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口腔黏膜纤维化 > 治疗

口腔黏膜纤维化治疗

口腔黏膜纤维化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术前八项检查解读(三)丙肝

病请描述:一、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 2.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3.静脉药瘾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4.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接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也是传播途径,但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二、定期检查项目: 1.血清生化学检测:监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这是检测丙肝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ALT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丙肝患者ALT可能正常,有30-50%的丙肝患者虽然病毒复制活跃,但其ALT始终显示正常。 2.丙肝抗体检测:这是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 3.丙肝病毒RNA检测:病毒基因检测是检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是一个很灵敏的测试,可以在感染的2周内检测到病毒。通常分为定性检测即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和定量检测即测定血液中的病毒总量。 4.肝脏病理学检查:对于丙肝的诊断、衡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估药物疗效等均非常重要。 5.HCV RNA定量检测:适用于HCV现症感染的确认、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 6.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型特异性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 7.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两大类。 8.影像学诊断:包括腹部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或MR)等,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HCV感染肝硬化疾病进展情况,发现占位性病变和鉴别其性质,尤其是监测和诊断肝细胞癌(HCC)。   三、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筛查及管理: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管理,包括育龄期备孕妇女、静脉药瘾者等。 2.严格筛选献血员:通过检测血清抗-HCV和HCV RNA,严格筛选献血员。 3.预防医源性及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推行安全注射和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4.预防性接触传播:对MSM和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抗-HCV,加强管理。 5.预防母婴传播: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延缓破膜,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四、治疗: 1.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等,治疗周期通常为12周。对于HCV感染的孕妇,可以在分娩哺乳期结束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移植后HCV复发或再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由于慢性化率高,应积极处理,但关于何时开始抗HCV治疗,目前观点不一。   五、特殊人群的管理: 1.对于HCV感染的静脉药瘾者,应定期自愿检测抗-HCV和HCV RNA,并有机会得到阿片类物质替代治疗及清洁注射器。 2.对于HC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在DAAs治疗前先筛查是否已经妊娠,已妊娠者可在分娩哺乳期结束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丁凡 2024-11-01阅读量1973

尿道狭窄

病请描述:尿道狭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使尿道内阻力增加而产生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性。按病因可将尿道狭窄分为先天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3大类。由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的尿道海绵体而形成瘢痕,使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挛缩,从而造成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全身情况、狭窄病因、狭窄部位、长度和瘢痕致密度,既往治疗史等。根据病情可选择1种或多种方法。 1.尿道扩张术: 尿道扩张在治疗狭窄中有一定作用,对于仅侵及上皮或浅表海绵体的纤维化有治疗作用。