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今年58岁,三叉神经痛有5年了,刚开始只是左眼角的地方疼,好几天疼一次,我就没有在意,后来发现疼的地方慢慢往左脸、下颚疼,一天或两天就会疼一次,每次疼的时间1分钟以内,我就到医院去看,做了检查医生说是三叉神经痛,给我开了药,卡马西平,我就开始吃药,刚开始发现吃药能缓解疼,慢慢的吃药就不管用了,也去针灸过,没有效果,到现在风一吹,一碰就疼,严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就想问问有没有方法能治好?” 王景教授介绍: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其有效率70%,常见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甲钴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针灸或肉毒素,效果相对差一些;三叉神经痛半月结处理,包括射频毁损、球囊压迫,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可能会出现面部麻木的问题,易复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根治各种因血管压迫而导致的三叉神经痛症状,现已经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术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患者三叉神经的完整的同时,解决血管压迫,真正的根治病痛,此术式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提醒:明确诊断,才能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科普: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出现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而且是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时也可达数分钟,甚至在说话、吃饭、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这种疼痛的发作,尝尝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变得频繁、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征是:单侧、发作性、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痛,皮肤触碰、咀嚼、刷牙、吹风或剃须等皮肤刺激可引发疼痛。与神经痛相比,神经性疼痛的特征是烧灼样疼痛伴麻木。 诊断三叉神经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5-02-08阅读量876
病请描述: 本文基于“Comparing the esthetic impact of virtual mandibular advancement, bichectomy, jawline, and their combination”文献撰写。 文章链接 Comparing the esthetic impact of virtual mandibular advancement, bichectomy, jawli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 ScienceDirect1.引言Intronduction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异常,其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国家人群中,安氏Ⅱ类2分类的发病率约为5%~12%,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在5%~18%之间。这种畸形通常表现为下颌后缩、上颌前突、牙齿咬合关系异常等,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有显著影响。水平面部生长型分类如图所见,Ⅱ类患者下颌后缩,上颌显突,下巴短,颏颈角大,侧貌不协调。丰满的颊部和清晰的下颌线是面部吸引力的重要基石,研究表明,面部吸引力对个人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高颜值通常被认为与良好的基因和健康状态相关,并且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自信。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功能性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MA)被广泛用于促进下颌发育,改善下颌后缩畸形,并改善面部侧貌。这些方法在促进下颌骨发育和改善咬合关系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非生长期的成人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改善咬合、功能和面部美学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需要进行复杂手术如下颌前移(mandibular advancement, MA)的患者,患者的动机和配合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除颌骨手术外,面部整形手术也作为患者的备选之一。①颊脂垫切除术颊脂垫切除术(bichectomy)是一种通过去除颊脂垫来改善面部轮廓的手术,常用于塑造面部角度和提升美学效果。颊脂垫位于下颌中三分之一处,由薄囊包裹,其切除可以通过口腔途径进行,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颊脂垫切除术能够减少脸颊的丰满度并突出颧骨,从而改善面部轮廓。②下颌角修整术下颌角修整术是另一种常见的面部轮廓整形手术,通过截除部分下颌角骨质来改善宽大的面部外形,这也是很多明星的瘦脸方式。这种手术通常采用口内切口入路,以避免面部瘢痕。正畸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面部美学的平衡,但面部吸引力的感知因个体和社会差异而异。为全面反映患者在三维空间中的审美感知,本研究采用三维(3D)面部扫描,并要求参与者对调整后的面像的侧面和正面图像进行评分,以探讨审美感知是否随评估角度(侧面或正面)的变化而改变并对比确定有效的治疗方式。2.研究方法MethodsⅠ. 3D建模 清晰简单的建模过程II. 手术模拟 R:基础面相;B:双侧颊脂垫切除术;MA:下颌骨前移(下颌前导);J:下颌线修整术;C:B+MA+J结合Ⅲ. 参与者评分337名参与者对手术模拟的图片进行评分,参与者的分布如上图所示,请关注紫色分布:包括了正畸医生、牙医及牙科学生、患者及非专业人士。3.研究结果ResultsⅠ. 下颌前移的面部变化II. 