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睡眠打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空气不能自由出入鼻腔时,鼻腔周围的组织就会颤动,引起打鼾。如果睡觉时舌头的位置太靠后,人也会打鼾。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打鼾,不过,对有些人而言,打鼾长期持续发生,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打鼾有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造成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鼻腔狭窄,往往是因为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肿大;另一种是咽喉狭窄,与扁桃体肥大、咽部软组织肥大有关。引起这些病症并导致打鼾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饮酒、吸烟、怀孕、年纪增长、过敏、空气干燥、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等。 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往往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单纯性打鼾”,表现为长期打鼾,鼾声均匀有规律,几乎每次呼吸都会打鼾。这类情况通常不用治疗,更建议大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改善打鼾,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多加锻炼减轻体重、改变睡姿、保持干净的睡眠环境、锻炼喉咙加强上呼吸道肌肉力量、治疗鼻塞等。 建议单纯性打鼾者别仰睡、改侧睡。侧睡时,舌头和软组织会向前或两边落下,解放出更宽阔的呼吸道,改善打鼾情况。可以使用身体枕来辅助保持侧睡睡姿。 仰睡时建议用枕头将头垫高,这样能让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更靠前,呼吸更加顺畅。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来缓解打鼾。如果打鼾者有肥胖的问题,脖子周围的组织更多,导致呼吸道受到的阻碍更大,会使打鼾声更响亮、持续时间更长。这种方法对那些胖起来之后才打鼾的人来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建议通过减少摄入烟酒或戒烟戒酒来改善打鼾。饮酒可以直接加重打鼾,还会通过增重间接加重打鼾。尤其要注意:避免睡前几小时内饮酒,睡前饮酒会导致呼吸道松弛,在睡眠时发生震颤,从而引起打鼾。 第二种长期打鼾情况表现为鼾声不均匀也不规律,断断续续的,一阵停一阵打。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患者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阻塞气道。OSA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它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会引起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让认知功能减退。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需注意,OSA患者饮酒的话,会导致呼吸暂停的时间延长,加重伤害。总之,在打鼾这件事上,喝酒就是凶手。 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口腔矫正器、手术、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治疗打鼾。 口腔矫正器借助外力撑开鼻腔、推前下颌、拉拽舌头或闭上嘴巴,以此来让气道稳定通畅。在众多种类的矫正器中,通过让下颌骨前伸的口腔矫正器被推荐程度最高。不过佩戴矫正器可能舒适度不高,尤其是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腔干燥、下颌关节疼痛、面部不适等问题困扰,使用矫正器需要时间来适应。 如果打鼾与上气道狭窄有关,而这个狭窄是局部的,那么上气道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切除明显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 如果上气道狭窄不是局部的,目前有一些针对此情况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它是一种咽喉整形术,通过收紧并修剪咽喉多余的组织来改善打鼾。另一种称为双颌前移术则将上下颚向前移动,从而帮助打开气道。还有一种是射频组织消融术,利用低强度射频信号收缩软腭、舌头或鼻子组织。 ‼需注意,这些手术的有效性各不相同,效果维系时间较短,且产生的反应可能难以预测,需谨慎选择。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最好用的缓解严重打鼾的方法,最常用于治疗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治疗打鼾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打鼾背后隐藏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阻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CPAP是通过无创呼吸机保持气道内压力撑住上气道,不让气道发生塌陷(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打通阻塞,也就维持住了呼吸顺畅,明显减少打鼾。 无创睡眠止鼾呼吸器 ‼ 口呼吸贴止鼾 慎用 可能让人缺氧窒息 我们已经知道,打鼾是因为呼吸不畅,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鼻子无法满足呼吸,得靠张开嘴巴来加大呼吸量。而口呼吸贴只会让呼吸变得更加不畅,嘴巴被封住,吸进的氧气减少,最后就可能因为氧气不足而憋醒。更糟糕的不是憋醒,而是窒息!网络上不乏因口呼吸贴险些缺氧的新闻出现。 所以,口呼吸贴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还会带来危险,打鼾者应慎重使用。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438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4-03-08阅读量1117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4-01-19阅读量1167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一、术后开机时间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二、正式开机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三、开机后程控途径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上门程控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二)医院程控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三)自助程控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四)远程程控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四、开机后程控方法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二)对症处理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2、刺激副作用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10-30阅读量1570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在胡小吾好 大 夫在线网站健康号上有这方面教程,大家随时可以学习(见第九章)。