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流感,又一次上了热搜!据说呢,目前99%的患者都是甲流,只有1%的“天选”患者是乙流。从这两个热搜来看,流感是真难受啊,近期的感染风险也是真不小。应对甲流,除了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外,剩下的就是对症治疗,发热就降温,咳嗽就吃止咳药,肌肉酸痛就吃镇痛药。而说到痛,得过甲流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叫一个“寝食难安”啊。头痛、咽喉痛、关节痛感染甲流为什么这么疼?甲流一般起病3~6小时就会发高烧(可达39~40℃),之后陆续出现其它症状,比如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胸闷、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一个“痛”字。80%以上的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特别是眉弓和太阳穴最为明显。咽喉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哪哪都痛,感觉整个人就没一处舒服的地方。感染甲流怎么就这么疼呢?其实呢,这种疼痛并不是甲流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免疫反应和炎症的结果。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释放抗体攻击病毒,阻止其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引起了体内的炎症反应,造成疼痛。这个过程中,白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导致肌肉和关节发生炎症,引起显著的疼痛。与此同时,高热也会导致全身的不适与肌肉酸痛,一般热度越高越痛。也有医生认为这类疼痛与痛觉过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身体知道这个病很厉害,试图通过疼痛来提醒你休息,以此度过危险期,哪怕是腰背、下肢等与感染相关性较低的部位。这种疼痛机制本意是好的,奈何如今人的耐痛能力越来越差(女性相比男性更敏感),甚至有时即使很痛也无法休息。好在,大多数的疼痛可以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流感神药”有必要囤吗?最近患流感的人越来越多,被捧为新一代“流感神药”的玛巴洛沙韦片遭受疯抢,原本200多元一盒,在部分线上药店硬是被卖到了485元。要不要加入囤药大军呢?没必要!作为一种处方药,如果真的确诊了流感,在医生指导下开药、用药即可,不需要自己囤药,更不要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重症甲流”有征兆!警惕4个并发症虽然不高,但甲流确实可能致死,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重症甲流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高烧、头痛、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除此之外,出现下面的几个症状,是危险的信号。经治疗后,仍持续发烧超过3天;胸痛(警惕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炎;血痰;嘴唇发紫或发蓝(缺氧造成);意识不清;甲流出现重症信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甲流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病毒性肺炎:若病毒侵及左、右两肺,可能诱发呼吸衰竭,不及时进行插管、呼吸器治疗,或因缺氧而致死。1月3日,北京一位急诊医生在患甲流一周后再次发烧,CT检查发现变成病毒性肺炎(四肢末端出现花斑,已处于休克前期)。 图片来源:微博专家提醒:咳嗽、咳痰超过一周,及时拍片排除肺炎。继发性细菌感染:抵抗力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可能引发败血症。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危险性极高的严重并发症,会造成心脏衰竭。脑炎:整个脑部受到甲流病毒侵犯,导致发炎、肿胀,造成脑压升高、昏迷。参考文献[1]孙娟. 科学预防甲流[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2):14-15.[2]孙海娥. 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J]. 科学之友,2024(2):48. DOI:10.3969/j.issn.1000-8136.2024.02.024.[3]甲流来袭,该如何应对?[J]. 家教世界,2023(14):23.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4-24阅读量112
病请描述:感染相关并发症 切口感染: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等。 腹腔感染:术后可能发生腹腔内感染,如胆汁性腹膜炎等,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加剧、腹部压痛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术后因活动减少、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并发症 胆漏:术后胆漏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术后引流液呈胆汁样、腹痛加重、发热等。 胃瘫:术后可能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 血液系统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 其他并发症 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后应激反应、血容量变化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电解质紊乱:术后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并及时纠正。 预防与护理措施 加强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液性质和量、腹部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促进康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下床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营养支持: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
赵刚 2025-02-21阅读量830
病请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被称为慢阻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自2002年以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办“世界慢阻肺日”活动。2024年11月20日是全球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Know Your Lung Function”(了解你的肺功能),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肺功能检查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识“慢阻肺”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和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目前,慢阻肺在我国呈现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疾病负担的流行病学特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常见症状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10F综合内科主任许培培介绍,慢阻肺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和乏力等。“大家生活中熟悉的‘咳痰喘’,可能就是因为慢阻肺引起的症状表现。”许培培主任表示,慢阻肺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 在大多数患者中,慢阻肺往往合并其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慢性病,这会增加慢阻肺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目前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此外长期吸入职业性粉尘和化学气体,也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风险。而遗传基因、年龄和性别、肺生长发育不良、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等,同样也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或恶化的因素。▲ 长时间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易患慢阻肺 因此,以下人群要特别留意,相较于其他人,可能更容易患上慢阻肺: 1)烟草暴露:长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职业暴露:长时间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3)室内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生物质燃料(木材、动物粪便、作物残渣)或煤炭、厨房油烟等环境者; 4)先天性肺发育不良者; 5)儿童期感染及哮喘频繁,病情严重者; 6)有慢阻肺家族史者。 慢阻肺“可防可治” 慢阻肺纵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明确指出,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要求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危险因素干预,加强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衔接。推动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许培培主任表示,肺功能检查是及时发现早期慢阻肺病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病情评估诊断、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项目包括肺容积(潮气容积、慢肺活量曲线及相关参数)、用力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其参数),部分患者需在常规用力通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 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防治意义重大 目前,各地已陆续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提升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和干预能力,提高慢阻肺高危人群及患者早诊早治率。 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急性加重,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主要措施包括: ■ 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 ■ 氧疗: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 ■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 ■ 急性加重期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激素等药物。 许培培主任最后提醒,对于存在慢阻肺危险因素(遗传、吸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等),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定期开展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虽然是一种简单、无痛性的检查,但对于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大咯血、癫痫发作,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主动脉瘤、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患者,均应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远离慢阻肺 日常生活中需要这样做 1)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2)减少有害暴露:避免或减少吸入二手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物。 3)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 4)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6)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7)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 8)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通过综合全面的预防和生活管理措施,并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慢阻肺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科普中国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2-10阅读量974
