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凹甲 > 治疗

凹甲治疗

凹甲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贫血概述

病请描述:    血液中的红细胞示意图,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显微镜下红细胞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液中的98.5%的氧气是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约为溶解于血浆中氧气的65倍。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分别在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88%和7%。在红细胞的参与下,血液运输二氧化碳的能力提高18倍。    贫血指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容量减少,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代替红细胞容量的测量。    贫血的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异常、造血调节异常、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红细胞破坏过多。        失血性贫血。    贫血最常见的全身症状是乏力。贫血的病因,贫血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贫血的速度以及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对贫血的代偿和耐受能力与临床表现相关。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分为血常规、骨髓和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贫血治疗分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如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对因”如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等。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蒋伟 2022-03-15阅读量9704

嗜睡、疲乏、记忆力减退......

病请描述:嗜睡、疲乏、记忆力减退,一旦这三个症状一起出现,你就有可能要查查甲状腺了。为什么?我们聊一聊一个常见病,甲状腺功减退,俗称甲减。甲减是指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导致的一列内分泌疾病。老年人中甲减比甲亢多见,女性比男性多见。甲减的多数由甲状腺病变或者损伤引起,可能是甲状腺手术后腺体缺失过度、也可能是免疫性、炎性、放射治疗或者放射损伤后,乃至服用含碘的药物,都有可能导致甲减。甲减是典型的“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正因为初始阶段症状不典型,才会容易被忽视。那么甲减都会有什么表现呢?甲减有四大类症状需要注意。第一类,低代谢症候群:嗜睡、疲乏、记忆力减退,畏寒、出汗、体温低于正常。第二类,黏液性水肿面容:这种水肿很奇特,肿胀的地方按不下去,所以也叫“非指凹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面颊和眼睑水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干燥、增厚、非指凹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第三类,心血管系统病变:心跳慢、血压低、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第四类,消化系统症状:厌食、腹胀、便秘,如果严重,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这么多症状,可能病友们会头大,很多都是非特异性症状啊,如果我也有,该怎么办啊?很简单,找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查一下就可以,常见的检查有:甲功10项、甲状腺彩超。就这么简单。 那么甲减在日常饮食上需要怎么注意呢? 多食用蛋白质,注意选择生物价值高的蛋白质,如瘦肉、乳类、豆制品等;若因碘摄入过多而导致的甲减患者,适当控碘; 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稳定血脂;多食用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忌:易导致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萝卜、大豆、花生、核桃等。简言之: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适当增加锻炼,提高免疫力。                    • • • • •笔者所在的上海市中医医院是上海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直属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超声科与中西医结合外科的联合MDT项目:“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创消融术”是国内最早把中医药治疗与微创消融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微创诊疗项目。                    • • • • •专家介绍:沈睿,上海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肝脏、甲状腺与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肿瘤微创消融与介入治疗。总院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为保证医疗质量,目前专家门诊限号,建议提前一到两周网上预约挂号)

沈睿 2020-12-05阅读量8833

如何区分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

病请描述:正常甲状腺出现于胚胎第3周,甲状腺始基在出生前应下降并定位于甲状软骨下与第6气管软骨环之间,逐渐生长发育成为正常甲状腺。正常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的前下方、气管两侧呈蝴蝶状,凡在正常甲状腺位置以外出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发生过程中因原基位置异常.下降过程中发生障碍.残留的甲状腺原基异常发育,甲状腺侧叶延迟下降.没有与甲状腺中央部位结合所致。异位甲状腺虽然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但90%发生于舌根部.颈部.胸纵隔.喉气管.食管.心脏心包及颅骨顶枕部等,其他部位的发生率仅占10%。但多位于颈部,尤其是颈前,所以异位甲状腺应与其他颈部的占位性病变相鉴别,避免将其误诊为非甲状腺来源肿物.手术切除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异位甲状腺多发生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9).常见于女性生长发育期(青春期和妊娠期)。 甲状舌管囊肿是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正常的甲状舌管位于舌骨之前.管径1-2mm,与舌骨前面紧密相连.不能分离。其发生始于胚胎第4周,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2、3对鳃弓的平面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甲状舌管沿颈部正中线下降,直至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开始萎缩退化。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后,其起始段的开口仍残留一浅凹,称盲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0周后甲状舌管没有消失或退化不全,残留管状结构部分因上皮分泌物积聚,可在颈前正中舌根至甲状腺的行程内形成囊肿,是为甲状舌管囊肿,可继发感染并形成瘘,则为甲状舌管瘘。甲状舌管囊肿以男性居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50%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绝大多数病人可见颈前肿物,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位为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 甲状舌管囊肿是颈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多数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部分患者到中年才发现,极少发现癌变。多数患者突然发现颈部包块而就诊,多表现为不痛不痒,检查时见颈部皮下半圆形隆起.边界清晰.质韧或者软而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位置较固定,但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部分患者在伸舌时可在囊肿上方摸到条索状物。一般囊肿发展较缓慢,但在继发感染时可迅速增大.且伴有局部疼痛,控制感染后迅速缩小.囊肿内液体过多时可导致皮肤破溃.或因无法忍受疼痛而切开引流,极易形成反复发作。 甲状舌管囊肿和异位甲状腺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前者一经确诊,应该尽早手术切除,小儿可以推迟到4岁以后手术治疗。而对于后者特别是对无正常甲状腺的患者,若异位甲状腺被手术切除,将会造成患者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极其重要。超声检查可以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是鉴别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的重要手段。对于小部分超声难以鉴别的患者可进一步做CT检查。

童仙君 2020-07-30阅读量1.2万

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甲状舌管囊肿是小儿颈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在7岁之前发现,少数因无感染或增大缓慢至中老年才确诊。其发病在性别上无大差异。甲状舌骨囊肿系未完全退 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状腺始基在胚胎第4周时自咽前方向颈部移行,以后逐渐下降形成甲状腺舌导管,在胚胎的8—10周,导管逐渐萎缩消失,起始部只留一小凹,即舌盲孔,远端形成甲状腺。如果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的上皮分泌物聚集,可形成囊肿。 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时囊肿、舌骨中1/3及舌骨后与舌盲孔之间的组织一并切除,最大限度减少复发。1岁以内、未发生感染或较小囊肿可暂时不手术。如有炎症,应抗感染,待炎症消退后2—3周再手术。非手术疗法如用腐蚀剂烧灼瘘管效果欠佳,一般不主张应用。 家长如果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与我联系。

陈伟 2020-05-15阅读量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