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苔薄黄 > 内容

苔薄黄内容

中药治疗咳嗽速效医案3则

病请描述:医案1:同学儿子在沪工作,干咳1周,中山做了好多检查,止咳药都用了,花了几百块钱,无效,严重影响睡眠,于是想试试中药,除了干咳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舌苔水滑,考虑少阴伤寒夹水饮内停上逆所致,开始用的小青龙合剂,白天咳嗽明显好转,夜间仍旧咳嗽不止,仍考虑寒饮内停,给于大剂量苓甘五味姜辛夏,因同时伴有口咽干燥,有化热趋势,加生石膏,射干,僵蚕,一付喝完,夜间咳嗽就明显缓解,睡觉也安稳了。夜间咳嗽的中医病机如何考虑呢?饮为阴邪,夜间阳衰阴盛,水饮冲逆上焦所致。西医首先考虑咳嗽变应性哮喘,指南推荐首选吸入复合制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不是所有的干咳都属于阴虚肺燥,寒饮上冲也可以导致干咳,也可以没有泡沫样清稀痰。对于寒饮内停凌肺引起的咳嗽,西医激素,抗生素,止咳化痰药效果远不及中药来的快。 医案2:年轻女性,慢性咳嗽3月余,怕冷,出汗少,夜间,晨起咳嗽多,痰多,色黄,粘稠,伴有咽痒,大便稀,夜尿多,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无力,也是李发枝教授临床经验,给于御寒汤加千金苇茎汤加减,7剂,昨日来复诊,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御寒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原方所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由黄芪、人参、炙甘草、羌活、防风、白芷、升麻、苍术、陈皮、佛耳草、款冬花、黄连、黄柏等药物组成。东垣学说,立足于脾胃内伤,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气虚下陷、阴火上冲等一系列兼证,治疗多以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为主,御寒汤也不例外。 医案3:15岁男孩子,咳嗽1月半,不分昼夜,遇冷加重,咽干痒痛,鼻塞鼻干,脉弦滑,麻杏石甘+小柴胡汤+射干,僵蚕,服用1周咳嗽已消。鼻塞鼻干,脉弦滑为痰热蕴肺,给予最常用的麻杏石甘汤加减。另外对于咳嗽有黄痰的肺病,还可以用千金苇茎汤、上焦宣痹汤以及甘露消毒丹,具有显著的疗效。麻杏石甘汤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刘宝君 2021-04-19阅读量1.5万