病请描述:近日,知名魔术师刘谦自曝患肺腺癌的消息登上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肺腺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肺腺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发现和应对它。什么是肺腺癌?在众多癌症中,肺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可发生于各级支气管,但以小支气管为多。肺腺癌的癌细胞通常呈腺泡状、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癌或实性伴有黏液形成。肺腺癌的发病原因01吸烟长期吸烟是导致肺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患癌风险。0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污染的空气、石棉、氡气等有害物质,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都可能诱发肺腺癌。0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患肺腺癌的几率可能会相对较高。04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长期不愈可能增加肺腺癌的发生风险。肺腺癌的症状01早期症状肺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但也较为轻微。02中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03晚期症状晚期肺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的症状,如脑转移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骨转移可引起骨痛、骨折等。肺腺癌的诊断方法01影像学检查胸部 X 光、CT 扫描等可以发现肺部的异常肿块或结节,为肺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02痰液细胞学检查通过收集痰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虽然阳性率较低,但操作简单、无创。03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和刷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04经皮肺穿刺活检在 CT 或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肺部肿块,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肺腺癌的重要手段。05基因检测对于肺腺癌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肺腺癌的治疗方法0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目前有超高清胸腔镜、荧光腔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可以通过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等手术方式,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02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03化学治疗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可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或与手术、放疗联合使用。04靶向治疗腺癌是最常见有基因突变的类型,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0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为肺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肺腺癌的预防01戒烟吸烟是导致肺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肺腺癌的重要措施。0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的空气、石棉、氡气等有害物质,减少职业暴露。0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0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如胸部 CT 扫描等,以便早期发现肺腺癌。肺腺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应提高对肺腺癌的认识,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979
病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肺炎的新闻或讨论,但你是否真正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简称CAP)呢?这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医院之外的地方,比如家里、学校、办公室等,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群体更为常见。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 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其中,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阳性率占已知病原的40%~60%。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轻,而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发热: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热型多不固定,可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性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部分患者有寒战、畏寒等表现。 2.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典型症状。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咳嗽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早期表现为轻咳或干咳,连续刺激性咳嗽多见于支原体肺炎。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状痰,化脓菌感染者可为黄色脓性痰,肺炎链球菌感染可为铁锈色痰。 3.胸痛:胸痛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又一典型症状,因病变程度或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咳嗽、咳痰为加剧诱因。病变累及胸膜时疼痛多呈针刺样或随呼吸加重,下叶肺炎波及膈胸膜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4.呼吸异常除咳嗽、咳痰、胸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出现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还可能伴有咯血症状。 5.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或窘迫,甚至嗜睡、意识障碍、神志障碍或精神症状等。 6.肺外症状:还可能出现肺外症状,如肺尖部病变可反射性引起肩臂痛,后部病灶可刺激后胸膜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少数下叶肺感染刺激横膈可出现上腹疼痛并向肩部放射,有嗳气和呃逆。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胸部X线或CT检查通常可以发现肺部的炎症病变。此外,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也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一旦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吸烟等。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等,还可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了解它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不要慌张,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的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宋晓科 2025-02-07阅读量1142
病请描述: 感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疾病,多表现为鼻咽部干、痒、烧灼等不适,随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眼泪等症状,后续可出现咽痛、发热、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等类似中暑症状。一般感冒具有自限性,若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均可出现感冒,且不分时节,但多见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 前文已述,若无合并症,一般5-7天可自行好转,或服用如芙朴感冒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感冒药物可缓解;其中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痰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氨溴索口服液化痰,痰多咳嗽又厉害的情况下先化痰,避免止咳治疗后影响排痰,若是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工作,那需要止咳治疗,可以加用止咳糖浆,如果咳嗽厉害痰不多,我们可以选择苏黄止咳胶囊、急支糖浆、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药物来减轻症状;若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可以适当止痛处理,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己当医生哦。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感冒了喉咙痛咳痰,能不能用消炎药?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医生或者药店会给你配用抗菌药物,也就是消炎药。实际上,使用消炎药物需要有明确的感染指征:咳嗽咳痰加重,痰白变黄,痰量增加;有发热;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高,换句话说需要检查评估过才能使用,切记凭自己感觉或者说看到咽部充血、疼痛,就觉得自己发炎了!不然就是不合理用药了!
