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舌苔黄 > 内容

舌苔黄内容

小儿体质的分型与调理

病请描述:        小儿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外在因素及自身调节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消长的特殊状态。它决定了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亦影响着疾病的传变方向与转归情况。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先天禀赋决定了小儿体质的基调:先天是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体质。后天因素影响小儿体质的形成: 1.年龄; 2.衣食养护影响小儿的体质: 3.生活环境产生体质的差异。4.药物:不合理的用药,影响小儿的体质。        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有些孩子受凉后容易咳嗽,有些孩子却容易发烧,这就是不同的体质所致,虽然感受了相同的邪气,但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不同的体质在日常调护、用药特点、饮食物的摄取、衣物的穿着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常见儿童体质类型有:        1、平和质:平和质的孩子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精神状态好,不易疲劳,耐得寒热,睡眠、食欲良好,二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气虚质:气虚质的孩子看起来有些没精打采,或者做事不能长久,很容易疲劳。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健壮,平时话少音低,容易疲乏,活动后易出汗,面色偏黄没有光泽,食欲不旺。有的小儿大便数日一次但不干结,或大便不成形。舌色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厚,脉象虚缓。性格内向、有些胆小,平时易患感冒。而小儿以肺脾气虚为主,多以脾胃虚弱为根本,睡眠不踏实,爱趴着睡或咬牙、磨牙,睡时眼睛漏缝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3、阴虚质:阴虚质的孩子一般体形偏瘦,常见面色潮红,唇红少津,手足心热,喜冷饮,大便干燥,易鼻出血。夜卧汗出、不喜盖衣被,有的小儿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少。舌红苔少,脉细滑。平素性情急躁。多数小儿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伴阴虚,小儿热像的各种表现,并非孩子体内实热,是阴虚致热。        4.实热质:实热质的孩子一般形体壮实、面赤唇红、畏热喜凉、口渴多饮、烦躁易怒、胃纳佳、大便秘结。此类小儿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热,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清热为主,宜多食甘淡凉性的食品。        5、痰湿质:痰湿质的孩子一般形体偏胖,肌肉松弛,面色黄滞,性格偏温和,精神欠佳,容易困倦,喜食肥甘厚腻,平日易出汗,且汗多黏腻,大便正常或偏溏或黏腻,小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6、阳虚质:阳虚的孩子多为脾肾阳虚,肌肉不健壮,不耐寒,常感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吃或喝凉的食物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甚至遗尿。易患腹泻、厌食、肾病、哮喘等疾病。舌淡苔白,甚则水滑、舌嫩,脉沉弱。        7、特禀质:特禀质即是一种特异性体质,多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并有家族倾向性。以过敏体质为例,过敏体质即是一种特禀质,具有该种体质的孩子常常会有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病史,有的有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等。现在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物的改变、甚至一些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过敏体质的孩子较为多见。 二、中医根据小儿体质进行调理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即易得肺系(呼吸系统)、脾系(消化系统)、肾系(泌尿系统)等疾病,年龄越小越明显。冬天适当调理滋补肺、脾、肾,对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有好处。但要注意,孩子还有“纯阳之体”的特点,如果自行妄用温补之品,可能容易上火。孩子脏腑娇嫩、敏感,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理。        1、脾肺气虚体质的儿童,一般消化功能较差,平时容易感冒、爱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咳嗽,鼻塞、流涕等,冬季适当调补能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可以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萝卜粥、黄芪瘦肉粥、薏米山药粥、小米红枣粥等。平时要吃温性热性的食物,少吃寒性食物。        2、内有蕴热阴虚的孩子,很容易上火,大便干燥。这是肠胃积热的表现,不宜温补,只能用养阴生津、消食和胃的食材。可以用百合银耳粥、川贝炖雪梨、葛根粉、莲藕瘦肉粥等来调理。平时饮食应清淡,不宜多食煎炒、油炸香辣食品。

丁惠玲 2017-04-01阅读量2.1万

嘴巴发苦是怎么回事五个嘴巴发...