小儿过敏性湿疹验案一则

病请描述:小儿过敏性湿疹验案一则 熊XX,男,6岁 2019年6月27日初诊:自小发奶癣,3岁时有哮喘病史,后经治疗好转。从小2、3个月时就开始发过敏性湿疹,对尘螨,海鲜等多种蛋白质过敏,至今6岁皮肤已经变得干燥,粗厚,瘙痒难耐,尤其是四肢肘膝踝等关节折缝处更加严重。口干,舌红苔黄厚腻,舌尖红,稍水滑。胃纳可,大便稍干,小便淋漓不尽。夜寐一般,受到瘙痒影响。 病:小儿过敏性湿疹 辨证:湿热化毒 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荆芥9防风6白芷6生地榆9炒槐花9芦根15白茅根12银柴胡6软滑石12生甘草9金银花9制乌梅6石斛15柴胡9淡黄芩9赤芍12北沙参12丹皮6凌霄花9生地9。七剂。 2019年7月9日二诊:口干好转,皮肤仍瘙痒、粗厚,干燥略有好转。舌红苔黄腻,舌尖红,厚略减。近期略有发热38.2℃,咳嗽,胃纳一般,大便稍干,小便淋漓不尽,夜寐一般。 处方:6月27日初诊方去滑石、生甘草,加浙贝母15板蓝根6蒲公英15。七剂。 2019年7月18日三诊:皮肤转润泽,痒尚有,粗糙厚好转。胃纳一般,大便不爽畅,小便改善。夜寐不佳,舌红苔黄腻。 处方:6月27日方去柴胡、黄芩、制乌梅,加薏苡仁15苦参6合欢皮15制厚朴6。七剂。 2019年8月6日四诊:身痒略有减轻,皮肤明显转润泽,粗厚大为改善,大便不规律,时干时稀,小便黄,稍有淋漓不尽。胃纳可,夜寐一般。舌红苔黄厚腻,舌尖红,右脉细数,左脉沉细数。 处方:荆芥9防风6白芷6生地榆9白藓皮12白蒺藜9白僵蚕12白茅根15芦根15生槐花9滑石12甘草6生地15赤芍15丹皮9玄参15苦参9北沙参15凌霄花9石斛12。七剂。 2019年8月15日五诊:皮肤已较为润泽,皮肤瘙痒明显减少,大便稍干,脚偏凉,胃纳可,小便稍频数。 处方:8月6日方加皂角刺9。七剂。 按:小儿过敏性湿疹是宝宝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自觉剧烈搔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病因较复杂。多由于某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其他影响因素亦多,因而与接触性皮炎不同,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部及皮肤皱褶部如颈后、肘内侧、腘窝,也可累及全身。湿疹的外形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一般常由面部开始,常流黄水,可形成水疮,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痂盖。湿疹痒得厉害,所以宝宝经常烦躁不安,不断搓擦搔抓,容易出血,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脓疤或脓痂。 小儿过敏性湿疹是遗传性过敏体质对环境中某些因素的过敏反应。这种小儿常伴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气管炎、荨麻疹等疾病;多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出现,早的生后1~2周即出现皮疹,主要发生在两个颊部、额部和下颌部,严重时可累及胸部和上臂。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可出现水疱、脓疱、小糜烂面、潮湿、渗液,并可形成痂皮,痂脱落后下面是糜烂面,愈合后成红斑。约数周至数月后水肿性红斑开始消退,糜烂面消失,皮肤干燥,呈现少许薄痂或鳞屑。 小儿湿疹症状主要表现在:①皮肤很痒及干燥②红玟色的鳞屑③病发的部位通常都是对称的④通常病发在面部,继后伸延到颈、手及脚的内折部位⑤严重的,皮肤会抓损而有伤口⑥长久病发的皮肤部位会逐渐增厚⑦手脚有裂纹,下眼脸有皱折,嘴角有破裂。 本案患者是非常典型的小儿过敏性湿疹,临床最明显的几个特点,是痒,干,燥,粗,厚。这是湿热之毒日久化燥伤阴的表现,因此治疗上以凉血解毒,养阴清热为主,开始少量兼以祛风,这点非常重要需要指出,因为临床一般都知道使用祛风药治疗瘙痒是常法,但由于患者日久化燥,此时若起手就重用祛风药,必然加重干燥的情况,因为风胜湿则干。所以开始以凉血解毒,养阴清热为主,经过几周治疗后,患儿皮肤明显转润泽,但瘙痒改善不大,此时再逐步加大祛风燥湿止痒之药,同时保持养阴清热,凉血解毒药的存在,逐步收到皮肤干燥转润泽,粗厚变细腻,瘙痒明显减少的疗效。 同时需要叮嘱患儿保持双手的清洁,避免搔抓,以免感染,不能用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减少洗澡时间和次数,每周最多洗3次澡,时间不超过5分钟。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8℃温水沐浴为好,提倡每日沐浴一次,不要用碱性过强的浴液和香皂。别让孩子去含氯的游泳池或含盐分的水(海水)中游泳。已患了湿疹的孩子,应避免或减少食鱼、吓蟹等海味品和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给患儿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特质的食物,这样可以调节婴幼儿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饮食多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苋菜、荠菜、马齿苋、冬瓜、黄瓜、莴笋等,少食鱼、虾、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水、鲜果汁、西红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杨枝青 2019-08-16阅读量9304

日照性皮炎(日光性皮炎)验案...

