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Morales引起的疾病,多属条件致病,致病菌有限藤菌(Rhizomucor)、毛霉菌(Mucor)和犁头菌属(Absidia)等,临床和组织病理相同。可引起的鼻旁窦、眼眶、中枢神经系统、肺、消化道等器官感染。肺毛霉菌病多数呈急剧发展,少数为慢性感染病,这是一种病死率极高(50%以上)的真菌感染,仅少数表现为慢性感染,故患者较少在生前作出诊断,常于死后尸检发现。 一、肺毛霉菌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肺毛霉菌病的症状无特异性,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有时体温可以骤然上升。慢性起病者(症状出现超过30d)较少见。几乎所有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均有血栓形成和梗死,所以常有咯血和比较剧烈的胸痛。肺部体征并不明显。文献报道87例肺毛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下:发热(63%)、咳嗽(61%)、胸痛(37%)、呼吸困难(29%)及咯血(26%)。国内报道临床表现为咳嗽(89%)、发热(85%)、咯血(63%)、胸痛(26%)及气促(26%)。有基础病变者占70%,病死率为63%。糖尿病患者很少患肺毛霉菌病,但是一旦患病则预后较差。另外,暴发起病的肺毛霉菌病患者容易经血液循环播散,常见的部位有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脾、肾、心脏和肝,且几乎都是致死性的,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 二、肺毛霉菌病胸部影像学有哪些特征?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单发或多发性浸润影或结节影,有时呈楔形改变,好发部位多为上叶,可双肺同时受累,下叶较少见。部分患者呈间质性肺炎或肿块样改变,单发或多发,也可出现晕轮征、新月征和空洞,注射造影剂后边缘增强,偶见胸腔积液。如果肺部病变范围较大可以出现低氧血症。 三、肺毛霉菌病如何明确诊断? 毛霉菌病的基本特征如下,可在诊断时作为参考: ①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或原发病; ②有发热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无特异性; ③常规实验室检查无诊断价值; ④目前没有特异的抗原或抗体能确定诊断; ⑤活检或刮片可见大量真菌,而培养并不生长; ⑥菌丝粗大、无或极少分隔,分支角度不规则; ⑦极易侵犯动脉管壁,导致梗死和组织坏死。 由于患者病情严重,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同时又缺乏实验室检查支持,仅凭临床经验难以诊断。近年来开展的真菌抗原检测,如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在毛霉感染时阴性,因此,毛霉感染只有通过真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一旦在病灶刮片或培养中找到毛霉菌,或者在组织切片中发现侵入血管壁的菌丝即可确诊。 呼吸道分泌物或异常组织涂片检查结果不可靠。痰培养往往阴性,血培养的阳性频率比痰培养更低。文献报道,痰培养阳性患者中,最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毛霉菌感染仅为50%,由开胸活检证实仅为32%。由此可见,痰培养可能假阳性,因此在临床标本中检查出毛霉菌时通常被视为污染菌,但当同一患者不同来源标本同时检查出毛霉菌,或同一标本多次培养出毛霉菌时应高度重视。对那些无法确诊的患者常需采用创伤性检查明确诊断,如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 四、肺毛霉菌病如何治疗? 肺毛霉菌病死率高,因此应该及早使用侵入性方法以获取正确诊断,并且立即纠正和控制引起毛霉菌病的病因。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应该在确诊肺毛霉菌病之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纠正酮症酸中毒和代谢紊乱等基础疾病;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对于接受免疫功能抑制药治疗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把药物减至最小剂量,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全身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有确切疗效的是两性霉素B,应迅速增量至0.5~ 1.5mg/(kg . d),总量为2. 5~3.0g,通常需要与氟胞嘧啶联用,以改善疗效。重症患者可考虑联合治疗,通常为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也有联合使用两性霉素 卡泊芬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0%)。也可采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毛霉感染。
王智刚 2019-11-2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肺癌化疗患者为何要反复查血常规呢?很多患者担心多次抽血会造成贫血】 血常规的检查主要包括3个大的项目,第一个是血红蛋白,判断患者是不是贫血;第二个是血白细胞,判断患者是不是存在感染,是不是出现了白细胞下降、会不会影响化疗或者放疗;第三个是血小板,如果血小板太低,会引起出血,会导致化疗或者放疗延期,如果患者贫血了,首先会出现胸闷气急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另外,如果血红蛋白低于一定数量,会影响化疗和放疗疗效,也会加重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治疗很难坚持下去。如果白细胞升高,伴随着发热、咳嗽、咳痰等,可能提示存在感染,化疗或者放疗就需要适当延期,待感染控制后才能进行。如果白细胞下降,需要查明下降的原因,另外进行升高白细胞的治疗,因为白细胞是机体抗击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战士”,如果白细胞很少了,机体是不能抗御这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的,会发生很严重的肺炎甚至败血症,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血小板是负责凝血的,如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凝血功能会下降,会出现血不止的现象。
李建雄 2019-10-28阅读量9466
病请描述:如何送检痰液进行检查? 临床上经常碰到很多患者吐的痰不合格。 由于痰液里可能脱落的肿瘤细胞数很少,另外,如果痰液咳出来的时间,到送检化验的时候很长的话,例如,超过了2~3小时,肿瘤细胞会崩解,所以,很多时候痰液的细胞学检查是阴性的。所以,为了留取合格的标本来达到更好的检出目的,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清晨起床后,漱口后尽量咳出深部的痰液,这样痰液中所含有的细胞数会比较多,不要随便吐一些类似口水的很清的痰液;其次,痰液咳出后,尽快送检,争取在细胞还没有崩解前送到医院的病理科进行化验检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在医院就诊时就有痰液,医生开好病理检查单后咳出痰液立刻送检,如果当时没有咳痰,医生开好病理检查单后,先回家,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再留取痰标本,尽快送检;最后,咳尽量多的痰在痰标本盒中,如果是有咯血的患者,尽量把带血的痰送检化验,因为,咯出的血液里,很可能含有更多的脱落的肿瘤细胞。
李建雄 2019-10-26阅读量9068
