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肩周酸痛不适 > 内容

肩周酸痛不适内容

“秋膘&rdqu...

病请描述:“贴秋膘”和“春捂秋冻”的说法由来已久,都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养生的方法。但是,“秋膘”怎么贴?“秋冻”怎么冻?您真的了解吗?“秋膘”怎么贴很多人觉得现代人是不需要“贴秋膘”的,但是正确掌握秋季的进补原则,合理“贴秋膘”,对健康而言,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贴秋膘”的历史在古代,冬季可供选择的新鲜食材较少,入秋后“贴秋膘”可预防冬季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贴秋膘”帮助身体积攒脂肪,能够应对冬季的严寒低温。因此,在古代,“贴秋膘”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时至今日,即使在冬季,人们也可以随时买到新鲜的食材。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也让我们不必再依靠脂肪来完成保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秋季进行食补呢?那倒也不完全正确。现代人“贴秋膘”的理由低气温可刺激食欲气温降低以后,不少人的食欲会变得旺盛,这是因为,当人体感知到温度降低,会刺激寒冷感知神经元,进而影响促摄食神经元,以此影响人们增加热量摄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气候干燥引发各种不适入秋以后,气候会变得干燥,常常会让皮肤和黏膜因缺水而出现口唇干裂、鼻干咽痒等各种不适,同时,呼吸道疾病在入秋后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升高。因此,正确秋补以润燥,对于预防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易受病毒性胃肠炎侵扰入秋后,各类病毒性胃肠炎也较为常见,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虽然要适当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但依旧需要摄入一定的优质蛋白质来帮助机体恢复胃肠道功能。“秋膘”怎么贴才正确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针对秋季气温降低的特点,在饮食调整上应该侧重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因为优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模式,易于合成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吸收利用率高。还因为,进食优质蛋白质后会促进体表散热,人体的抗寒能力会更佳。 事实上,优质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牛肉、羊肉、鸡肉和鱼肉中,鸡蛋、牛奶、酸奶以及豆腐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可以选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比如,将鸡腿肉经水煮、撕碎、加黄瓜丝、胡萝卜丝混合,加芝麻香油、生抽、醋、盐、糖拌匀即可;将鱼经腌制入味后,上锅蒸制成清蒸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重点推荐来了:砂锅是很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砂锅的汤汁清淡,可用的食材种类丰富,如豆腐、鸡鸭肉、莲子、百合、绿叶菜、菌菇等。微凉的时节,一份热腾腾的砂锅,配一碗杂粮米饭,不仅可以补充营养,同时也非常美味。重视补水润燥入秋气温下降,人体出汗量减少,喝水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但是,秋季气候干燥,如不能及时补水,不仅会出现皮肤干燥问题,还会因为黏膜干燥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为了更加有效地补水,应尽量确保每天喝够1600毫升水。如果喝不足这个水量,可以在三餐中多安排一些流食,比如牛奶、豆浆、蛋汤、杂粮粥等,也能起到较好的补水作用。也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推荐具有润燥作用的蔬果,如梨、苹果、银耳、莲藕、荸荠等。“秋冻”怎么冻当前,正是需要“秋冻”的时节:天气渐凉,人们应该逐渐少量增添衣物,有意识地让身体接触一下微凉的环境,以强身健体。道理都懂,但是操作起来总是那么难,接下来带您一次了解清楚。“秋冻”有科学依据吗当然有。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7℃左右,这个相对稳定的体温是依赖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来实现的。但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过低时,人体的散热速度过快,而产热速度难以跟上,体温就会下降,出现毛孔收缩、牙齿碰撞、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此时,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降低,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各种疾病。而适当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以使体温调节中枢作出反应,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做出相应变化,以适应外界的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得到锻炼后,其调节的灵敏度就会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即使寒流袭来,也不致生病。“秋冻”要有度“秋冻”要冻得越冷越好吗?当然不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仲秋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凉爽却不至于寒冷,这段是“秋冻”的较佳时期。但等到十月中下旬,气温会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一般情况下,户外早晚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应该及时结束“秋冻”了。哪些部位不能“秋冻”腹部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急性胃痉挛、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建议在防止腹部受凉的基础上注意饮食:多喝热水,少吃冷食。足部足部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且,足部的皮下脂肪较少,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足部的保暖功能相对较差。然而,足部却布满了很多神经末梢感受器,其寒凉感受可以通过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与体温调节中枢产生联系,反射性地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入秋后可适时穿稍厚、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每晚还可用热水泡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颈肩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凉,不利于脑部供血。除此之外,长时间受凉,容易引起颈部肌肉组织痉挛、疼痛,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同理,肩部肌肉受凉也容易产生酸痛甚至痉挛,甚至可能会引起肩周炎,使人出现手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颈肩怕凉的人出门时可围上围巾。头部头部的皮肤薄、血管多、毛发也多,所以,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头部受凉会引发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会引发脑血管疾病。洗头后应立即吹干,头部出汗后也要避免冷风直吹。哪些人不宜“秋冻”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而冷刺激一方面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分泌较多,升高血糖;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缓慢,进一步影响微循环,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使得心、脑负荷加重,极易诱发心房纤颤、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除此之外,慢性胃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等都要避免“秋冻”,避免导致旧疾复发或加重。参考资料:[1]吕沛宛,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家庭医学,2016-10[2]王亚南,“贴秋膘”不等于吃肉,健康报,2018-47[3]向云,春捂秋冻要谨慎 冻对才健康,中老年健康,2014-09[4]吴金莲,“秋冻”部位有讲究 盲目“秋冻”伤身体,家庭医学,2012-10[5]杨璞,糖友“秋冻”四不宜,凤凰资讯报,2015-42[5]于荷,心脏病人不宜“春捂秋冻”,家庭科学,2015-10