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10-25阅读量1191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一、术后开机时间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二、正式开机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三、开机后程控途径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上门程控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二)医院程控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三)自助程控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四)远程程控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四、开机后程控方法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二)对症处理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2、刺激副作用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9-19阅读量3256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在胡小吾好 大 夫在线网站健康号上有这方面教程,大家随时可以学习(见第九章)。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9-08阅读量1404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在胡小吾好 大 夫在线网站健康号上有这方面教程,大家随时可以学习(见第九章)。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8-22阅读量2416
病请描述: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特约沪上神经内科中西医方面专家,就如何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各抒己见。吞咽有困难需进食流质帕金森病病人吞咽困难和流口水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食物和药片在口腔内停留、转动和咀嚼困难,可能会出现呛咳。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导致舌头运动减少,咽部不能提升,吞咽反射减少和咽部蠕动减少。少数老年病人可伴发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影响到脑干的延髓,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外,由于病人不能自动吞咽唾液,大量的唾液储留在口中和喉部,还会影响发声。病患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和汤等。服药时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流质或药片送到舌根处,让病人自己吞咽,心不要急,要慢慢来。也可给病人一根吸管让其伸入口中,自己做吸吮动作。进半流质时,须少量,反复咀嚼,吞下一口再吃下一口。若病人确实无法完成吞咽动作,那么只能经鼻腔留置胃管,定时注入药片、水和营养物质等。待病情稳定,出现吞咽功能时,再拔胃管让其自己进食和服药,原则上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常规饮食。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调配也非常重要。因为,患病者多数为老年人,有的同时还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其他突变,所以原则上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多食动物脂肪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要进行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还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和皮、肥肉等。炒菜可用豆油、菜油、芝麻油等,因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转化为胆汁酸,可起到降低胆固醇、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另外,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病人在平常的饮食中可多吃些鱼、瘦肉、蛋清及豆制品等,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还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及钾、镁等微量元素(糖尿病者要控制糖摄入),其中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钾和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含碘丰富的如海带、紫菜、虾米等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海鱼、蕈类(如香菇、花菇、草菇等)、洋葱、大蒜、姜、芋艿、荞麦、燕麦、花粉等,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食盐一天控制在3-5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加量),盐中成分主要为纳离子,量太大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还可增加血粘度,使血压升高,对有高血压病者不利。此外,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用粉碎机打碎后加蜂蜜冲服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平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包括兴奋神经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等。