病请描述: 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的出现,导致相关呼吸道感染增多。人类腺病毒,即HADV 于1953 年首次分离自呼吸道感染婴儿的扁桃体中。最初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婴幼儿,免疫系统正常的成年人极少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率极低。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生率增加,20%~40%的感染患者可进展至肺炎,少数患者可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患者死亡。2008年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出现多起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具有发展快、感染性强的特点,进展至重症肺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腺病毒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引发胃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眼部感染性疾病。腺病毒传染源主要是腺病毒感染患者,感染初期传染性最强。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另外部分腺病毒也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因此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如机体免疫力下降,隔离防护措施不当,易导致腺病毒传播感染。一般认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免疫低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腺病毒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出现,人群免疫力缺失,免疫力正常的青壮年也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因此,腺病毒各个年龄阶段普遍易感。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每年2~5月份高发,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多见。其中22%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病毒感染相关,2% CAP由腺病毒感染诱发。目前,军营中腺病毒感染高发,有研究分析表明,可能与军队中人口密度大、高强度训练以及战备导致精神压力大有关。因此,加强对腺病毒肺炎的认识,尽早干预重症患者显得十分重要。 一、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根据2013年颁布的《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腺病毒染后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肺炎,少数可进展至重症肺炎。隐性感染患者免疫力较强,感染具有自限性,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主要表现形式。多数以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有咳嗽、咳爽,不伴细菌感染时咳白痰,伴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脓痰。咽痒和灼热感,有时可伴咽痛,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疱疹;肌肉酸痛、全身乏力,恶心、腹泻、食欲减退,双侧颈部淋巴结稍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的急性结膜炎症状。患者病程1~14天,平均5~7天,具有自限性。 腺病毒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可发展为腺病毒肺炎;患者持续高热(38.5℃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气促、胸闷,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但常无显著胸部体征。腺病毒肺炎进一步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除肺炎的症状外,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等并发症。腺病毒肺炎引发高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比,并无特异性,很难从临床症状上鉴别。 二、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治 1、病原学确诊标准:口咽拭纸、鼻咽拭纸、鼻咽吸引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标本PCR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注意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这种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腺病毒特异性lgG抗体4倍以上升高(注意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这种抗体)。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上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套結果者。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首选反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来确定病原体,并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方案。 2、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符合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标准及影像改变,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主要标准:①需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mmHg(1mmHg=0.133kPa);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1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液体复苏。 3、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危重,除了针对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氧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平衡、糖皮质素素抗炎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1)化学药物抗病毒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死率高,抗病毒化学药物无针对性治疗,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已应用于临床,但有效性,目前还有争议。利巴韦林是一种嘌呤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RNA加帽、抑制病毒多聚酶的作用或者增加新合成DNA突变率,来抑制DNA或者RNA病毒。有个案报道发现,早期口服利巴韦林,能有效减少重症腺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改善患者病情。利巴韦林用于重症腺病毒感染,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效果还存在着众多争议。更昔洛韦为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对于产蛋白激酶同系物的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有效,但腺病毒缺乏蛋白激酶同系物,因此更昔洛韦的抗腺病毒效果不佳。 西多福韦是新型胞嘧啶核苷膦酰基甲醚衍生物,竞争性抑制脱氧胞嘧啶-5-三磷酸盐,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并渗入病毒的DNA,使其失去稳定性,进一步减慢DNA的合成而达到清除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西多福韦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也是限制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腺病毒肺炎,指南推荐用量为,西多福韦1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由于药物肾毒性强,每次输注前需要口服丙磺舒2g,然后分别在输注后2小时与8小时各口服1g,同时需要实时监测肾功能。研究表明,对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应用西多福韦可显著降低腺病毒载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提高患者的预后。