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鼻唇沟变浅 > 内容

鼻唇沟变浅内容

面部频繁抽搐影响生活,面肌痉...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虽然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无法控制的面部肌肉抽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面容和生活,甚至造成心理影响。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等,但疗效多不显著。肉毒素注射治疗多对初次治疗有效,但多在3-4个月后复发,需再次注射,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因此肉毒素注射一般不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着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   而王景教授做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神经内镜下进行,更具有以下的优势:   1.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2.全方位观察神经与血管关系;   3.抵近观察,不遗留责任血管;   4.降低术后并发症;   因此,选择专业的团队,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帮助面肌痉挛患者们彻底摆脱疾病折磨,回归正常生活。

王景 2025-02-05阅读量674

天冷了面部频繁抽搐,面肌痉挛...

病请描述:  天冷了,寒冷的空气开始侵袭我们的面部神经,导致面部肌肉的刺激和紧张感增强。这种情况对面部神经较为敏感的人来说尤为严重,可能会出现眼睑跳动、“挤眉弄眼”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面肌痉挛的可能。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虽然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无法控制的面部肌肉抽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面容和生活,甚至造成心理影响。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等,但疗效多不显著。肉毒素注射治疗多对初次治疗有效,但多在3-4个月后复发,需再次注射,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因此肉毒素注射一般不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着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   而王景教授做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在神经内镜下进行,更具有以下的优势:   1.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2.全方位观察神经与血管关系;   3.抵近观察,不遗留责任血管;   4.降低术后并发症;   面肌痉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专业的团队,适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帮助患者彻底摆脱疾病折磨,回归到正常生活。

王景 2025-01-23阅读量1131

【陆港院区首批手术患者】面肌...

病请描述:  山西54岁的王女士,5年前出现左侧眼周及口角不自主抽搐,紧张的时候尤为严重,由于不了解这个疾病,只是在当地诊所进行了针灸治疗,作用不是很大,抽搐症状一直反反复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频繁的抽搐也影响到正常视物。实在没办法,王女士慕名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  门诊接诊后,为王女士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评估,发现有血管与面神经压迫,符合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姜海涛教授为王女士制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显微镜下全程探查左侧面神经,看到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确定责任血管后,用神经垫棉进行隔离减压,病因解除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  面肌痉挛进展到哪一步需要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  轻度症状  在早期时病人出现抽搐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会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等抽搐症状加重,但用药能控制,对生活影响不大。  中度症状  面部发病侧眼睛变小,鼻唇沟变浅,口角出现歪斜,让患者的情绪变得紧张、无法说话、口角同侧歪斜、同侧眼无法睁开等情况。  重度症状  不少患者伴有耳鸣,严重的会整天不停的发作,影响进食、看东西,呈现大小脸,造成面肌萎缩。还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面部抽搐,病程越长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关于面肌痉挛,我们分为4个分期,一般在II期以上,患病三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面肌痉挛一般不会自愈,如果不积极治疗,病程会逐渐进展。如果说抽搐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大,可以不用考虑治疗。如果痉挛影响患者的社交形象,出现功能性失明,眼睛无法睁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就要考虑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从而彻底解除面肌痉挛的症状。如果想要彻底治好面肌痉挛,那是一定得手术的,普通的内科保守治疗都是无效的。

姜海涛 2025-01-21阅读量1088

如何彻底根治面肌痉挛?听王景...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偏侧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该病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左侧更多见。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等,但疗效多不显著。肉毒素注射治疗多对初次治疗有效,但多在3-4个月后复发,需再次注射,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因此肉毒素注射一般不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根治面肌痉挛方法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具体方法:在患侧耳后钻开硬币大小的骨孔,在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用特殊材料垫棉将压迫血管从神经上垫开并固定,消除了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适应症   原发性面肌痉挛,排除继发性病变;无面神经损伤病史;保守治疗效果差;无严重全身性疾患;一般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病史不会影响手术;年龄在75岁以下;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术前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三大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心电图、胸部X光片;面部MRI薄层扫描。