非专业人士与专业人士意见的异同异在决定一个骨性II类1分类患者的治疗方式时,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的亲戚、家人和朋友以前的研究发现,正畸医生和非专业人士对面部吸引力的感知是不同的正畸医生评价的标准差小于非专业人士,说明正畸医生的分析比非专业人士更准确同本研究中,无论是正面照还是侧面照,正畸医生和非专业人士都对MA(下颌前导)的评分最高更甚有研究者发现MA(下颌前导)后的患者,面部吸引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牙医、牙科学生和患者也对MA(下颌前导)的治疗效果评价最高延伸颧骨是影响面部美学及年轻化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正畸医生和非正畸专科医生对不同的脸颊部体积给出不同的美学评分正畸医生没有绝对能力控制患者的颊部脂肪体积,然而,对颊部充盈度对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认知是提高正畸医生整体诊断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将持续存在,面部美学的起源和意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除了给予患者全面的专业意见及尽可能多种的治疗方案以外,关心患者的美学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此文彰显了对于一个下颌后缩的患者,从直观视觉来看,下颌前导是最有效的提高面部吸引力的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恢复鼻唇颏颈轮廓的流畅性。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本文没有讨论,如呼吸道宽度,下面高度,法令纹,颏突度等等。那么对于伴有宽度及垂直向不调,不同面部旋转,伴或不伴有上颌前突的患者,如何更大程度地彰显下颌(主动或被动)前导的魅力,留给以后的空间慢慢探讨。说一个题外话来结束本文,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韩江女士,我视频欣赏了韩江女士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题目是《光与线》。在演讲中,韩江详细讲述她书写《素食者》、《失语者》、《少年来了》和《不做告别》等等作品时的心路历程,她写作的原因是不断发问,为什么人类的残酷与尊严可以同时存在,为什么压倒性暴力和直面压倒性暴力的勇气会同时存在,而何物能连接这两种极端时空,何物能完成死者对生者的帮助......韩江最终给出的答案是“爱是连接我们心与心之间的金线”。我看完以后深深动容,也许这种理解和连接是我们得以感知存在、理解彼此、抚平创伤的唯一途径。其实这也恰和了本文的主题,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用真诚给与选择,用交流拒绝傲慢是正畸医生的必修行为,让橙色的光总是能如暖流温柔地包裹我们的躯体和魂魄,祝大家周末愉快!
魏晓渝 2025-01-07阅读量910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父亲55岁,三叉神经痛好多年了,原来吃药可以控制,现在吃药基本上没有效果,前段时间做了针灸,没有改善,疼的位置在面部左侧从眼睛到下颚,说是像是跳着疼他,眼泪汪汪的,吃饭或嚼东西会疼的厉害,想咨询下该怎么治疗?” 王景教授介绍: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其有效率70%,常见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甲钴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针灸或肉毒素,效果相对差一些;三叉神经痛半月结处理,包括射频毁损、球囊压迫,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可能会出现面部麻木的问题,易复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根治各种因血管压迫而导致的三叉神经痛症状,现已经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术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患者三叉神经的完整的同时,解决血管压迫,真正的根治病痛,此术式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出现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而且是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时也可达数分钟,甚至在说话、吃饭、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这种疼痛的发作,尝尝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变得频繁、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征是:单侧、发作性、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痛,皮肤触碰、咀嚼、刷牙、吹风或剃须等皮肤刺激可引发疼痛。与神经痛相比,神经性疼痛的特征是烧灼样疼痛伴麻木。 诊断三叉神经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4-12-23阅读量1514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底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发现手足变大,口鼻变大,乏力及爱睡觉等情况去医院检查,发现生长激素高,鞍底左侧明显强化结节良性垂体腺瘤可能性大,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赵天智主任介绍:手术是治疗生长激素垂体瘤的首选方法,目前比较前沿的手术方法是鼻内镜手术——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来切除垂体瘤。一来,这样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有利于术中全切肿瘤,保护正常垂体组织,术后效果更好。 生长激素垂体瘤可能使你的“颜值”发生改变,临床典型症状有: “容貌改变”---患者前额隆起,眶嵴、颧骨及下颌明显突出,形成所谓"颌突畸形"。牙缝增宽,下颌牙前突较远,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轮变大,面部皮肤粗糙。女性患者外貌似男性,皮肤变黑而粗糙,毛发增多,长胡子。 “手足变形”---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鞋袜、手套、需不断的换大号。发生在儿童骨骺闭合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成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内脏肥大”---如心脏肥大,少数可发展到心力衰竭,不少患者会在心脏科就诊。血管壁增厚,血压增高,有时可发生卒中,其他如肠胃、肝、脾、脑、胸腺均可肥大从而导致相应的症状。 生长激素腺瘤的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CT及MRI等影像学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等不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导致的肢端肥大症,可以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使生长激素恢复正常,患者的面容也会逐渐恢复。生长激素垂体瘤导致的容貌及肢体术后还能恢复吗? 绝大多数患者都很关心容貌及肢体变化问题,但是答案是依病种而定。如果是肢端肥大症患者,手术后身体的软组织会有所改善,但是骨头缩不回去,面容会遗留一些问题。 另外,对于由垂体瘤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手术切除肿瘤之后,病情能够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具体改善到什么程度跟患者垂体功能的受损程度有关。最重要的还是早期发现,越早发现,受损的程度就越低,恢复的几率就越大。
赵天智 2024-12-23阅读量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