重症腺病毒肺炎进展常常导致ARDS发生,Minhyeok等研究发现,在重症腺病毒诱发的ARDS患者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结合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早期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布林西多福(Brincidofovir,CMX001)是西多福韦的前体,具有更强的抗腺病毒特性,而其肾毒性大为降低,在近期抗腺病毒临床试验中,布林西多福展现出很好的安全性,高效抗腺病毒特性,有望成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特效抗病毒药物。 西多福韦注射液、布林西多福针剂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 (2)免疫与基因治疗 目前,腺病毒肺炎还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抗病毒效用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腺病毒肺炎的治疗。目前T细胞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成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腺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对于清除体内腺病毒感染细胞、控制腺病毒增殖至关重要,体内输注腺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可能对于腺病毒感染有效,但有效性有待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目前,几种基于核酸的技术,如短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适体、脱氧核酶和核酶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在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降低动物病毒载量。基因治疗抗腺病毒疗效只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为未来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三、腺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腺病毒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腺病毒疫苗与强化公共卫生措施。腺病毒疫苗可以预防腺病毒发生或者减轻腺病毒相关症状,对于预防腺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在军队的新兵营中,腺病毒往往在新兵中暴发流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为新兵接种腺病毒4、7、14型疫苗,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腺病毒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对于腺病毒易感人群,可在流行季节接种腺病毒疫苗,降低腺病毒感染率。腺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与湿润环境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被氯、加热等消毒方式杀灭;对于医疗机构、学校、新兵营等腺病毒容易暴发场所,应该加强消毒处理。对于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人群,应勤洗手,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四、腺病毒感染的早期中药治疗 由于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IgM抗体),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IgG抗体。目前腺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在基层医院甚至二三级医院也没有普及开展。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也并无特异性,腺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眼睛结膜发炎等,在病毒病原学不明确的情况下,中药辨证论治早期治疗起到关键治疗作用,风热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小柴胡颗粒、柴芩清宁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清开灵、六神丸、清心明目上清丸等药,以及小儿专用药小儿清热宁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这些小儿专用药成人服用也非常有效)等等,都能有效控制腺病毒导致的感染,避免和有效阻滞了腺病毒导致的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这样的早期中药介入治疗方案,比起早期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烧在病原学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普遍滥用奥司他韦更为妥当、更为合理。
王智刚 2019-10-07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一、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支扩患者的气道解剖结构变化导致气道内常常存留大量黏稠的脓性分泌物。 1、胸部理疗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体位引流和叩击形式的胸部理疗是最常用的促进分泌物清除的方法。此外,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气道振荡器、外部叩击背心和肺内叩击通气等装置也被用于临床。 对于排痰: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慢性咳痰和(或)高分辨率CT表现为黏液阻塞者,痰量不多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也应学习排痰技术,以备急性加重时应用。常用排痰技术如下: (1)体位引流:采用适当的体位,依靠重力的作用促进某一肺叶或肺段中分泌物的引流。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主动呼吸训练联合体位引流效果优于坐位主动呼吸训练。胸部CT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体位(见表);治疗时可能需要采取多种体位,患者容易疲劳,每日多次治疗一般不易耐受,通常对氧合状态和心率无不良影响;体位引流应在饭前或饭后1一2h内进行;禁忌证包括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出分泌物、抗凝治疗、胸廓或脊柱骨折、近期大咯血和严重骨质疏松者。 (2)震动拍击:腕部屈曲,手呈碗形在胸部拍打,或使用机械震动器使聚积的分泌物易于咳出或引流,可与体位引流配合应用。 (3)主动呼吸训练: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练习主动呼吸训练促进排痰。每次循环应包含3部分:胸部扩张练习.即深呼吸,用力呼气,放松及呼吸控制,尤其是深吸气,使气流能够通过分泌物进入远端气道;用力呼气可使呼气末等压点向小气道一端移动,从而有利于远端分泌物清除;呼吸控制,即运动膈肌缓慢呼吸,可避免用力呼气加重气流阻塞。 通过你的一吸(吸气相对短2-3秒,吸气鼻子吸气,嘴闭着)一呼(呼气相对长4-6秒,呼气鼻子仍然呼气,嘴缩唇微开呼气),这样的舒张运动,患者气道和肺部发生自主的震颤气流和定向引流力,促使呼吸道粘液及各个肺叶深部代谢物松弛,液化、脱落;并在定向引流力的作用下将已液化脱落的代谢物按照选择的方向(如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 (4)辅助排痰技术:包括气道湿化(清水雾化)、雾化吸入盐水、短时雾化吸入高张盐水、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以及无创通气;祛痰治疗前雾化吸人灭菌用水、生理盐水或临时吸入高张盐水并预先吸入β2一受体激动剂,可提高祛痰效果;喘憋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可联合应用无创通气;首次吸入高张盐水时。应在吸入前和吸入后5min测定FEV。或呼气峰流速,以评估有无气道痉挛;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吸人高张盐水前应预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5)其他:正压呼气装置通过呼气时产生震荡性正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有助于痰液排出,也可采用胸壁高频震荡技术等。