病请描述:中医认为口苦是内热或外感风寒化热进入胆经的表现,具体原因多见于以下情况:1、胆经内有郁热或肝热移于胆,胆气上逆引起的。肝胆湿热引起口苦,很可能是因为肝、胆部位存有炎症,特别是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由于胆囊功能差,胆汁的疏泄不正常,从而产生口苦感。肝胆有病变的人除了有口苦感外,还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表现。2、外感风寒邪气化热进入少阳胆经,常引起口苦等症状。《伤寒论》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即是。3、心火引起的口苦。这类口苦由于焦虑烦躁、着急上火,或经常熬夜引起消化不良、胆汁排泄不畅所致,常伴有面红耳赤、头痛、目赤、小便色黄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性口苦现象也比较常见。有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在经常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等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口苦。4、饮食不节或饱食后缺乏必要的运动,也可引起口苦。这是由于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湿热,以致口中发苦、吐苦水,并常伴有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小便色黄等表现。嘴巴发苦是怎么回事5、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病人经常有口苦感觉,应提高警惕。生活习惯不规律、睡眠不足的人,晨起时常有口苦感觉。打呼噜特别严重、张口睡觉也容易引起口苦。过度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口腔发炎的人可能因为局部疾病,如牙龈炎等口腔内疾病直接造成口苦。嘴巴苦怎么调理?1、如果只是短时间内感觉口苦,不必过于担心,可能会自然消失。但口苦现象持续较长,甚至伴随腹痛、腹胀、发热、消瘦、明显倦怠乏力等症状,就需要到口腔科、消化科、肝胆科检查有没有胆囊炎、胆石症或消化道及其他系统的疾病。如无明显内脏疾病,一般感冒和功能失调性口苦,可在医生处方下,服用中药汤药或中成药。2、还可以口服维生素C片,它对任何原因的口苦症都比较有效。维生素要放舌下含化,一般说来,轻度的口苦只要服药2~3次就可消失。3、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少食辛辣、过咸食品和肉类,适当喝些蜂蜜茶,在进餐时,应尽量少考虑工作的事情。并适当运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力工作者,运动要有规律性。4、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生冷、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例如寿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加重口苦。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例如山药。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多喝水和吃蔬果。5、喝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也是一种好办法。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主治清火祛暑和因暑热引起的口苦症。取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再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6、最方便的办法是喝绿茶。用开水冲泡茶,饮用茶水并口嚼茶叶,可治晨起口苦口臭。嘴巴发苦的预防:为了预防嘴里发苦,大家要按时休息,调节自己心理压力,不熬夜不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大家预防其他疾病。长期嘴里发苦的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是因自己的不良生活造成的,那就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反之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早发现早治疗。陈皮枣汤陈皮和扁豆都有除湿的作用,而且陈皮还可以理气,扁豆可以清热,至于大枣好处就更多了,秋天也是大枣成熟的季节,经常吃一些可以补血补气。材料:扁豆、大枣、白芍、陈皮。做法:将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500毫升,稍冷后服用,可治疗口苦。麦冬煎汤麦冬是百合科植物的块茎,是寒凉药。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常常用于口干、肺燥等。做法:取10~20克煎汤。

田文科 2017-01-15阅读量2.2万

中医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

病请描述:        李军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分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肝阴不足5个证型。 ⑴ 肝郁脾虚证症见不思饮食,稍进油腻即排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胀腹痛、泻后痛止、舌淡苔薄, 脉弦缓;⑵ 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女子经前乳胀、少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弦;⑶ 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灼痛、餐后更甚、嗳气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弦数;⑷ 肝、胆湿热证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上腹饱胀、恶心呕吐、 或厌油、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⑸ 肝阴不足证症见胁肋隐痛、不休、遇劳加重,或见灼痛、嘈杂泛酸、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脉细弦数;        王晓燕等将本病分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热结阳明5个证型。⑴ 肝胆湿热证患者常见术后复发或残余结石、伴见感染、出现黄疸者。⑵ 气滞血瘀证患者常于术后出现类似胆绞痛发作的症状。⑶ 肝气犯胃证患者术前多合并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胆源性胰腺炎,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胀、返酸嗳气或恶心呕吐。⑷ 肝气郁结证患者术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出现胁痛、嗳气、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及失眠诸症而无胆道器质性病变。⑸ 热结阳明证患者术后见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低热及肝下实质性包块。        李志宏搜集了30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⑴ 气滞型105例,多见于胆总管炎性狭窄患者,症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脘胀满,得矢气则胀减,善叹息,纳呆或呃逆嗳气,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弦;⑵ 湿热型89例,多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术及残余结石者,症见胁肋疼痛,呕恶,口苦,纳呆,便干或稀,头重身重,胸闷或伴有黄疸,尿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⑶ 脾虚型70例,多见于胆囊术后体质差,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者,症见精神倦怠,乏力, 纳差,便溏次多或胃脘胀满不舒,完谷不化, 舌苔白,脉弱;⑷ 阴虚型36例,多见于素体阴虚者,症见胁痛隐隐,口干、便干、尿黄少,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刘传珍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分为6型: 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胃弱型、寒凝阳衰型、胆扰心神型和血瘀气滞型。⑴ 肝胆湿热型症见胁肋疼痛,脘腹痞满,口苦尿赤,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舌苔黄厚,脉弦滑数;⑵ 肝郁气滞型症见心下痞满, 脘胁胀痛, 口苦嗳气, 肠鸣漉漉, 纳谷呆滞,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 ⑶ 脾虚胃弱型症见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或隐痛, 腹胀纳呆, 逐渐消瘦, 神疲倦怠, 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白微腻, 脉弦缓; ⑷ 寒凝阳衰型症见少气懒言,  巩膜、皮肤色黄黯晦, 眼神呆滞, 饮食不思, 口干不欲饮, 腹胀膨隆, 明显消瘦, 低热, 畏寒喜暖, 下肢水肿, 大便溏薄或溏而难解, 尿色深黄, 尿少, 舌淡无华, 脉沉细无力或沉弦细弱; ⑸ 胆扰心神型症见懊恼不宁, 头晕目眩, 胸满胁痛, 心悸不宁, 口苦泛酸, 心烦易怒, 舌红苔白, 脉弦数; ⑹ 血瘀气滞型症见肤色黯晦, 皮肤瘙痒, 右上腹刺痛, 纳呆恶心, 消瘦, 倦怠乏力, 饱闷腹胀, 便溏尿少, 脉弦细。粟喜然将本病分为气郁湿热、气滞挟湿、气滞血瘀、气郁阴虚4型。⑴ 气郁湿热型主症为:  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间歇发热, 口苦, 咽干, 呕恶, 大便干或溏, 苔黄腻, 脉弦滑。⑵ 气滞挟湿型主症为: 右上腹隐痛, 胸闷不舒, 口苦, 呕恶, 小便微黄, 苔薄白, 脉弦滑。⑶ 气滞血瘀型主症为: 右胁刺痛, 胸闷不舒,  面色晦暗,  口苦,  舌紫暗或有瘀斑,  脉弦涩。⑷ 气郁阴虚型主症为: 右上腹疼痛不适, 纳差, 口干, 大便少而干结, 舌红苔少, 脉弦细。        总体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在临床常见证型以实证为多,病程较长者常多见虚实夹杂证,  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兼夹,如气滞证可兼湿热、血瘀, 热邪炽盛可伤阴,阴虚又易致火旺,肝胆气胜可乘犯脾胃,而脾胃虚弱、运化不及又能导致土壅侮木,临证当详辨各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治疗时能掌握好标本主次。 本文引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6月8日; 18(16): 1694-1700