健康资讯 2021-09-28阅读量9903

颈椎术后颈部酸痛怎么办

病请描述:  颈椎术后颈部酸痛怎么办 发表者:许鹏 许多患者朋友颈椎术后出现颈部酸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会伴有颈部 僵硬、活动不便。这是世界各国颈椎外科医生都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严重的颈椎术后颈肩痛被称为“轴性痛”或“轴性症状”,部分文献报道,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发病率可高达45%~80%,颈椎前路手术相对少一些。 我整理了一下常见的网络提问:(1)是不是内固定松动了?(2)会不会感染了?(3)是不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啊?……而常见的回答:(1)带紧颈托,严格制动少活动;(2)针灸、理疗、按摩治疗;(3)服用对症的镇痛消炎药物、活血中成药;(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5)赶紧去医院就诊吧。这些回答往往只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放松、不要过分紧张,没有外伤时,有了内固定,哪会那么容易松动移位啊! 其次,许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了,到底颈椎术后少动还是多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通过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颈肩肌锻炼”,降低了其疼痛的程度与时间,特别是颈前路术后轴性疼痛患者。具体方法:颈托保护下,缓慢微微后仰,直到感觉到后方肌肉的收缩,保持10秒钟后放松,再重复,每组12个,每次做3组,每天3次。锻炼应从术后第3天开始,可以避免肌肉过分粘连和萎缩。 另外,颈托是多戴还是少戴?传统认为,颈椎术后必须佩戴颈托3个月以上,以避免内固定物的松动或骨不愈合的发生,但是,临床观察发现,颈椎术后长时间颈托制动,会明显增加颈部肌肉萎缩、颈椎活动度降低的发生率;而且,早期去掉颈托的患者,非常少见内固定物松动或骨不愈合。因此,建议颈椎术后颈托通常佩戴3-4周,如行颈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或后路椎管成形术时,通常佩戴1周,如有明显不适,可以适当延长。同时,佩戴期间,应加强“颈肩肌锻炼”。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许鹏 2019-03-07阅读量1.1万

肩周炎久治不愈的罪魁祸首原来...