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上述祛痰技术,每日1~2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30min,急性加重期可酌情调整持续时间和频度。 (6)吸气肌训练:适用于合并呼吸困难且影响到日常活动的患者。两项小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干预组相比,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7)排痰机 市面上有卖G型2000振荡呼吸系统物理治疗仪,采用振荡排痰机振荡叩击法。振荡排痰机采用G型2000振荡呼吸系统物理治疗仪,振荡频率25—30CPS。病人物理治疗前需要一色听诊确定痰液积聚部位,采用半坐位或侧卧位,沿细支气管。支气管一气管走向叩击,每侧胸背部叩击时间各5—10分钟。 振荡排痰机用于辅助体力和耐受力较差的病人排痰,能通过不同振动频率,其冲击力透过皮层、肌肉组织达到细小支气管,使粘附于气道内壁的痰痂松动、液化、脱落,利于病人咯出,排痰效果显著。 采用全胸腔高频振荡排痰机时,振荡频率为12Hz时可以在气道内产生最大的移动气流,而气压强度一般为2-4,每次10-15min,每天2-4次 患者在初次使用排痰机时,需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氧情况。 高频振荡排痰,市面上还有美国Hill-Rom公司生产的HFCWO排痰仪(TheVestAirwayClearanceSystemModel104),用来辅助排痰。患者坐位,操作前给患者穿上可充气的夹克背心,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夹克背心的松紧度,背心松紧度以能放进1拳为合适。用两根管路将夹克背心与脉冲气体发生器相连接,设置频率10Hz,强度5,时间15-30min。按开始键,夹克背心开始充气,并产生振动。两组患者于拔除气管插管后6h开始物理治疗,每日上午和下午分别用人工叩背法和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法辅助排痰1次,每次15-30min。 不同仪器,排痰方法略有不同,买到机器后,一般厂方人员会教你正确使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尤其患者在初次使用排痰机时,需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氧情况。 2、促进气道分泌物清除的药物 目前用于气道分泌物清除的药物有吸入DNaseI(α-链道酶)、高渗盐水、N-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遵从以下给药顺序:①用定量吸入器给予沙丁胺醇。②高渗盐水。③胸部理疗、锻炼和DNaseⅠ,顺序任选。④其他吸入治疗,如雾化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DNaseⅠ仅用于CF(囊性纤维化)的支扩,而不用于其他原因的支扩,除CF外,该治疗并不改善非CF支扩患者的症状。 另外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目前采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富露施)0.3g3ml/支,3mltid 雾化吸入,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二、抗生素治疗。支扩常存在多种微生物慢性感染,导致肺功能逐渐降低。抗生素是治疗支扩慢性感染和急性加重必不可少的手段。支扩合并急性感染时建议抗感染疗程为10~14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原体。如果患者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果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尝试进行清除细菌的治疗。目前不鼓励患者通过长期口服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因为治疗的获益并未超过抗生素耐药带来的弊端,但下述2种情况除外:推荐多数CF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患者获益可能是由于其抗炎和(或)抗菌特性。②推荐反复出现感染的支扩患者采用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雾化/粉雾抗生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长期治疗。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每年超过3次的急性加重,可以长期(连续超过3个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吸入抗生素治疗。治疗CF(囊性纤维化),国内有这样治疗,一支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2ml:80mg(8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10ml雾化溶液,经喷射雾化机雾化吸入20-30分钟,一天二次,用10-14天,有一定疗效。 三、支扩解痉治疗。无论是否存在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很多支扩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或)茶碱后可以出现症状的改善。但是长期使用并无确切的疗效。 四、改善营养。很多慢性支扩患者存在消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也很重要 五、预防接种。由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常常导致肺部结构进一步破坏,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建议对所有无禁忌证的支扩患者每年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相应的感染。还有增强免疫治疗,服用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胶囊),一天一次,一次7mg,连续服用十天,停二十天。再连续服用十天,再停二十天。然后再连续服用十天。这样三个月完成增强免疫力治疗疗程。 六、避免接触致病源,戒烟和避免粉尘、过敏原的吸人。 七、外科手术如果是局限的支扩且存在内科难以控制的反复感染或大咯血,可以考虑病灶局部肺叶切除。肺移植为终末期支扩患者提供一个治疗选择。对于双侧存在支扩的患者建议双肺移植,因为遗留一个自身肺在原位将使之成为感染性分泌物来源,从而威胁到移植肺。定期复查和随访:需要对患者定期(每3~6个月1次)进行肺功和痰病原学的监控。
王智刚 2019-09-2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常伴随病程的始终,影响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2018年4月《柳叶刀》发表了2012至2015年实施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一亿, 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达13.7% 。在中国每分钟有2.5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仅次于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交通伤害、肺癌,排在第五位。而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慢阻肺患者每年发生约0.5-3.5次的急性加重。此外, 急性加重也是慢阻肺患者医疗费的主要支出部分, AECOPD住院患者每人每次平均住院费用高达11598元人民币。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年度医疗保健费用是没有急性加重患者的近十倍,全球60%的慢阻肺花费与急性加重的治疗相关。 2014年医保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后,仅30%的患者进入稳定期治疗;在接受稳定期治疗的患者中,也仅有10%的患者采用了指南的首选治疗方案。此外,慢阻肺患者中,全年共有65%患者发生过急性加重,年急性加重数为人均1.79次。 慢阻肺急性加重后不规范的稳定期治疗,导致了再次急性加重的风险的增加、死亡率的增加和疾病经济负担的加重。急性加重史也被认为是评估急性加重风险的最佳指标。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可能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我国慢阻肺患者的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重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后续稳定期的早期药物干预是提高慢阻肺疾病全程规范化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的一项。 