病请描述:日照性皮炎验案一则     日照性皮炎,亦称日光性皮炎,晒斑,为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本病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儿童、妇女、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其反应的强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有关。本病的作用光谱主要是UVB(户外紫外线),正常皮肤经紫外线辐射使真皮内多种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炎症介质,使真皮内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     春夏季节日晒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在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随后红斑颜色见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轻者2~3天内痊愈,严重者一周左右才能恢复。个别患者可伴发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日晒面积广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甚或心悸、谵妄或休克。     本案患者发病情况较剧,经较强户外光线照射后发病,经多方治疗,数月后面部皮肤仍然干痒烫不适。笔者经一次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某女,41岁,2018年9月27日初诊:自述数月前外出旅游,日光照耀较多,致面部发日光性皮炎,面部痒干烫,经多方西医中医治疗无效,因为之前一次久治不愈的咳嗽来予处门诊效佳,所以这次想到来我门诊试试。舌红苔黄薄腻,左脉稍数,右脉细滑稍数。胃纳可,二便可,夜寐可。 病:日照性皮炎。辨证:风热外袭,内有热毒。治以祛风清热解毒。 方:桑白皮15枇杷叶15(包)淡黄芩9僵蚕12生地12赤芍12丹皮6夏枯草25白蒺藜12小蓟12蝉衣6冬桑叶15防风6生贯众15牛蒡子9金银花9连翘15芦根15桃仁6红花2百部15瓜蒌皮15白芷6六月雪9毛冬青9。十四剂。 后复诊告知,十四剂后,面部不痒诸症皆愈,且皮肤更白更亮,水滑娇嫩。

杨枝青 2019-01-08阅读量5736

遗精正常吗?

病请描述:    虽然每个成年男性都经历过初次梦遗的羞涩或慌乱,但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情况下的遗精是正常的,什么情况下是不正常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遗精?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现象。其中梦而遗精的称“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状态下精液流出的称“滑精”。 男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便会有梦遗现象,即《黄帝内经》所言“天癸至”。一般初次梦遗的年龄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岁甚至十六岁不等。 遗精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主要从遗精频率、遗精伴随症状、遗精时的状态等来鉴别区分。 生理性: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分居,长期无性生活者(亦无手淫者),一个月遗精1—2次属于生理现象,是正常的。 病理性:这种情况,中医解释为“精满必自溢”,将身体比作水杯,水杯里的水满了,自然会流出来。 遗精次数过多,平均每周2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理性遗精,是不正常的。 中医讲疾病“本于阴阳”,这种病理性性遗精,可解释为“阴阳失衡”。同样将身体比作水杯,水未满,杯却倒,水也会洒出来。 中医角度,将病理性遗精分为以下证型:   1、君相火旺证 梦而遗精,少寐多梦,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清心泻肝。    2、湿热下注证 遗精时作,伴小便黄赤,热涩不畅,口苦而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清热利湿。    3、劳伤心脾证 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 治宜:调补心脾,益气固精。   4、肾气不固证 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面色㿠白,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治宜:补肾固精。