多摄入纤维素预防便秘便秘在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比较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一半以上,这与患病后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有关。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中积聚,不仅会由于粪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外,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中毒症状。此外,便秘还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直接影响药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入血。帕金森病患者要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关键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要吃足够的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水。水分和纤维素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畅。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肠道内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然后体积膨胀许多倍,形成体积较大而松软的粪团,可以促进肠蠕动,容易唤起排便反射,使人产生便意,及时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缓解痔疮和肛裂的症状。另外,纤维素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尤其是有带有叶子或茎杆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饮水和吃纤维素一样重要,纤维素如没有水浸泡,仍然是干且硬的,可能会更糟。所以,每天至少应喝4至8杯水,还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饮料。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夜晚入厕避免摔倒引发骨折长期用多巴胺的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是指这个病人在吃药两三个小时以后,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改善,但是症状会在下一次吃药之前提前一两个小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吃了药好,过一段时间就又不好了,帕金森患者晚间多醒,而且许多患者每次醒后都上厕所,如果此时出现“剂末现象”,就很容易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一旦跌倒便可能引起骨折,运动能力就更受到影响。因此,帕金森患者在夜间起床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如果可能的话,睡在带卫生间的卧室,便桶旁最好安置把手,或床旁放置便盆。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地砖必须防滑,不要在室内地板打蜡,潮湿后尽快擦干。此外,浴室对像帕金森病患者这样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将坐浴和淋浴相结合,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还可以在浴缸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设施,比如长条状或一整片的橡胶垫,浴缸处最好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中药与针灸双管齐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有阴虚内动、气血不足,血瘀阻络、痰浊阻滞等。对此有以下四种中药疗法:★对于阴虚内动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因此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大多选择定振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裁治疗。★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因此要益气养血。一般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来说,病人由于气虚耳无以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瘀血,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推拿嘎等治疗。★对于痰浊阻滞型患者来说,治疗目的以化痰通络为主,一般用导痰汤、涤痰汤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疗法,即多种方法选择使用或交替使用。中药针灸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提高了疗效。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对中药与针刺、针刺与艾灸、头针与体针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帕金森外科治疗方法: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后该病治疗的最大进展,长海医院医院1999年开展该项目,接受手术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效果。费用相对较高。毁损术治疗: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术后不排除出现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可能。现在各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此方法。
胡小吾 2023-05-04阅读量1492