王景 2025-01-09阅读量1728

诊断听神经瘤需要哪些检查?&...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之后,患者可能还有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走路步态不稳等症状;病程晚期可出现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听神经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1、病史: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   2、神经耳科检查: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能检查: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可以受损。   3、影像检查   (1)颅骨X线片:岩骨平片见内耳道扩大、骨侵蚀或骨质吸收。   (2)CT及MRI扫描: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若能在肿瘤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害、面瘫之前手术,效果良好,故早期诊断成为关键。赵天智主任介绍: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最佳选择,既可以把肿瘤全部切除,还可以尽可能地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小的听神经瘤首选显微外科手术,也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后者的治疗目标是阻止肿瘤继续生长,维持神经功能和预防新的神经损害,但是存在治疗不彻底和放射性脑水肿问题,而且照射后再手术,面神经功能保留较困难。   中老年耳鸣者,一定要应考虑到听神经瘤的可能性,排除听神经瘤后再考虑其他疾病。目前CT,核磁技术都已成为诊断听神经瘤的可靠手段。当然,中年持续性耳鸣病人也可先到耳鼻喉科或神经外科检测听觉传导功能,该检测比较经济,若发现确有问题再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是听神经瘤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否则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直致面神经受损,导致面瘫、耳朵失聪等严重后果。   听神经瘤治疗目标主要为:切除肿瘤,去除肿瘤对脑干、小脑的压迫作用,解除因肿瘤压迫脑室而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状态下最好的是全切肿瘤,但肿瘤与神经或血管粘连紧密不能全切。

赵天智 2024-12-25阅读量1739

频繁面抽,面肌痉挛如何根治?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偏侧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该病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左侧更多见。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等,但疗效多不显著。肉毒素注射治疗多对初次治疗有效,但多在3-4个月后复发,需再次注射,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因此肉毒素注射一般不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根治面肌痉挛方法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具体方法:在患侧耳后钻开硬币大小的骨孔,在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用特殊材料垫棉将压迫血管从神经上垫开并固定,消除了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适应症   原发性面肌痉挛,排除继发性病变;无面神经损伤病史;保守治疗效果差;无严重全身性疾患;一般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病史不会影响手术;年龄在75岁以下;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术前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三大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心电图、胸部X光片;面部MRI薄层扫描。

王景 2024-10-24阅读量2035

久违了~被面肌痉挛偷走了20...

病请描述:  医生:20年面肌痉挛,对你影响大吗?   王女士:肯定很大,女人嘛!都爱美,可是我做表情脸太丑了,不敢笑、不敢照相。我还是一名老师,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脸一抽学生们都笑我。   医生:那你为什么不早早手术?   王女士:20年前就让手术,但是我害怕对身体有影响,还要生孩子、养娃,我们那怎么样都得生俩。现在我孩子生了,二胎也有了,人生大事圆满了,终于可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医生:手术后脸还抽吗?   王女士:完全不抽了,得了20年的面肌痉挛,手术后终于好了,手术也没之前想的那么可怕,对身体没啥其他影响。   20年前脸抽以为是面瘫,针灸越扎越重!   榆林40岁的王女士,20年前左眼周不自主抽搐,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疾病,只是在当地小医院看了看,医生说是面瘫,让针灸,结果扎了几天越扎越重,才考虑去大一点的医院进一步检查,随后到北京检查后确诊为面肌痉挛,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考虑到自己后期生育及家庭问题,决定往后拖一拖,没想到这一拖就20年。   谈到面肌痉挛对自己的影响的时候,她说“面肌痉挛虽然不要命,但是也太折磨人了,平时不敢做面部表情、不敢笑、不敢拍照,见到别人就自卑。”现在王女士二胎生完后,才正式考虑自己的问题,决定手术治疗。   姜海涛教授介绍:“面肌痉挛很容易被误诊,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的障碍,如嘴歪、做表情时眉头抬不起来、没有额纹、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全的一侧、不能鼓起、喝水漏等症状。而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是面瘫的话可以针灸、贴膏药,但是面肌痉挛的话,针灸反而会加重抽搐。”   被面肌痉挛偷走了20年的笑容,在她40岁的时候终于回来啦!   王女士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门诊就诊,经过颅神经显像检查及评估,为她制定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案。7月24日进行手术治疗,王女士的责任血管是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用微血管减压垫片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术中用电生理检测,提示异常波消失,且没有神经损伤,术后王女士面部抽搐症状消失,进行龇牙、鼓嘴、眨眼的动作诱发时,没有面部抽搐及面部神经功能问题。   术前与术后的诱发测试   医生提醒:如果想要治疗面肌痉挛,最好的方法还是选择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抽搐一般呈现出阵发性,并且是不规则,程度不相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以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原发的面肌痉挛多数是因为面神经根有血管压迫,这类情况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有效率是比较高的。