一、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病机制和病程 慢阻肺是以慢性呼吸系统症状,肺功能的逐渐下降和反复发生急性加重为特征的疾病。慢阻肺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上皮屏障功能受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固有炎症反应活化,及T细胞/B淋巴细胞介导的继发炎症反应激活的过程,多种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导致了慢阻肺的病理变化。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急性加重可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再住院率,加速疾病进展。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过程和机制很复杂,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相关,以及与中性粒细胞、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加重,黏液分泌增多和显著的气体陷闭有关。 急性加重的病程通常是7-10天,但多数中重度的患者可能持续更久。若急性加重后恢复缓慢则更可能加速疾病进展。有研究显示,86.1%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后第35天时症状恢复基线水平,肺功能通常也需要4周以上才可恢复至基线水平,所以急性加重患者需经过4-6周症状恢复期。此外,急性加重恢复期存在高复发风险,恢复期系统性炎症的持续,与延长急性加重的持续时间相关。与延误治疗相比,急性加重期越早启动治疗,患者症状恢复越快。 中国的慢病患者病因复杂,如中国人口老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严重、空气污染对疾病影响较大。中国的慢阻肺患者有其特殊的特点,咳嗽、咳痰重是中国慢阻肺患者的主要特征,且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多合并慢支炎,这与频繁的急性加重和恢复期延长相关。同时急性加重频繁、疾病严重程度重、疾病进程快是大部分中国患者重要的特征。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度,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是急性加重的治疗目标,而稳定期维持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慢阻肺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时机尤为关键。 二、慢阻肺急性加重和稳定期的早期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一定要早识别早治疗,及早治疗可减少疾病负担、减少有创通气率、减少全身激素使用,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一项对10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记录显示:开始治疗时间每延误1天,患者恢复时间延长0.42天。加重发生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可降低住院风险和加重恢复时间。从症状出现开始治疗的时间已被证明是确定管理策略成功的关键变量,因为延误治疗与增加的急诊访视和住院治疗相关。有一项研究,在症状开始的初期,使用加倍剂量的ICS/LABA联合早期治疗AECOPD,结果显示超过75%的慢阻肺患者(轻、中度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不需要口服泼尼松的治疗。这个研究是一项非RCT的研究,虽然研究设计存在不足,但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依从性更佳。另一项多中心、双盲的RCT研究中,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作起始时使用ICS/LABA的强化治疗10天,可减少严重急性加重的发生,尤其对于病情重的((FEV1≤50%)或GOLDC-D组)慢阻肺患者,各种严重程度的急性加重率均下降明显。以上研究旨在探索简便的早期干预急性加重的有效方法,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合适的防治策略,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度和缩短恢复时间。 急性加重后稳定期的维持治疗药物的使用也应尽早开始,GOLD中明确指出:虽然尚无临床研究评价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物或联合制剂)联用或不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在AECOPD中的作用,仍建议在急性加重期维持这些药物治疗或在出院前尽早地开始应用。这样治疗方案的推荐,综合考虑是基于如下目的:1、支气管扩张剂联用或不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应用,可持续的改善患者加重的症状,防止急性加重的恢复缓慢,而导致疾病的加速进展;2、确保患者对维持治疗方案的了解和对吸入技术的完全掌握、装置的熟练应用。一项研究显示,慢阻肺急性加重30天内开始维持治疗比延迟治疗可显著减少治疗费用,降低再次急性加重风险。REDUCE研究也显示,在维持期用药ICS/LABA联合LAMA不停药的情况下,5天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在6个月内的再次急性加重方面非劣效于14天激素治疗,并且5天治疗组能减少激素的暴露量。因此,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支扩剂联合/不联合ICS的药物不应停用或尽早使用。 三、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防 AECOPD的预防是慢阻肺治疗的基本目标。因中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繁、住院率高的特点,更需积极预防急性加重。GOLD中指出在急性加重后,应立即开始预防急性加重的适当治疗措施。中国AECOPD诊治专家共识也指出,AECOPD是可预防的,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的措施通常有: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应用(一种或两种)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或联合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应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目前ICS/LABA、LAMA、LABA/LAMA等多种药物均被证实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ICS/LABA或者包含ICS的三联药物能较单药应用可以更有效减少急性加重风险。同时,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也是急性加重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在慢阻肺疾病防控及管理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尚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包括评估诊治流程、门诊分流、规范用药等方面。尤其在规范用药方面确保让每一位慢阻肺患者得到系统、全面的专科评估后,针对慢阻肺的不同分期、分级实施相应的规范治疗,遵循早发现早干预、个体化治疗原则,考虑患者特征、可及性等多个因素给予药物治疗的推荐,提高诊治规范的普及率和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控制急性加重风险,实现慢阻肺全程管理目标,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及慢病管理模式。