病请描述:       肩颈劳损是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合称。人背部脊椎上的督脉是主管脑部的供氧供血,当你肩颈经络不通的时候,脑部供氧供血不足容易出现一个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耳鸣,恶心,睡眠质量不好。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肩周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过去常常把肩周炎和颈椎病完全区分开来治疗,经过浊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中西医学的研究发现,肩周炎和颈椎病实际上是一个系列的疾病,也就是据大部分的肩周炎实际上是颈椎病的一个继发性表现,只是颈椎病还没有被发现而已。原因如下:       从下面的神经分布图可以看出,神经分布是有区域性的,所以西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结果应该是:一旦颈椎有问题,就一定会出现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样才能诊断为颈椎病,否则就应该是肩周炎,而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典型的颈椎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肩周炎和相关联肢体关节功能改变,也就是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等。依据如下:       1,颈椎病在干扰到相关神经时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出现典型的区域症状之前,会干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或者是释放异常信号,结果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减慢中枢神经信号的正常下达,b 扰乱运动神经指令,出现运动不协调。c 感觉信号异常,所以干扰正常感知和平衡。d 干扰植物神经功能,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影响相关区域的植物神经调节和代谢,从而出现温度调节,汗液分泌,代谢等一系列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软组织以及骨关节功能紊乱和损害。       2,肩周炎患者经过几年的病程后逐渐发展为颈椎病,所以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颈肩综合征。下图是神经不同区域的详细分布图,而实际上临床中能找到典型的神经病变症状的多数是神经已经完全受累后的表现,在损害的早期临床表现都是不典型的。       3,临床中很多肩周炎患者久治不愈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进一步检查都合并有严重的颈椎病,这些患者经过颈椎整固调整后疼痛和功能障碍会很快缓解,治愈速度明显好于单纯肩周治疗。       过去曾经总结的颈椎病和肩周炎的区别,实际上是颈椎病病变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疼痛性质及伴随症状,颈椎病的疼痛常为麻痛、灼痛、放射性痛,多向手部放射,无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伴颈项疼痛不适和颈项僵硬及颈项活动障碍,上肢及手指麻木疼痛,有时发麻的手指有感觉障碍。肩周炎在活动肩关节时,可诱发钝痛、酸痛,疼痛限于肩部,伴随肩关节的功能障碍,突出的是上举、外展和旋转动作受限,无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  2、肌肉萎缩;颈椎病表现为肩、臂、手等上肢肌肉皆可萎缩,但以手部内在肌肉萎缩多见;肩周炎在肩周围的肌肉可有萎缩,如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等。  3、肩痛、颈椎病以颈项肩背疼痛不适为主,上肢上举抬高疼痛反而减轻,牵拉下垂时疼痛加重,疼痛为神经根性,多伴有放射性的手指麻木或麻痛。肩周炎以局限的肩痛为主,肩臂上举、外展和旋转运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特征,不能向患侧侧卧,多于夜间疼痛加重,无手指麻木的症状。  4、压痛点、颈椎病在肩部无压痛点,肩背及颈项部有压痛,如椎旁肌、项肌在枕骨附着处,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大小圆肌等处可有压痛点。肩周炎以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在肩部的压痛点和沿三角肌前后或三角肌肱骨段压痛点最为常见,冈上肌腱通过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等处可有压痛点,个别病例在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处有压痛点。      只有个别患者是原发性肩周炎,比如直接或者是间接损伤导致,只不过现在很多继发性肩周炎都被诊断为原发性肩周炎进行局部治疗,二忘记了颈椎这个罪魁祸首,胡洛了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当你发现肩周炎的时候,建议您进行一下颈椎检查,通过无创的颈椎正骨调整,恢复颈椎功能后,肩周炎治疗就迎刃而解了。       意见建议:出现不适症状后应及时到专科医生处正确分辨身体的疼痛症状。未确诊前不宜进行自我治疗或用药。整固需要到正规医院,不建议去非医疗机构实施。       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7-11-05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