2017-10-29阅读量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