王智刚 2019-08-15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小姜最庆幸的事,就是不管老爸多固执,还是坚持带他做了体检。她记忆里的爸爸,总是萦绕在浓重的烟草味和浑浊的咳痰声里,发黄的手指,黑臭的牙齿,满身烟眼的衣服。端午回家,趁老爸去门外抽烟的间隙,妈妈悄声让她劝劝爸爸做个体检——“前几天,你老爸咳出来的痰里居然有血,你要不抽空带他去查查吧,我真的很担心……”痰里有血?!回想他几十年的抽烟史,小姜开始有点慌了。但不出她所料,当她提出要带父亲去体检,遭到了这个固执老头的强烈反对。“我才不去,我自己身体我不知道啊,毛主席抽了一辈子烟也长寿着呢,你别听你老妈瞎操心。”“这是我们单位福利,家属可以免费体检,不花钱的。”“不花钱也不去,干嘛没病找病。”“可是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你要是这么一直咳,宝宝怕是都不敢靠近你,而且要真得了什么肺病,你不怕传染你大外孙啊。”见他态度有些放缓,老妈也在一旁帮腔,“反正又不花钱的,查出来要是啥都好,不也更放心……”在机构的全身体检和医院专项复查后,结果虽让人叹息但也在意料之中,小细胞肺癌,不幸中的万幸,还是早期,并未转移。更让小姜宽慰的是,得知结果后的老爸不似从前一般油盐不进,而是像个学生一样乖乖听医生的话,面对小姜和妈妈的告诫,也不再执拗地用自己以往的谬论来反驳,甚至主动提出戒烟。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放化疗和综合调理,老爸的状况基本稳定,在医生的允许下,顺利出院,并被要求一个月后回院复查。这就是最自然的人性。面对虚无的疾病概念,我们往往会选择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的习惯;当疾病真的来临时,求生的本能会让我们拼了命地寻找康复的机会。然而,我们遗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所有的重症都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我们做好预防,约有6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其中,最经济有效,最便捷,也最应该定期进行的预防筛查手段:体检!你的健康,我们承包 健康,是一种责任,只有保障好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支撑家庭;健康,是一种礼物,它可以传递爱意,可以表达珍惜。为了更好地守护你和你的家人,微医携手爱康国宾推出6款【微爱联名卡】,专业的体检服务+健康VIP会员十大权益。爱康国宾体检中心 微医VIP会员权益全国84家体检分院均可使用,优惠低至3.5折。一卡在手,许你健康无忧。微爱成人卡 金卡直降685元,仅需699元,即可享受价值1384元的【健康VIP年卡+成人尊享体验套餐】。除基础全身体检外,还增加胃部筛查、颈椎筛查、癌症筛查三大项,将常见疾病扼杀在萌芽中。现在抢购,还加赠价值126元的甲状腺彩超。据调查,人群中50%的人都有甲状腺结节,还不赶快关爱一下你的甲状腺?银卡限时399元,即可享受价值1082元的【健康VIP月卡+成人基础体检套餐】。健康,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钻卡特价1099元,即可享受价值2343元的【健康VIP年卡+成人升级款体检套餐】增加肠胃肺病筛查、颈椎筛查和常见癌症筛查,此外另赠价值126元的甲状腺彩超和126元的颈动脉才彩超。微爱亲情卡 小时候,父母是你的依靠,长大后,你成了父母的依靠,你是在哪一瞬间感觉到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了?健康,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爱康国宾老年体检定制套餐,基础全身体检外,增加全面肿瘤筛查+骨质疏松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另赠价值126元的甲状腺彩超和273元的经颅多普勒。1328元抢购单人【健康VIP年卡+老年人体检套餐】;双人套餐【健康VIP年卡+老年人体检套餐*2】限时特惠价2568元。亲情卡 亲情套餐微爱佳人卡 宫颈癌、乳腺癌,你担心的,也是我关心的。爱康国宾女士专享套餐,基础全身体检外,特别增加HPV分型检测+甲状腺功能筛查+胃部肿瘤筛查等多个特色项目,另赠价值126元的乳腺彩超和189元的宫颈TCT检测。【健康VIP年卡+女士专享体检套餐】,只需1228元,给你全面的安心呵护。佳人卡更多特惠,请点击这里哟!
健康资讯 2019-08-0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陆老伯最近一个月出现咳嗽、咳痰,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邻居告诉他生吃鱼胆能治愈咳嗽,第二天他便买回一条8斤重的青鱼,谁知服下鱼胆后不久就出现呕吐、腹痛和无尿,送至医院,诊断为“急性肾损伤”。经过洗胃、血液透析等一番抢救,他才脱离危险。那么,究竟什么是急性肾损伤?它真有这么可怕吗?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突发和持续的肾功能突然下降。定义为48小时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3 mg/dl(≥26.5μmol/L)或1周内超过基础值的1.5倍及以上;或持续6小时尿量<0.5 ml/(kg·h)。根据轻重,急性肾损伤可分为1、2、3期。既往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竭,2005年后统一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哪些原因会引起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性三种。肾灌注不足是肾前性AKI的主要发病机制,引起肾灌注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心功能衰竭、严重呕吐和腹泻、大出血等。肾后性AKI主要由肾后梗阻所致,如前列腺肥大、泌尿系肿瘤和结石等。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和肾动脉栓塞等是常见的肾性AKI的病因。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括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环丙沙星、奥美拉唑、造影剂、化疗药等)和毒物(蛇毒、鱼胆、毒蘑菇、重金属)等。 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1.对因治疗:肾前性AKI需及时改善肾脏的灌注。肾后性AKI强调解除梗阻。不明原因的,要尽早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新月体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所致的AKI,需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2.对症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和支持治疗。严重的急性肾损伤,几乎都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以清除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为肾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急性肾损伤能恢复吗? 既使是轻微的急性肾损伤也可能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医院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可高达50%。我科对中山医院5年间176155名出院病人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住院病人中AKI发病率3.19%,病死率19%。急性肾损伤后存活的病人1/3能完全恢复肾功能,其余都留有后遗症(肾功能减退、蛋白尿、高血压等),严重者无法脱离透析治疗。所以,急性肾损伤的病人需长期随访,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预防急性肾损伤? 感冒、发烧、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时,不要乱投医,也不要自行服药,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全身皮疹、发热、皮肤发痒、尿色发红等表现时,要立即停用该药,并及时就诊。急性肾损伤恢复之后,建议每年定期行肾功能和尿液检查,并监测血压。
王一梅 2019-05-1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简称NTM,迄今发现的NTM已经有150余种,其中致病菌有20余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是指NTM感染引起的肺病,Ⅰ组NTM肺病可以发生于原为健康者,其余NTM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尘肺、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也是HIV感染/AIDS者、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常见并发症。胸外科手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者并发NTM感染也屡见报道。 一、病原学 根据NTM在试管内生长温度、速度、菌落形态、色素产生及光反应的关系,将其分为四组。 Ⅰ组:属于光产色反应菌,有堪萨斯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可以引起肺部病变。 Ⅱ组:属于暗产色菌,有瘰疬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均可引起肺部病变。 