叶臻 2018-05-02阅读量1.2万

支气管炎咳嗽用药

病请描述: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是大多数人对支气管炎的用药要知之甚少,到底支气管炎该怎么用药,单单的咳嗽就是支气管炎吗?咳嗽药又能对支气管炎有作用吗?带着这些问题,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一、根据不同的咳嗽情况来合理选择治疗用药。1.支气管炎病人可以喝棕铵合剂吗?支气管炎病人经常会喝棕铵合剂(复方甘草口服液),这个药咳嗽时可以用吗?棕铵合剂,有时又叫复方甘草合剂,又叫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从《中国药典》上记载的复方甘草合剂的具体成分有甘草浸膏、酒石酸锑钾、愈创甘油醚、复方樟脑酊,辅料(浓氨溶液、甘油、乙醇、水),其中由于酒石酸锑钾的心脏、肝肾毒性,以及它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转变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锑,故在2004年以后版本的《中国药典》中,剔去了酒石酸锑钾的成分,并将新配方命名为“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原“复方甘草合剂”被禁用。这个药价格便宜,在药店、医院普遍有卖,广为咳嗽患者使用。那么棕铵合剂真的有这么神奇疗效吗?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复方甘草合剂的有效成份:甘草浸膏:甘草不是中医的专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医者已经发现了甘草的药用价值。甘草浸膏的作用是外周的黏膜保护性镇咳剂。酒石酸锑钾:以前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因其毒性,1985年以后即从《中国药典》除名。在这里和氯化铵一样起到恶心性祛痰剂的作用。愈创甘油醚:又名愈创木酚甘油醚,同样也是恶心性祛痰剂;有刺激和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故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肠炎和肾炎患者。复方樟脑酊: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的成分里还套了一个“复方”,其实复方樟脑酊的组分是:阿片酊、樟脑、苯甲酸、茴香(八角)油,是镇咳和止泻药。大家都知道阿片的主要成份是吗啡,有中枢性镇咳作用。《药典》规定本品每1ml中含无水吗啡为0.0765-0.104mg。目前在市场上有的氯化铵棕色合剂,其主要成分为:每100毫升含氯化铵3克,有的制剂中没有甘草浸膏、愈创甘油醚、复方樟脑酊,止咳效果较差,大多数制剂放甘草浸膏、愈创甘油醚、复方樟脑酊,止咳化痰治疗较好,需要医生鉴别后开处方给患者服用。       了解了棕铵合剂的成份和药理作用,现在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该药适应证,从其成份可以看出,棕铵是一种症状缓解剂。适合用于急性咳嗽或咳嗽急性发作时的短时缓解症状。该药禁忌症有哪些呢?如果遇到反复咳嗽患者,属于是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因主要包括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变异性咳嗽(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变应性咳嗽等。对于这些病人单独使用棕铵合剂很多时候是不够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胃食管反流病病人),不该使用。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止咳药物,应该由医生决定,医生应首先熟悉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根据不同的咳嗽情况来合理选择治疗用药。       2.发生咳嗽,病人该怎么办呢?咳嗽是到呼吸科就诊病人常见的主诉不适症状,棕铵合剂是一种症状缓解剂。适合用于急性咳嗽或咳嗽急性发作时的短时缓解症状。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因主要包括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变异性咳嗽(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变应性咳嗽等,棕铵合剂不适用,即使感冒初期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咽痛时,伴有轻度咳嗽、咳痰时,棕铵合剂也不是首选用药。毕竟棕铵合剂是一个辅助用药。碰到咳嗽者,还是要知道患者除了咳嗽之外,咳嗽多长时间了?还有什么不适症状?比如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痰、咽痒、咽痛、胸闷、气喘、发热吗?咳嗽在白天重还是晚上重?是干咳嗽还是咳痰,咳痰是泡沫样还是粘痰?是清色痰还是黄痰?等等,一般建议患者向医生在线咨询或者上医院就诊,检查基本血象如血常规、血C反应蛋白后可以判断是否感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当然这个其他原因导致,既要看血象检查,又要依赖医生对你的详细问诊和面诊时的望触叩听,让医生为你合理选择用药。       3.发生咳嗽,就用止咳药可以治愈吗?千万不要见咳止咳,只用止咳药物。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要用抗病毒治疗药物作为治疗咳嗽的主要药物,细菌感染导致的咳嗽,要用抗生素治疗药物作为治疗咳嗽的主要药物。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常用西药有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中药有多种药物抗病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贯众、蒲公英、板蓝根、黄芩等。抗生素药物更是不少,而且是医生处方用药,一定要让医生给你正确建议使用抗生素。在抗病毒、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止咳药物。       二、如何诊断咳嗽的原因、如何用药,应该交给你信任的医生来给你诊查和选择用药。       4.如何选用止咳药物呢?期间选用止咳药物,也要根据有痰没有痰选用止咳药物,干咳嗽没有痰,一般不要用化痰药物,比如必嗽平、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棕铵合剂等不适合用,适当可以用右美沙芬、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或者含有罂粟壳的药物建议少用、不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因为见咳止咳不是治疗根本,感染控制后咳嗽会好转,咳嗽本身就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一般不要用镇咳药物。有痰,如果是泡沫痰,必嗽平、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棕铵合剂促进痰液的止咳化痰药也不适合使用,相反上述治疗干咳嗽的药物可以酌情使用。有痰,如果是粘稠痰,则是必嗽平、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棕铵合剂的适应症。       5.为什么咳嗽后用药,好久不能治愈呢?上述正确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咳嗽在7-10天后会痊愈,但有一部分患者咳嗽迁延不愈,有时到3周左右痊愈,有时候到2个月左右痊愈,有时超过2个月,长期慢性咳嗽。这种咳嗽仍然要在医生诊治后用药,血常规、血沉、血C反应蛋白最好适时检查一下,以判断是否还要用抗生素,必要时肺部CT检查。如果的确排除肺部特殊病灶导致的咳嗽,3-8周的咳嗽为亚急性咳嗽,8周以上的咳嗽诊断为慢性咳嗽,这时更要注意对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变异性咳嗽(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变应性咳嗽等的鉴别诊断,这里要提醒的是,在急性期咳嗽(3周之内的咳嗽),也要注意对上述疾病的鉴别,越早鉴别,治疗针对性越强,很多咳嗽,感染因素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素并存,医生问诊越仔细,治疗效果越佳。       