姜海涛 2024-08-08阅读量1311

我面肌痉挛只有3个月、吃药头...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这病不痛不痒的,又让人心烦意乱。疾病本身不致命,说白了,不做手术一点也不影响患者寿命,但是面肌痉挛频繁反复地发作,的确让人非常受折磨。尤其是对于老师、领导或者爱美的人群来讲,很难接受。一般来说,面肌痉挛患者如果不去治疗的话,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初期症状   在早期时病人出现抽搐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抽搐的频率会增加并且时间也会延长至数分钟或者更长。会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等抽搐症状加重,不能自行控制。   病情加重   面部发病侧眼睛变小,鼻唇沟变浅,口角出现歪斜,让患者的情绪变得紧张、无法说话、口角同侧歪斜、同侧眼无法睁开等情况。不过患者在睡觉时症状可能会减轻一点或者消失,但是情绪变得激动时症状可能会再次加重。少数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同侧头痛、耳鸣等现象。   后期症状   不少患者伴有疼痛或头痛、耳鸣,严重的会整天不停的发作,影响进食及说话,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面部塌陷,呈现大小脸,造成面肌萎缩。还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面部抽搐,病程越长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面肌痉挛进展到哪一步需要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   昨日门诊,一位患者半年前出现面部肌肉抽搐,烦人的眼皮跳让她很难受,吃了卡马西平有一些效果,但是不能完全控制,而且还出现头晕的药物反应,想问问病程只有几个月,这种情况能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吗?   关于面肌痉挛,我们分为4个分期,一般在II期以上,患病三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面肌痉挛一般不会自愈,如果不积极治疗,病程会逐渐进展。如果说抽搐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大,可以不用考虑治疗。如果痉挛影响患者的社交形象,出现功能性失明,眼睛无法睁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就要考虑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从而彻底解除面肌痉挛的症状。如果想要彻底治好面肌痉挛,那是一定得手术的,普通的内科保守治疗都是无效的。

姜海涛 2024-07-16阅读量1056

宝宝睡觉打呼噜是睡的香吗?-...

病请描述:很多宝宝在睡觉时可能会存在打呼噜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这还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打呼噜的现象,腺样体肥大是指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在炎症的刺激下发生病理性增生,常见于儿童,并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腺样体 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橘瓣样。当腺样体肥大时,会堵塞后鼻孔以及咽鼓管咽口,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健康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儿童呼吸困难,因为孩子需要长期张口呼吸。这样的呼吸方式会使幼儿的上颌骨变长、下颌下垂,鼻唇沟变浅,面部表情呆板,形成所谓的“腺样体面容”。此外,腺样体肥大还会引起夜间阵咳,甚至可能并发气管炎。儿童的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打呼噜、翻身频繁等现象。腺样体肥大还会对儿童的耳鼻喉健康造成影响。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会导致耳部症状,如分泌性中耳炎、耳鸣或听力减退。鼻部症状包括鼻炎、鼻窦炎、鼻塞、流鼻涕等。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主要是由于分泌物向下流,刺激呼吸道黏膜所引起,可能会出现夜间阵咳等症状。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家长应该及时重视。首先,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的腺样体肥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除了医疗治疗,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症状。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过度干燥。其次,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洗手、勤换洗衣物等,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总之,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记忆力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和耳鼻喉健康,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机会,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生长发育 2023-07-26阅读量6027

改善儿童口呼吸—...