Ⅲ组:属于不产色菌,有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蟾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是常见的NTM肺病的病原,蟾分枝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也可侵及肺部。 Ⅳ组:属于快生长菌,有偶然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主要侵犯皮肤、软组织,偶可引起肺部疾病。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的临床表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起病多隐匿,常常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及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但常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而全身症状较轻微,发热不常见。除肺部病变外,NTM还可侵犯皮肤、淋巴结、骨关节、泌尿生殖系统等。AIDS及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较多见于中老年,有各种慢性肺部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者;常表现病程迁延,反复痰分枝杆菌阳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药敏试验结果常为原发耐药或耐多药。PPD皮肤试验多呈弱阳性。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的影像表现:NTM肺病与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相似,病变也呈多形态改变,同时呈现渗出性、纤维增殖性、空洞等病变,主要如下特点: 1、双肺可同时受累及,病变部位以上叶尖段及前段为主。 2、病变以纤维增殖为主,而渗出性病变较少。 3、空洞性病变常见,常为胸膜下薄壁空洞,周围浸润少,支气管播散少。 4、可并发胸腔积液,但以胸膜增厚粘连为主。 5、病变进展缓慢。 6、常伴有肺气肿、气肿大疱、支气管扩张等基础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7、HIV/AIDS并发播散性NTM病,可伴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 四、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的诊断:NTM肺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学诊断,具有上述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应怀疑有NTM肺病可能,需及时送检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共包括生长温度、生长速度、色素产生、烟酸试验、硝酸还原试验等各种生化反应。含有硝基苯甲酸(PNB)及噻吩-2-羧酸肼(TCH)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初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两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结核分枝杆菌只在含TCH培养基上生长,而牛分枝杆菌则均不生长。PCR、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PCR–核酸探针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均有助于快速的菌种鉴定。 五、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的治疗 1、除Ⅰ组NTM外,多数NTM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故NTM肺病的治疗要根据既往用药史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建立较长程的联合化疗方案。强化期6-12个月,选用2-3种敏感药物及其他药物3-4种,持续期12个月或以上,至少含4种药物。 2、一般说,Ⅰ组NTM肺病可以按菌阳肺结核治疗,但是疗程需延长12个月或以上,且需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Ⅱ组NTM肺病可选用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乙胺丁醇等。Ⅲ组NTM肺病可选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布汀、喹诺酮类、阿米卡星等。Ⅳ组NTM肺病可选用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头孢西汀、喹诺酮类、SMZCO、多西环素等。 3、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痰菌的动态变化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及调整用药
王智刚 2019-04-03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难治性哮喘掌握了基本治疗、药物治疗之后,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治疗新方法,同时看看这些新方法的疗效评价。一.生物靶向药物 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是由Th2免疫反应过度增强所驱动。Th2反应过度增强的表现有体内IL-4、IL-5、IL-13、IgE水平升高和气道内嗜酸性细胞增多等表现。但近年也发现部分哮喘患者体内Th2细胞因子水平不高。因此,根据Th2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哮喘可分为高Th2和低Th2的两种表型。近年,针对高Th2表型患者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成为哮喘新药开发的热点之一。针对Th2反应驱动的重症哮喘,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带来了新的希望。1.抗IgE单抗: 能够特异性地与IgE的FcεRI位点结合,从而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靶细胞结合,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第一个在国外上市,用于哮喘治疗的抗IgE单抗。大多数的临床研究结果都证实,奥马珠单抗可以减少重症哮喘的急性发作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哮喘症状和肺功能等。2006版GINA就开始推荐奥马珠单抗作为哮喘的第5步治疗,即经过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并联合LABA等其他控制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的重症过敏性哮喘。新版GINA则推荐将过去的第5步治疗改称为"叠加"治疗,即不单独用于哮喘治疗,只是在ICS/LABA等常规控制药物基础上的治疗选择。 奥马珠单抗治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血清IgE水平及体重来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和频率。每次给药的剂量为70~600mg皮下注射治疗,每2~4周注射1次。长期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也不增加注射后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需要重视的是注射后的过敏反应,有个别报道注射后发生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所以,注射后的严密观察非常重要。2.抗IL-5单抗: IL-5是嗜酸性细胞在骨髓中分化、生成以及在体内增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抗IL-5单抗的作用就是通过阻断IL-5的作用,抑制体内的嗜酸性细胞增多。在早期的抗IL-5单抗临床试验中,其主要临床终点指标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后,改进了试验的设计,将嗜酸性细胞增多的重症哮喘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抗IL-5单抗可以减少近50%的急性加重,减少约1/3的急诊或住院率,还可以减少口服激素剂量,改善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等。2015年底抗IL-5单抗(美泊珠单抗)已经分别被美国和欧盟批准上市。