对于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变异性咳嗽(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变应性咳嗽,明确诊断后,一般可以给予针对性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这里对用药不再赘述。如何诊断咳嗽的原因、如何用药,应该交给你信任的医生来给你诊查和选择用药。6.有的咳嗽会用到激素治疗,合适吗?还有更加顽固的咳嗽,当医生通过各种检查给予诊断咳嗽原因后,仍然临床上有许多咳嗽看不好,这时有些医生会进一步诊查,会给患者选择更多的治疗咳嗽的办法。比如选择吸入激素治疗,有些患者常常对激素有担忧,常常拒绝用药,激素虽然有许多副作用,患者还是要信任医生,医生会权衡利弊让激素戴着镣铐起舞,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当然选用激素治疗咳嗽有其适应症。       三:关键要医生给你看舌苔、搭脉象,辨证论治正确,才能有效治疗你的咳嗽。    7.咳嗽用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急性期开始咳嗽,正确选用中药治疗,本身就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比如有的患者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咽干、全身酸痛、鼻流清涕等病症,尤其是在感冒初起时,选用含有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既治疗了感冒,又治疗了咳嗽。而且这样的药物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很多情况都不需要服用其他感冒咳嗽药(包括抗病毒西药、抗生素等)就可以痊愈。有的患者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选用含有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既治疗了感冒,又治疗了咳嗽。而且这样的药物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流行性感冒期间,该药的治疗作用并不比抗流感病毒化学药品奥司他韦的治疗作用差,甚至在改善不适症状上更有优势。有的患者表现肺燥有痰,痰热内结,稠厚较粘,咯痰不利,上气喘促,不得安寐,选用含有麻黄(炙)、甘草、苦杏仁、桔梗、瓜蒌皮(炒)、前胡、枇杷叶(炙)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等等。急性期选用治疗咳嗽药,建议不要服用口感好的蜜炼型止咳类糖膏。      8.久治不愈的咳嗽,用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临床上仍然有许多各种办法治疗后,不能临床治愈的咳嗽,这时有掌握中医学知识的医生会给你使用中药处方治疗咳嗽,中医有句名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因此中医治疗咳嗽,更是有五花八门的方剂、方子和中成药。药房里放置着各种各样止咳中成药,如果正确选用,会起到较好治疗效果。比如你咳嗽、咽痒、痒时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可以选用含有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紫苏子、蝉蜕、前胡、牛蒡子、五味子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你因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表现急慢性支气管炎者,可以选用含有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子、苦杏仁(炒)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你表现外感风寒里热引起的咳嗽,气促哮喘,喉中发痒,痰涎壅盛,胸膈满闷,老年痰喘者,可以选用含有麻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前胡、白前、百部(蜜炙)、紫菀、款冬花(蜜炙)、葶苈子、黄芩、远志(去心炒焦)、炙甘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 比如单纯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者,可以选用含有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蒌皮、紫菀、麦冬、知母、桔梗、地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苏子(炒)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者,可以选用含有百部、百合、五味子、枇杷叶、白及、牡蛎、甘草、冬虫夏草、蛤蚧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等等。       总之,关键要医生给你看舌苔、搭脉象,辨证论治正确,才能有效治疗你的咳嗽。        9.小儿咳嗽中药治疗效果怎样呢?对小儿咳嗽,家长首先要知道以下常识:小儿疾病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病理特点之一为变化迅速、易虚易实,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用药时必须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容易造成疾病的发展,轻病变重,重病转危,且不少病例可以急遽间导致生命危险。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另外治疗要中病即止。小儿机体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应用时须根据患儿个体特点与疾病的轻重,区别对待。因此家长不能轻易自行到药店购买中药治疗咳嗽。应该要医生给你孩子诊治后,正确选择用药。比如小儿早期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可以选用含有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肺热咳嗽及痰湿咳嗽,可以选用含有紫菀(蜜)、茯苓、麻黄、知母、金银花、陈皮、半夏(姜)、前胡、远志(制)、平贝母、罂粟壳、山楂、羚羊角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可以选用含有羚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牛黄、青礞石、生石膏、甘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外感风热咳嗽,以及咯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苔薄黄,可以选用含有桑叶、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紫菀、枳壳、陈皮、甘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肺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可以选用含有麻黄、石膏、苦杏仁、前胡、黄芩、紫苏子(炒)、葶苈子、竹茹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可以选用含有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可以选用含有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 葶苈子(炒)、 桔梗、连翘、蝉蜕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可以选用含有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上述举例药物都有专用于小儿的中成药,药物的口感好,适合小儿口服用药,正确选用后,可以为小儿咳嗽治疗带来很大益处,可以避免小儿过早暴露于抗生素,避免小儿过多使用抗生素治疗。注:本专题《支气管炎咳嗽用药》由于要对市场药品的广告宣传避嫌,因此只提及药品化学名称或者中药成分,未提及商品名。具体广大患者如果有疑问,可以咨询医生。