病请描述: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OMD) 是一种罕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表现为下颌、面部和舌头持续或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患有 OMD 的人可能会向牙医或全科医生提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下颌或面部疼痛、磨牙症、下颌半脱位或脱位,或下颌颤抖),或者可能被转诊给颌面、耳鼻喉科或头颈专家。许多临床医生不了解这种疾病,这可能导致诊断延迟、不必要的并发症和不适当的治疗,重要的是不要错过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因为它可以通过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口腔矫治器和深部脑刺激来成功控制。 发病年龄通常在45至70岁之间,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1.3-2:1。据报道,患病率为 6.9/100 000,发病率为3.3/1 000 000。 包括 OMD 在内的肌张力jQuery18101482208915366079_1682214066755障碍通常被认为由于漏诊和延误诊断而被低估,这可能部分是因为临床医生的知识有限,通常诊断延迟为1-6年。 病因是什么? 大多数成人发病的肌张力障碍是原发性和“特发性”,没有具体原因。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是由潜在疾病引起的,可能是遗传的(已知的遗传起源)或获得性。 获得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外伤性和围产期脑损伤、脑干疾病(如缺氧、中风、肿瘤或多发性硬化),以及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人们认为,大多数肌张力障碍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感觉运动回路内的抑制丧失、感觉运动整合被破坏和适应不良的稳态可塑性,这会导致肌肉变得过度活跃。 OMD症状的临床特征 由于OMD可以伪装成其他几种牙科和医学疾病,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常见的症状是磨牙和磨牙、牙齿断裂和折断、下颌和面部疼痛、流口水、颞下颌关节 (TMJ) 半脱位或脱位,以及舌头和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患者可能会非特异性地抱怨面部和咀嚼肌的肌肉紧张和疲劳,并且头痛、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也可能很突出。 在OMD患者发病之前,可能有间歇性、不自主运动的病史,这些运动涉及干扰说话和进食的下颌肌肉组织。有许多典型的肌张力障碍的特殊特征,在病史上询问它们是有用的(特别是“什么使它变得更糟?”和“什么使它变得更好?”)。 不自主运动往往会使OMD变得更糟:这些可能是下颌肌肉组织的局部(例如,说话时下颌震颤)或身体远端部位(例如,下颌仅在行走时才会偏斜)。有时症状是特定于任务的,仅在某些活动中出现,例如,仅在说话时而不是在唱歌时。矛盾的是,在某些人中,诸如咀嚼或将舌头移动到某些位置等自愿运动可能会减轻或暂时停止他们的症状;这种被称为“姿势拮抗”或感觉技巧的临床特征是肌张力障碍的特征。询问职业史很重要,因为专业和高度练习的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演奏者的OMD发病率增加,即所谓的“口气肌张力障碍”。 它可能会特别出现在乐器的吹嘴周围形成密封的问题(“特定于任务”),或者可能会在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来,例如,说话时缩回嘴唇,或在休息时自发地做鬼脸。 体征 在OMD中,下巴和面部肌肉、舌肌或舌头肌肉或组合的收缩是持续的和有规律的(在同一方向上)。它们通常是“扭曲的”,并且通常会因自愿运动而加剧。有时会伴随下颌、舌头或嘴唇的震颤,或受影响的肌肉肥大。异常的不自主肌肉运动会干扰正常的口腔功能。它们通常会导致“姿势”,这被视为下巴的不自主打开或关闭,或者向前或横向拉动和扭转下巴。 亚型取决于受影响的肌肉,可按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式分类:咬合(闭合)、张开、偏斜或下巴偏斜,或舌头不自主地伸出。 颞肌、二腹前肌、咬肌和翼外侧肌通常受累,触诊时它们会变得柔软。收缩本身可能是缓慢的或迅速的、偶发的(仅发生在某些位置)或连续的,有时可能发生在一天中的某些时间。这会使诊断变得困难。如果患者试图抵抗运动,则可能会看到额外的“溢出”运动,为了减轻这些运动,应在放松和自主运动期间评估。 张力障碍性痉挛可以以多种方式出现,可能表现为鼻部收缩、面部表情、嘴唇撅起或吸吮、舌头运动障碍、嘴角回缩和颈阔肌痉挛。OMD有时是节段性的,与颈部或肩部肌肉的肌张力障碍(颈肌张力障碍)、眼睑(眼睑痉挛)、上面部肌肉或喉部(痉挛性发音障碍)有关。 当出现眼睑痉挛和上面部肌肉痉挛时,称为梅格综合征。偶尔它可能是多灶性的,例如,一个从青年时期就有“作家痉挛”(手部局部肌张力障碍)的人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出OMD。询问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张力障碍的先前或长期症状是有用的,因为他们可能不是自愿的,但它们的存在增加了新的下颌骨症状由OMD引起的可能性 诊断 OMD的诊断是复杂的,因为它以各种形式和严重程度呈现。诊断基于个人信息、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肌内肌电图 (EMG) 确认。OMD患者通常由神经科医生诊断并意识到他们的问题。鉴别诊断包括 TMJ 疾病(如磨牙症或自发性髁脱位)、面肌痉挛和心理障碍。 OMD的症状会因情绪因素而恶化,这也是延误诊断的原因之一。 治疗 药物:目前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的各种药物疗效的循证信息不足。然而,抗胆碱能药物、巴氯芬、苯二氮卓类药物、抗帕金森药物、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和锂是一些用于管理OMD的药物。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被认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大脑重塑,从而减少肌张力障碍运动。 这种反应在音乐家中得到了很好的认可。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 (BoNT) 注射:BoNT注射液是治疗OMD的一种有前途的疗法,它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毒素,可阻止突触前连接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导致骨骼肌的暂时化学去神经支配。如果以EMG为指导,BoNT注射可以留下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延长BoNT注射之间的间隔。BoNT注射主要依赖于技术。根据治疗剂量的不同,预计会出现下颌无力或震颤、失去微笑和吞咽困难等副作用。oNT 可能具有免疫原性,一些患者在多次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性无反应。据报道,BoNT治疗舌肌张力障碍时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问题和过度肌肉无力。 深部脑刺激(DBS):深部脑刺激手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与治疗肌张力障碍,对于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OMD,可以通过对苍白球或丘脑底核进行深部脑刺激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OMD) 的特征是下颌、面部和舌头持续或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导致姿势异常,有时还会出现震颤。下颌肌肉不自主的、重复的、有规律的收缩,随着自主动作而恶化,应怀疑OMD。颞肌、二腹前肌、咬肌和翼外肌通常受累,触诊时可能肥大和触痛。OMD 可以通过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口服药物、物理疗法和深部脑刺激来成功管理。
潘宜新 2023-04-24阅读量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