病请描述: 改变口呼吸面容(一),肌功能训练 正常呼吸是以鼻腔为通道,鼻呼吸可使腭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下降,呼吸系统通常对口颌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当儿童患有慢性鼻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旁窦炎、扁桃体过大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时,呼吸道会部分或全部不通畅,只得改用口来呼吸,也有不少儿童是自我养成的用口呼吸的不良习惯。 口呼吸时,气流通过口腔使腭顶不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降,从而使腭穹隆高,还会导致牙弓狭窄。口呼吸时,下颌下垂,舌也被牵引向下,上颌牙弓内失去了舌体的支持,牙弓外受颊肌压迫,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呈现特殊面容,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萎缩,嘴唇肥厚,鼻唇沟变浅,上唇卷曲,牙列拥挤,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等,影响面部美观。同时,由于牙弓的改变造成咀嚼肌张力不足,咀嚼功能可下降,经常用口呼吸还可使口腔黏膜干燥易裂,甚至影响到肺泡组织。若睡眠时张口呼吸,危害更大。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分泌物增多,但咳嗽反射不敏感,不易及时地排出气管分泌物,使其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加之经口呼吸时,空气没有经鼻腔过滤而由口腔直接被吸人肺部,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家长须及时纠正儿童用口呼吸。 在治疗前期或早期阶段,建立口唇闭合的鼻呼吸功能,恢复舌肌与口周肌、咀嚼肌、颈部肌的功能平衡是治疗后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肌功能训练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建立正常的口外肌动力平衡,扩大固有口腔,改善不良习惯,建立口唇闭合下的正常鼻呼吸功能。 (1)舌肌功能训练: A:舌尖顶橡皮圈训练:将正畸牵引皮圈至于舌尖,舌尖顶住皮圈位于上切牙后5mm,保持不让皮圈掉下来,坚持10min,可见舌尖上橡皮圈的印记,每天3组。 舌尖顶橡皮训练 B:舌体上抬训练:具有矫正上颌牙弓及牙槽弓形态的作用,可使矫治后的牙弓形态保持长期稳定性。方法是:将口香糖嚼软后形成球状放置在舌体前部;舌尖上抬将口香糖贴附在硬腭;用舌体紧贴硬腭部的口香糖将其面积扩大;舌体压住口香糖同时做吞咽运动。一旦熟练后,也可以不使用口香糖而只做舌体上抬训练。 利用口香糖做舌体上抬训练 C:弹舌训练:舌体打击上颚动作并发出响声,每组20次,每天3组。若舌系带短小时,可通过手术创造便于舌体上抬的环境 D:卷舌训练:将舌卷起,尽量往后至软硬腭交界处,保持5s,每天2组,每组50次。锻炼舌根部肌肉,帮助舌上抬,尤其适合开合和高角患者。 (2)唇肌功能训练: A:抿唇或含卡片训练:抿住双唇,尽量不要露出唇红,或上下唇含住一张小卡片,保持20min,每天3组。 抿唇训练 B:练习爆破音和吹口纸训练:口唇紧闭用力发“泼”音,用发音的气流力量将纸吹起,每组100次,每天3组。 C;拉纽扣或唇肌训练器:将绳穿过纽扣,将纽扣置于潜艇狗,用力拉绳子,患者通过使劲闭嘴来含住纽扣,使其不能脱出口外,保持5s,应分别从正中、左侧及右侧三个方向来练习,每个方向20次,每天3组。也可用专用的唇肌训练器,用唇将训练器含住,进行牵拉训练达到训练唇肌的目的。 此外还有鼓气法、吹气泡法、吹肥皂泡法、吹口琴法等等。 唇肌训练器,进行唇肌训练 (3)鼻呼吸训练: 鼻呼吸意识训练:让患儿白日有意识地紧闭双唇,用鼻子深吸气,再深呼气,训练鼻呼吸意识; 1/2口罩法:家长自制口罩,其高度是日常使用口罩的1/2,只遮住口唇,而暴露鼻孔,先用薄层的口罩,若患儿能戴用较长时间,则逐渐将口罩加厚; 口腔前庭盾法:将前庭盾放于口腔前庭部分,双侧延至第一磨牙,前份与前突的上前牙接触,双侧后份离开后牙2~3mm,以促进切牙压入,后牙牙弓扩大。戴用时起到封闭口唇的作用,迫使患儿用鼻呼吸。前庭盾一般有一排约3~5个小孔,在戴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自凝塑料把小孔封闭; 此外还有口唇贴法、MRC矫治器法等等,以去除无意识状态下患儿的口呼吸习惯。 (4)开闭口运动及咀嚼功能训练:后牙用力咀嚼口香糖,双侧交替咀嚼,每组10min,每天2组。 在家随时可以做肌功能早期训练是指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通过早期训练口周肌群力量,获得平衡,恢复鼻通气,从而改善甚至阻断错颌畸形的发生。这种训练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如口呼吸、吸吮、咀嚼、吞咽、发音等)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一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 对于2-15岁的儿童发现存在单纯的口呼吸应尽快通过肌功能早期训练,加强口周肌群的力量,改善呼吸方式以及阻断错颌畸形的发展。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形成错颌畸形的口呼吸患者,在改正口呼吸的坏习惯的同时,还应根据年龄进行早期干预或阻断性治疗。根据不同错颌畸形,需要去口腔科佩戴矫治器等专业治疗。

陈伟 2023-01-07阅读量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