王智刚 2017-05-21阅读量8.5万

胆石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病请描述:        1、气滞情志不舒,忧思恼怒,湿浊阻滞,胆气不舒则见右上腹胀满,或阵发性纹痛,痛引肩背,或伴胃院部痞满,厌食油腻;胆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枢机不利,升降失常,开合不畅而诸症百出,阻于上焦则见胸胁痛,善咬喘;克犯中土则呕苦汁,呢逆,纳呆,口苦,院胁胀满、疼痛;阻于下焦则见小便短涩;阻于经络则耳痛鸣聋.舌淡红,苔白或微黄,脉弦。        2、痰湿过食肥甘,湿浊阻滞,胆为中清之府,清净之液受邪所扰则易变为湿秽痰浊,而症见右上腹疼痛,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伴沉重感,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不爽,右上腹压痛。胸胁堵闷,呕吐痰涎,眩晕,体重烦冤,往来寒热.舌淡,或有齿痕,苔腻,脉滑或濡。        3、湿热或热毒肝胆疾病在急性期多为湿热,胆腑湿热是胆腑的功能异常,胆囊局部或胆经的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其多由胆腑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胆汁郁结,欠而生热;或肝之湿热下移于胆;或脾胃升降障碍,湿热逆犯于胆造成湿热蕴结胆腑或胆经经络。右上腹疼痛,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或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甚或右胁肋剧痛,腹胀而满,拒按,寒热往来,神昏谁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弦滑。        4、癖血忧思恼怒,情志不舒,湿浊阻滞,导致血行不畅而症见右上腹刺痛,拒按,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腹内症结,或伴沉重感,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舌暗有疲斑,脉涩。        5、阴虚少阳常少血多气,或过食辛辣,或湿、热伤阴,而症见右上腹隐痛,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口苦咽干,潮热盗汗,皮肤干涩,疾痒,舌红少苔,脉细。        6、阳虚胆腑,属阳,又为甲木,案少阳之气,藏清净之液。或湿邪损伤阳气;或气滞而致阳气不运;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而症见右上腹疼痛喜按,困倦乏力,食少纳呆,虚烦不眠,面色恍白,心恼气短,舌淡苔薄,脉沉弱无力。        治疗:        在临床用药上,对中药的排石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大黄、番泻叶、芜花、金钱草、茵陈、虎杖、龙胆草、青篱、柴胡、半边莲等可使胆汁的流量增加;如大黄、番泻叶、芜花、巴豆、姜、半夏、大青叶、丹参等可使Oddi括约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柴胡、黄苹、木香等可增加张力;桅子、槟榔、芒硝可使胆囊收缩;大黄、龙胆草、青篱、大青叶等可抑制胆囊运动。有实验证明,对胆汁流增加的效应大小顺序为:茵陈、大黄、金钱草、桅子、柴胡、木香、积壳。对Oddi括约肌最低通过压效应大小的顺序是:柴胡、金钱草、桅子、积壳、黄答、大黄、茵陈、木香。目前我国各地使用的排石汤多以上述药物为主,从而亦可推论这些药物入胆经。        胆腑疾患主因为湿与滞,湿又有痰湿、湿热之分;滞有气滞、湿滞之别,湿滞不化郁而生热,热盛为毒,或湿滞日久而变生砂石。目前,对于阴虚症多责之于肝,对于阳气虚一症,在胆石症中认识还不够。        本文选自王和天,刘殿池,赵荣莱. 胆石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赵刚 2017-05-12阅读量1.1万