在研发中的还有抗IL-5单抗Reslizumab和抗IL-5受体单抗Benralizumab等。3.抗IL-13、IL-4单抗: IL-4和IL-13都是Th2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炎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抗IL-13单抗(Lebrikizumab)治疗重症哮喘的结果显示,对骨膜蛋白(Th2反应标志物)水平高的患者可以减少超过50%的急性加重。但对骨膜蛋白低的患者则几乎无效。该结果证明,只有针对高Th2表型患者抗IL-13单抗才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抗IL-4受体(Dupilumab)可以特异性地与IL-4受体的α亚基结合,从而阻断IL-4的生物学作用。在针对嗜酸性细胞增多的中重度患者临床研究中发现,Dupilumab可以减少近90%的急性发作,显示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不足是该研究的样本量太小,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其临床疗效。 此外,还有许多针对哮喘炎症不同环节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都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疗效还不确定。以上介绍这些针对Th2反应的靶向药物,大多可以减少患者50%以上的急性加重,同时对生活质量、肺功能以及哮喘症状评分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新药的上市将给高Th2表型的重症哮喘带来新的希望,也把我们带入哮喘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然而,哮喘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哮喘的炎症也十分复杂。仅依靠单一的抗炎通道很难完全控制哮喘炎症的发生发展。所以,目前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也只是重症哮喘治疗的一种补充,还不能替代常规的治疗药物。二.支气管热成形术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thermoplasty,BT)是一项新的在支气管镜下进行的非药物治疗技术,被用于哮喘治疗领域,此技术能够减少气道平滑肌(airwaysmoothmuscle,ASM)的数量、降低ASM收缩力、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药物的使用。我国于2014年3月正式批准将该技术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其疗效与安全性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目前对BT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BT还可通过减少ASM数量从而减少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并延缓气道重塑进程。 目前国外的研究结果均提示,BT术后虽然在短期内有增加哮喘恶化的风险,且呼吸道的不良反应也有增多(如术后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咳痰、夜间憋醒、咯血、上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及肺脓肿等与手术相关的症状),术后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声嘶等非典型症状,但这些症状一般在7d内均可明显缓解。5年随访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BT后未发现长期的并发症,可以明显降低哮喘的急诊率和住院率,HRCT及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BT后支气管扩张或气道狭窄等气道结构的改变。 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BT用于18岁以上且已经应用足量的ICS和LABA治疗后仍不能良好控制的重症哮喘患者。GINA在2014及2015年的指南中将BT的证据等级提升为B级,与抗IgE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等并列为第5级治疗方案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建议在部分成人重症哮喘患者中应用。 患者选择是BT治疗成功的前提,并影响着BT的近期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目前国内临床BT治疗中的经验显示,对于那些已经规范使用了GINA第4级或第5级治疗方案已半年或更长时间治疗后仍然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和已经规范使用GINA第4级或第5级治疗方案后虽然可以维持哮喘控制但在降级治疗中(尤其是口服激素减量时)反复失去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BT的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很多哮喘急性发作和病情波动风险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环境刺激和不可纠正的依从性差的特殊患者也可以探讨BT治疗的可行性。 围手术期管理也是保证BT安全的重要方面。术前评估肺功能以判断哮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BT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性。FEV1越低BT手术的风险就越高。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哮喘患者的基础肺功能水平FEV1占预计值%>50%或者FEV1>1L,可以增加BT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后,仍然FEV1占预计值%<40%的患者,BT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另外,患者合并疾病越多术前术后管理的要求就越多,比如术前需要良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对合并OSAHS的重症哮喘患者在术中麻醉时需要更多的注意事项且风险更大。而合并疾病是重症哮喘病情波动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对每一位重症哮喘患者都应该评估其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OSAHS、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因此,掌握BT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患者、评估术前肺功能和合并疾病的控制情况、遵守手术操作规程、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观察都是保障BT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自2014年我国批准BT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多家医院先后开展了该项技术,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的BT登记性研究,但国内的BT病例报道还较少。2016年发表的目前国内报道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BT术后1年内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率、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率、口服激素剂量均较术前1年明显下降,且术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率下降79.4%,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率下降89.4%。 但BT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更长期的随访结果和大样本且设计严谨的随机双盲试验以及临床患者的登记性研究来证实。 目前对重症哮喘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尚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重症哮喘防治的研究是肺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智刚 2019-03-16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