经扩张后使狭窄部位起到舒展和按摩作用,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瘢痕组织软化,有利于狭窄的缓解。对于较敏感者或初次行尿道扩张术者,可施以表面麻醉。探子越细,头部愈尖,颇易穿通尿道壁,形成假道,若16F、14F或12F的探子不能扩入,切忌勉强重复扩张造成人为的尿道损伤。此时改用丝状探子,丝状探子粗4~6F,质地较软,尾部有金属螺纹,可以与尖部带螺丝的金属或硬塑质尿道探子连接在一起,后面尿道探子的规格为8~24F,由进入膀胱的丝状探子引导后面较粗的尿道探子进行扩张,这种方法一旦成功,便改用普通的金属探子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扩张时必须手法轻柔,不应该加重尿道损伤,当纤维组织撕裂后,引起出血及进一步纤维化,瘢痕进一步形成,狭窄长度、深度及密度加强。常以18F探子开始扩张,逐渐增大号码,直到有阻力为止。每周1次,每次增加1~2个号,直到24F,然后延长扩尿道间隔时间至6~12个月1次,可认为治疗成功,狭窄可由于扩张而变软。 2.腔内手术: 自1972年,Saches首先描述了尿道手术刀(冷刀)及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手术以来,经国内外学者不断改进,使尿道狭窄和闭锁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疗法。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方便、可重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型尿道狭窄,尤适于后尿道狭窄或曾经开放手术而再次开放手术有困难者。目前多采用窥视下导丝引导,显示和判明狭窄尿道腔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利有目的地进行切割手术,常于截石位12、5、7点处切开,切割时应适度进水冲洗,以保持视野清晰。术后置18F或20F硅胶尿管,尿道上皮覆盖切口,表示切口愈合,置管时间长短根据狭窄段的情况来定,可从几天至6周,尿道内切开疗效维持短暂、复发率高,有报道6个月内50%复发,2年为75%,一般认为2~3次手术后仍复发的狭窄应考虑开发性手术,否则将增加修复的困难及失败率。尿道内切开的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复发,有人提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局部注射或灌注糖皮质激素软化瘢痕等方法,效果均不肯定。内切开后间歇清洁自身导尿是一种新型尿道扩张技术,Baker等发现自导尿组在术后导尿3个月内无复发,平均复发间期为终止导尿后4个月;对照组均在术后4个月内复发。但长期随访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别。因此认为延长或终身导尿可能有利于预防狭窄。 3.单纯的尿道内切开,瘢痕处呈放射状切开后,尿道通道虽打通,但局部的瘢痕面易有参差不齐,有些组织有活瓣样作用,影响排尿。用电切襻切除这些瘢痕组织可使术后排尿效果更满意,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如狭窄位于尿道球膜部者,狭窄段较长或尿道闭锁的病例,尿道腔狭窄,电切襻难与膀胱电切和前列腺电切一样自如操作,视野也往往不清,电切时极易引起穿孔和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成都军区总医院经动物模拟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结果证明,液电效应较电切有很多优势:①对尿道组织损伤小,术后炎性反应轻,创面修复快,拔除尿管时间早,且无明显瘢痕组织形成。②尿道梗阻长度3cm以内者均可获1次成功。③术中经尿道内口插入金属尿道探条和输尿管导管作引导,损伤直肠的可能性极小。④术后尿道扩张机会少,减轻了病人痛苦。是治疗尿道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须指出液电效应是在尿道瘢痕组织中炸开一条通道,在尿道壁上可能遗留残碎的瘢痕组织形成瓣膜,导致拔管后排尿困难。因此术中发现有残碎的瘢痕组织时应用电极予以冲击,尽量保证创面光滑,必要时附加电切。 4.冷切、电切、液电等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术中均存在创面出血,视野不清问题,特别是在尿道完全闭锁时,冲洗液在尿道内回流困难,稍有出血就会导致视野不清,增加手术难度,盲目操作易引起假道、尿外渗。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功率在50W以上时可使组织凝固,血管闭塞,用于手术可使组织出血明显减少;激光是一种单一光谱高能量聚焦光束,具有方向性强,止血作用好的优点,能使纤维瘢痕组织汽化、热凝固,同时对周围组织热效应小,随之创面吸收修复并上皮化,瘢痕形成少,1991年Smith等运用接触式激光治疗尿道狭窄获得成功,但激光汽化组织后周围形成一凝固性坏死带,治疗的深度和范围缺乏量化指标和标志,易造成汽化不足或汽化过度,同时存在留置尿管时间长,尿路刺激症状较重等问题。利用微波、激光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楚的优点形成通道后再电切、液电清除瘢痕,手术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视野清晰。术后置尿管时间缩短,对病人损伤小。也可应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对梗阻部位先行冷刀内切开再采用滚动式汽化电刀切除尿道瘢痕。瘢痕切除面可由浅入深,创面几乎无出血,视野清晰,对于近球膜部的狭窄,滚筒式汽化电切刀的滚动式操作比电切襻的条状切割更为简便和安全。术后置尿管3~7天,近期疗效满意。 5.开放性尿道成形术: 与腔内手术相比,开放性后尿道成形术复发率低。开放性尿道成形术包括端-端吻合和替代成形术。前者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经会阴、经腹-会阴/耻骨吻合术,是公认的开放性手术中效果最好的。 (1)经会阴端-端吻合适用于球部尿道狭窄或闭锁<2~3cm经尿道扩张失败或效果不满意前尿道健康的病例,可切除狭窄部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取截石位,会阴部弧形切口,在尿道海绵体与阴茎海绵体之间锐性分开,勿损伤各自的包膜,使尿道狭窄段及其上下正常部分约2cm从阴茎海绵体上游离出来,经尿道外口插入一尿道探子,其尖端受阻部位即为尿道狭窄的远端,切除瘢痕狭窄段尿道,断端用2-0或3-0肠线间断吻合,留置尿管10~14天。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破损的组织及尿道周围瘢痕,充分游离尿道海绵体,达到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吻合。严格经会阴正中切开,前列腺两侧不做过多分离,以保留勃起组织的神经血供,不致影响性功能。阴茎悬垂部的狭窄不宜切除吻合,以免引起腹侧的痛性勃起。 (2)经腹-会阴吻合术适用于狭窄、闭锁<3cm,膜部以上高位狭窄、骨盆骨折严重移位,伴膀胱底部/直肠瘘和膀胱颈部撕裂假道等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需同时处理膀胱内病变者。术前造影发现内括约肌无功能者应用该方法行膀胱颈部修复。手术经会阴的步骤与球部尿道吻合术相同,若有耻骨上膀胱造口,可经瘘口插入一粗尿道探子,探子尖端顶于狭窄段的近端,将狭窄段向会阴切口内顶出,若未作膀胱造口,则应作耻骨上膀胱切开,借助于探子的引导。围绕探子切开尿生殖膈,充分游离尿道狭窄的瘢痕段,切除瘢痕,2-0肠线吻合,留置尿管3周,术中注意避免直肠的损伤,后尿道狭窄合并假道时,必须注意避免将尿道与假道吻合。后尿道狭窄病人造影显示狭窄段较长,正常尿道长度不足,既往多次手术失败者,可行经耻骨的尿道成形术。1962年Pierce首次用此途径于后尿道手术,包括膜部尿道的成形术,1963年Waterhouse系统介绍了用此途径施行尿道手术,故又称Waterhouse成形术,手术时先游离尿道球部至尿生殖膈,于狭窄部远侧切断尿道。再作下腹部正中切口,下缘抵阴茎根部,延伸成人字形,显露耻骨联合,切断阴茎悬韧带,结扎及切断阴茎背深静脉,游离耻骨联合,用线锯将耻骨距中线2cm处锯断,移去切除的耻骨,用金属探子从膀胱探入后尿道,仔细游离并切除瘢痕狭窄段,3-0肠线吻合,置尿管2周。此法具有显露良好,能在直视下操作的优点,术后对负重亦无多大影响,但其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术中有损伤前列腺静脉丛及痔下静脉丛引起大出血的危险,若外伤时或修补手术时内括约肌受损,也可引起尿失禁,有的术后发生阳萎,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作为一种常规的后尿道吻合方法。 6.替代成形术是利用自体阴茎、阴囊、包皮或大腿内侧的皮肤修复狭窄缺损尿道的方法,分为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适用于伴有前尿道病变、狭窄或缺损段长,合并感染、瘘管及多次吻合成形或尿道内切开失败者。带蒂皮瓣的优势在于可一期完成成形。游离皮瓣成形需4个条件:移植床良好的血供,移植物迅速吸胀贴附,迅速神经血管化,不移动有利于营养交换。皮肤移植物易被尿液浸湿,影响贴附及血供,皮肤移植多用全厚皮片,包皮及阴茎部皮肤最适合,优点是无毛发生长、薄、收缩<15%,外生殖器外的皮肤厚且收缩大,阴囊皮肤有毛发生长易形成结石且不易裁剪。膀胱黏膜与尿道黏膜上皮相同,从理论上讲是替代尿道最理想的材料,且无毛发生长适应尿液,顺应性好,黏附后可迅速从毛细血管获得营养,多于膀胱前壁取材,取下后立即置于盐水中,但有5%~15%收缩,可有憩室形成,尿道口黏膜增生是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特有的并发症。用颊黏膜修复尿道狭窄是新近推出的一种方法。常于下唇取材,根据需要可向两颊部延伸,最长可取12cm,取下后置于1∶100000的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的盐水中,口腔黏膜因为上皮厚,富含弹性蛋白,故韧性好,加之固有层薄,易于黏附及神经血管化,颊黏膜毛细血管密度高,取材方便,创伤小,愈合快,因此比用阴茎皮肤或膀胱黏膜好,Pansadoro等报道用此方法治疗球部尿道狭窄成功率达96%。 7.记忆合金支架: 本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不需留置尿管,因此排尿迅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对于其他方法不易处理的尿道狭窄有较好的效果,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吴玉伟 2020-03-10阅读量1.1万

谈自体组织尿道替代的多样化

病请描述: 原文发表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29卷第6期,作者:徐月敏、宋鲁杰尿道缺损的部位和长度是选择尿道重建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1]。临床上对于阴茎段尿道缺损或 2.5 cm以上的球部尿道缺损通常不能通过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重建尿道,而必须进行尿道替代手术[2]。因此,尿道替代是复杂性尿道狭窄、尿道下裂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尿道替代的含义非常广泛。按替代物的来源上可分为自体组织和组织工程材料两大类,其中自体组织又包括带蒂皮瓣(flap)和游离移植物(graft);按替代的方式上可分为管状(tubular)和补片(onlay);按替代的部位分为腹侧(ventral)和背侧(dorsal);按手术的次数分为一期(single stage)和多期(multistage)。现将国内外尿道替代的现状作一分析,供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宋鲁杰一、尿道替代物的选择       阴茎皮肤与尿道毗邻,无毛发生长,取材后不影响外观。早在1979年阴茎皮肤就被用于尿道替代。此后,具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McAninch提出的带蒂包皮环形皮瓣一期尿道替代手术,带蒂包皮环形皮瓣血供充足、弹性好、易于存活,采用腹侧补片进行前尿道重建,有效率达87%[3]。