中医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

病请描述:        李军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分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肝阴不足5个证型。 ⑴ 肝郁脾虚证症见不思饮食,稍进油腻即排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胀腹痛、泻后痛止、舌淡苔薄, 脉弦缓;⑵ 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女子经前乳胀、少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弦;⑶ 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灼痛、餐后更甚、嗳气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弦数;⑷ 肝、胆湿热证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上腹饱胀、恶心呕吐、 或厌油、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⑸ 肝阴不足证症见胁肋隐痛、不休、遇劳加重,或见灼痛、嘈杂泛酸、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脉细弦数;        王晓燕等将本病分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热结阳明5个证型。⑴ 肝胆湿热证患者常见术后复发或残余结石、伴见感染、出现黄疸者。⑵ 气滞血瘀证患者常于术后出现类似胆绞痛发作的症状。⑶ 肝气犯胃证患者术前多合并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胆源性胰腺炎,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胀、返酸嗳气或恶心呕吐。⑷ 肝气郁结证患者术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出现胁痛、嗳气、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及失眠诸症而无胆道器质性病变。⑸ 热结阳明证患者术后见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低热及肝下实质性包块。        李志宏搜集了30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⑴ 气滞型105例,多见于胆总管炎性狭窄患者,症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脘胀满,得矢气则胀减,善叹息,纳呆或呃逆嗳气,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弦;⑵ 湿热型89例,多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术及残余结石者,症见胁肋疼痛,呕恶,口苦,纳呆,便干或稀,头重身重,胸闷或伴有黄疸,尿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⑶ 脾虚型70例,多见于胆囊术后体质差,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者,症见精神倦怠,乏力, 纳差,便溏次多或胃脘胀满不舒,完谷不化, 舌苔白,脉弱;⑷ 阴虚型36例,多见于素体阴虚者,症见胁痛隐隐,口干、便干、尿黄少,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刘传珍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分为6型: 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胃弱型、寒凝阳衰型、胆扰心神型和血瘀气滞型。⑴ 肝胆湿热型症见胁肋疼痛,脘腹痞满,口苦尿赤,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舌苔黄厚,脉弦滑数;⑵ 肝郁气滞型症见心下痞满, 脘胁胀痛, 口苦嗳气, 肠鸣漉漉, 纳谷呆滞,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 ⑶ 脾虚胃弱型症见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或隐痛, 腹胀纳呆, 逐渐消瘦, 神疲倦怠, 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白微腻, 脉弦缓; ⑷ 寒凝阳衰型症见少气懒言,  巩膜、皮肤色黄黯晦, 眼神呆滞, 饮食不思, 口干不欲饮, 腹胀膨隆, 明显消瘦, 低热, 畏寒喜暖, 下肢水肿, 大便溏薄或溏而难解, 尿色深黄, 尿少, 舌淡无华, 脉沉细无力或沉弦细弱; ⑸ 胆扰心神型症见懊恼不宁, 头晕目眩, 胸满胁痛, 心悸不宁, 口苦泛酸, 心烦易怒, 舌红苔白, 脉弦数; ⑹ 血瘀气滞型症见肤色黯晦, 皮肤瘙痒, 右上腹刺痛, 纳呆恶心, 消瘦, 倦怠乏力, 饱闷腹胀, 便溏尿少, 脉弦细。粟喜然将本病分为气郁湿热、气滞挟湿、气滞血瘀、气郁阴虚4型。⑴ 气郁湿热型主症为:  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间歇发热, 口苦, 咽干, 呕恶, 大便干或溏, 苔黄腻, 脉弦滑。⑵ 气滞挟湿型主症为: 右上腹隐痛, 胸闷不舒, 口苦, 呕恶, 小便微黄, 苔薄白, 脉弦滑。⑶ 气滞血瘀型主症为: 右胁刺痛, 胸闷不舒,  面色晦暗,  口苦,  舌紫暗或有瘀斑,  脉弦涩。⑷ 气郁阴虚型主症为: 右上腹疼痛不适, 纳差, 口干, 大便少而干结, 舌红苔少, 脉弦细。        总体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在临床常见证型以实证为多,病程较长者常多见虚实夹杂证,  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兼夹,如气滞证可兼湿热、血瘀, 热邪炽盛可伤阴,阴虚又易致火旺,肝胆气胜可乘犯脾胃,而脾胃虚弱、运化不及又能导致土壅侮木,临证当详辨各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治疗时能掌握好标本主次。 本文引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6月8日; 18(16): 1694-1700

赵刚 2016-07-23阅读量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