赵刚 2016-07-23阅读量5781

水果解“秘”也要辨体质

病请描述:        春夏之交,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纷纷上市,对于便秘的人来说,吃水果能缓解便秘已是常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有防治便秘的作用,而且水果也寒热之别,便秘者不可不辨体质乱吃。 水果解“秘” 也要辨体质        便秘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偶尔发之,而有些人则常年便秘不爽。大凡有过便秘的人,都会被告知多吃蔬菜水果之类多纤维的通便食物。但是,不同的人所得的便秘也是不同的,通过吃水果来解除便秘也不是万试万灵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指出,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见于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在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之外,饮食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选用合适的水果,对能否改善便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食用不当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加重便秘。 先辨寒热        有些人吃了梨、香蕉、西瓜、橙子等水果后肠蠕动增加,而吃苹果、柿子后反而加重便秘,王主任解释说,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各有不同,便秘的类型也不同。根据中医学辨证分型的理论,便秘又有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肾阳亏虚、阴虚肠燥等不同类型。在食疗方面,可以将便秘分为寒、热两大类来进行调理。 热性便秘:大便干结,口干少津,或口臭。通常见于体质偏热性的人群,平时常见口干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薄或薄黄。 寒性便秘:大便秘结,甚者小腹冷痛,通常见于体质偏寒性的人群,平时常见怕冷、手脚发凉,小便清长,舌质淡。 再选水果        热性便秘的患者,可选用寒凉性水果,如西瓜、甜瓜、木瓜、梨、柚子、橙子、香蕉、桑葚、荸荠、猕猴桃等。其中,梨有润肠通便,利尿降压作用,更适宜于高血压便秘者;柚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降血脂、降血压。        寒性便秘的患者,可选用温性水果,如樱桃、柑橘、大枣等。其中,柑橘含丰富的纤维素及多种营养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又能降血脂、降血压。 没有明显寒热表现的便秘患者,可以选用性平的水果,如苹果、草莓等。其中,草莓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含果胶,能润燥生津,调理胃肠,降血脂,防止便秘。        便秘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可引起肛裂、痔疮等临床症状,也是诱发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危险因素。因此,经常便秘的老人要高度警惕这“小病”,更要严把自己的饮食关。        此外,王主任提醒,对于有些便秘较重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单靠吃水果来缓解,这样的人群最好不要自行选择通便药物,更不要随便服用亲友或者朋友推荐的药物,有些非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导致药物的依赖,或产生大肠黑变病,应该到医院专科就诊,首先排除器质性的疾病,如结肠冗长、盆腔肿瘤压迫和结肠癌等,再次则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治疗。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