Barbagli[4]报道阴茎皮瓣球部尿道替代的近期(21.5月)、中期(71月)和远期(111月)成功率分别为90%、73% 和 66%,尿道再狭窄的发生率与术后时间长短有关,术后5年以上成功率保持稳定。膀胱黏膜与尿道上皮在组织学上较为接近,1947年,Memmelaar首次将膀胱黏膜用于尿道成形。1980年,国内梅骅等[5]报道改良膀胱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达95.5%,此方法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膀胱黏膜的缺点是容易发生尿道外口黏膜脱垂、尿道口狭窄;此外膀胱黏膜取材创伤较大,长期膀胱造瘘或存在膀胱炎症的患者不适合取材。基于上述原因,膀胱黏膜近年来逐渐被国外学者所废弃。       1941年Humby首次将口腔黏膜用于尿道替代。时隔50年后,Burger再次运用口腔黏膜进行尿道替代,并取得成功,此后口腔黏膜成为日益流行的尿道替代物,截至到2006年8月,英文文献报道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手术已达1353例[6]。目前,口腔黏膜被认为是尿道替代的“金标准”。口腔黏膜可取自颊部或下唇,取材部位隐蔽、创伤小,几乎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合无阴茎皮肤可利用的患者。口腔黏膜具有上皮层厚、固有层薄、韧性好和抗感染力强等特性,国外荟萃分析18项研究结果显示一期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手术成功率约为81.1%[6],成功率并不因随访时间延长而降低。然而,由于口腔黏膜材源有限,一次仅可提供长约5~6  cm、宽1.5 cm的移植片,虽然双侧或重复取材可获得较大的移植片,但会增加疼痛、口周麻木、唾液腺功能受损、张口困难、嘴唇偏斜或回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舌侧面和底面的黏膜在结构上与口腔黏膜相同,2006年,Simonato等[7]首次报道了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尿道移植物。我们自2006年底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舌黏膜尿道替代的实验与临床研究[8, 9],结果证实舌黏膜除了具有口腔黏膜的诸多优点外,取材更为便利,供区并发症明显减少。       无论是口腔黏膜还是舌黏膜仅能用于10 cm以内的尿道替代。对于12 cm以上或全尿道的狭窄一直临床面临的难题。我们自2000年开展了结肠黏膜替代尿道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 10, 11]。结果证实结肠黏膜具有材源丰富、剥离容易、有弹性、轻度皱缩和易于存活的特点。目前临床应用37例,平均随访超过2年,成功率达97%以上。结肠黏膜取材较取其他移植物创伤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宜作首选方法。然而,对初次或再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可以选用。这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获得排尿的机会。二、尿道替代的方式1. 腹侧或背侧       尿道替代按照部位分为腹侧替代和背侧替代。两种方法的优劣目前还存在争议。尿道腹侧替代的优点是狭窄段易于暴露,操作简单[12]。但替代段尿道由于缺少机械支持,术后易导致尿道憩室、尿瘘、尿滴沥及射精无力等现象。1996年Barbagli提出了背侧尿道替代术。术中将球部尿道从阴茎海绵体上游离并旋转180°,尿道背侧切开后行补片替代。此技术可使移植物从阴茎海绵体获得可靠的的机械支持,缝合固定确切,新血管易于形成,且不损伤腹侧的尿道海绵体,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术式[13]。它的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尿道与阴茎海绵体分离可能会减少尿道床的血供。研究发现两种替代方式在手术成功率及对勃起功能影响方面没有差别,但在术后尿道憩室、尿瘘、尿滴沥及射精无力的发生率方面背侧替代则低于腹侧替代[14]。  2. 皮瓣或游离移植物皮瓣和游离移植物究竟何种更适合尿道替代,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皮瓣有着可靠的血供,曾经是阴茎段尿道最为普遍的替代材料,但其组织皱缩率较高,长期随访较游离移植物更容易发生并发症[14]。尽管如此,对阴茎段尿道狭窄,由于尿道床血供相对较差,带蒂皮瓣仍然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对于复发性尿道狭窄或尿道床条件较差时,带蒂皮瓣较游离移植物更容易存活。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游离移植物是口腔黏膜,它几乎适合于所有患者,特别是无阴茎皮肤可用的患者。最近,Levine等[15]比较了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治疗阴茎段尿道狭窄和球部尿狭窄的效果,通过平均52个月的随访,成功率分别为86%和72%,差异无显著性。影响口腔黏膜尿道替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尿道床的情况。Barbagli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游离移植物和带蒂皮瓣尿道替代的成功率分别为84.3%和85.9%,两者无显著差异。口腔黏膜与阴茎皮瓣相比,虽然成功率相似,但口腔黏膜取材和尿道游离可同时进行,手术时间缩短,不遗留瘢痕,不影响阴茎外观,因此在同等情况下成为优先选择的材料。3. 管状或补片游离移植物尿道替代可分为管状替代和补片替代。口腔黏膜补片成功率(80.4%)要明显优于管状(52.7%)[6]。对于阴茎段尿道替代,管状移植物难以从尿道床获得充足的血供,因此容易导致尿道再狭窄;而对于球部尿道,尿道海绵体相对发达,血供也较为丰富,可为管状移植物提供良好的尿道床,因此成功率较高[16]。Barbagli等采用口腔黏膜球部尿道管状替代治疗了5例长段复杂性球部尿道狭窄,术后随访38个月,全部成功[17]。我们采用游离结肠黏膜进行全尿道替代亦是管状替代,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归功于结肠黏膜材源充足,组织相容性好及易于血管化等优点[11]。4. 一期或多期对于创伤、感染及经尿道操作等所致尿道狭窄,患者的阴茎皮肤、尿道板、尿道海绵体及肉膜一般均正常,此时适合进行一期尿道替代;对于尿道下裂或尿道替代术后复发的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患者,局部尿道床多存在广泛纤维化、尿瘘和感染等情况,此时二期或多期手术可能有较高的成功率[13]。我们针对前、后尿道之间的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设计了前尿道代后尿道三期尿道成形术[18]。一期将阴茎向腹侧屈曲转位,促成尿道无张力端端吻合;二期在冠状沟处离断尿道,伸直阴茎,形成尿道外口正常的尿道下裂;三期行埋藏皮条法尿道成形(Johnson二期)。此方法适于阴茎前段尚有5~6 cm以上的正常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存在,前后尿道间有长段狭窄或闭锁的病例,更适于长段尿道闭锁的患者。其优点是每期手术之间不需要长期置管,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缺点是需分三期进行,治疗周期长,对患者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5. 尿道扩建吻合术 (Augmented graft urethroplasty)对于2~4 cm的球部尿道狭窄在狭窄段切除后进行无张力端端吻合较为困难,且存在导致阴茎缩短的可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尿道扩建吻合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13]。尿道扩建吻合术是介于尿道端端吻合和尿道替代之间的一种手术方式。它强调切除狭窄段尿道后进行背侧或腹侧的尿道吻合,同时在吻合的对侧进行尿道替代。尿道扩建吻合术是在部分尿道端端吻合的基础上进行替代物尿道扩建,因此具有较高的成功率,Abouassaly等[19]采用尿道扩建吻合术治疗了69例患者,中位随访34个月,62例(90%)患者无狭窄复发。此外,尿道扩建吻合术可用于尿道重度狭窄合并临近尿道节段轻度狭窄的修复。例如一处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长度为2  cm,与其临近的尿道轻度狭窄长度为3  cm。此时将2  cm重度狭窄段尿道切除,进行一侧尿道的端端吻合,然后对3  cm轻度狭窄的尿道切开后进行移植物扩建。这样不仅减少了所需替代物的长度,而且不至引起重建后长段尿道的缩短。总之,尿道替代手术近年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选择何种材料、何种方式进行尿道替代需根据尿道狭窄的长度、位置、严重程度、局部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作为泌尿外科医生,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所有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意愿在术前、术中选择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尿道替代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Xu YM, Qiao Y, Sa YL, et al. Substitution urethroplasty of complex and long-segment urethral strictures: a rationale for procedure selection. Eur Urol 2007, 51(4):1093-1099.2.         Waxman SW, Morey AF. 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s. Lancet 2006, 367(9520):1379-1380.3.         Buckley J, McAninch J. Distal penile circular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complex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BJU Int 2007, 100(1):221-231.4.     Barbagli G, Morgia G, Lazzeri M. Dorsal Onlay Skin Graft Bulbar Urethroplasty: Long-Term Follow-Up. Eur Urol 2007, doi:10.1016/j.eururo.2007.08.0195.         梅骅. 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下裂矫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80(1):35.6.         Markiewicz MR, Lukose MA, Margarone JE, et al. The oral mucosa graft: a systematic review. J Urol 2007, 178(2):387-394.7.         Simonato A, Gregori A, Lissiani A, et al. The tongue as an alternative donor site for graft urethroplasty: a pilot study. 2006, 175(2):589-592.8.         徐月敏, 撒应龙, 吴登龙, 等. 舌黏膜尿道成形术的初步研究.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7):486-488.9.         胡晓勇, 徐月敏, 撒应龙, 等. 游离犬舌黏膜重建尿道的实验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7(10).10.        Xu Y, Qiao Y, Sa Y, Zhang H, Zhang X, Zhang J, Chen 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lonic mucosal graft for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Chin Med J (Engl) 2002, 115(8):1163-1165.11.        Xu YM, Qiao Y, Sa YL, et al. 1-stage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using colonic mucosa graft for the treatment of a long complex urethral stricture. 2004, 171(1):220-223.12.        Wessells H. Ventral onlay graft techniques for urethroplasty. Urol Clin North Am 2002, 29(2):381-387.13.        Barbagli G, Lazzeri M. Urethral reconstruction. Curr Opin Urol 2006, 16(6):391-395.14.        Dubey D, Kumar A, Bansal P, et al. Substitution urethroplasty for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various techniques. BJU Int 2003, 91(3):215-218.15.    Levine LA, Strom KH, Lux MM. Buccal Mucosa Graft Urethroplasty for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 Repair: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Stricture Location and Lichen Sclerosus on Surgical Outcome. J Urol 2007. DOI:10.1016/j.juro.2007.07.03416.        Bhargava S, Chapple CR. Buccal mucosal urethroplasty: is it the new gold standard? 2004, 93(9):1191-1193.17.        Barbagli G, Palminteri E, Lazzeri M, et al. One-stage circumferential buccal mucosa graft urethroplasty for bulbous stricture repair. Urology 2003, 61(2):452-455.18.        Wu DL, Jin SB, Zhang J, et al. Staged pendulous-prostatic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 followed by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urethra: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ong-segment bulbar and membranous urethral stricture. Eur Urol 2007, 51(2):504-511.19.        Abouassaly R, Angermeier KW. Augmented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 J Urol 2007, 177(6):2211-2215. 

宋鲁杰 2018-07-18阅读量8514

口腔黏膜纤维化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9.8
问诊量:37
复杂牙齿拔除,种植牙齿,牙痛、冠周炎、嘴唇及黏膜起泡肉芽、黏膜纤维化、舌下腺囊肿、牙龈起包、口腔肿痛、牙周炎、牙龈炎、牙齿松动、扁平苔藓、口腔溃疡、白斑、口腔肉芽、牙床肿痛等,口腔颌骨囊肿微创手术治疗,口腔尖锐湿疣,牙齿松动,缺牙、活动假牙的设计,面部肿痛,舌头长疙瘩,说话不清,张不大嘴,口腔流脓,牙根发炎,牙龈起泡,上颚起包,牙槽骨吸收,脸不对称,咬肌肥大,颊部血泡,牙齿外伤,口角炎,口臭,夜磨牙,牙列不齐,地包天,矫正牙齿,口腔癌症,牙体病,牙髓病,上颚癌、颊癌、口底癌、舌癌、上颌窦癌的综合序列治疗,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腮腺肿物、颌下腺肿物、舌下腺肿物、牙龈肿物的诊断与治疗,颌下腺导管结石微创治疗,全口种植覆盖义齿的设计与诊疗,单颗牙与多颗牙的种植修复,牙列不齐,埋伏牙的牵引与矫正,各种口腔黏膜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擅长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外科,同时对牙体病、根尖周病、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牙体牙周问题具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和娴熟的治疗经验。
评分:0
问诊量:0
口腔黏膜病系统治疗(口腔溃疡/粘膜下纤维化/扁平苔藓/白斑),无痛微创拔牙(智齿/多生牙/复杂牙),颌面颈部创伤急救,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诊疗(口腔癌/颌骨囊肿)

口腔黏膜纤维化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4万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三级医院 预约量: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