周嘉斌 2025-01-21阅读量1433
病请描述: 感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疾病,多表现为鼻咽部干、痒、烧灼等不适,随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眼泪等症状,后续可出现咽痛、发热、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等类似中暑症状。一般感冒具有自限性,若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均可出现感冒,且不分时节,但多见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 前文已述,若无合并症,一般5-7天可自行好转,或服用如芙朴感冒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感冒药物可缓解;其中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痰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氨溴索口服液化痰,痰多咳嗽又厉害的情况下先化痰,避免止咳治疗后影响排痰,若是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工作,那需要止咳治疗,可以加用止咳糖浆,如果咳嗽厉害痰不多,我们可以选择苏黄止咳胶囊、急支糖浆、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药物来减轻症状;若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可以适当止痛处理,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己当医生哦。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感冒了喉咙痛咳痰,能不能用消炎药?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医生或者药店会给你配用抗菌药物,也就是消炎药。实际上,使用消炎药物需要有明确的感染指征:咳嗽咳痰加重,痰白变黄,痰量增加;有发热;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高,换句话说需要检查评估过才能使用,切记凭自己感觉或者说看到咽部充血、疼痛,就觉得自己发炎了!不然就是不合理用药了!
周嘉斌 2025-01-21阅读量1367
病请描述:03 儿童篇(1周岁以上)儿童篇(1周岁以上)问儿童如何居家隔离?居家环境✅建议儿童(婴幼儿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小朋友需由陪护者看护)居住在通风较好的单人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房间要保持整洁,每日房间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左右。✅如房间内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居家消毒✅每天应至少开展1次消毒,消毒期间注意房间通风。✅家居用品、地面等表面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常用小件物品和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75%酒精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对氯气或酒精过敏的患儿,可以用清水或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时患儿和家人要回避,消毒后注意通风。✅衣物要单独放置,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按常规洗涤程序清洗。✅不能用水洗的衣物可在阳光下充分通风晾晒,静置15天以上后再使用。✅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时间应从煮沸和蒸汽注入开始算起)。✅家庭共用卫生间,孩子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1次。✅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天消毒1次。✅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感染者的生活垃圾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湿润后装入垃圾袋,垃圾袋扎口后喷洒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居家日常✅居家期间应分餐饮食,饮食上需要均衡营养,注意多饮水。✅学龄儿童与家人接触需佩戴口罩,婴幼儿很难配合戴口罩,以看护家长佩戴口罩为主。✅可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问如果儿童感染了,该如何用药?儿童感染新冠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发热儿童腋温≥38.2℃(或肛温≥38.5℃),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剂,推荐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降低室内温度等。不建议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咳嗽咳痰仅在儿童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时积极进行祛痰治疗,即为化痰治疗。当儿童的咳嗽程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可以进行止咳治疗。当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多、咳嗽程度不严重时,可以暂缓使用止咳化痰治疗。是否需要抗生素抗菌药物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新冠病毒感染无效,仅当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问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虽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无症状及轻症,但仍需要警惕重症感染的发生。如出现以下表现,建议服用退热药并及时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重症的表现持续高热3~5天不退、病程>1周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5%。出现精神反应差、惊厥发作、持续拒食、喂养困难、嗜睡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影像学:两侧或多叶广泛浸润、胸腔积液等短期内进展迅速。问常见问答Q&A新冠感染一般多久好转?儿童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且儿童感染新冠后潜伏期较短,可在一两天内迅速起病。大多数患儿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一部分患儿可出现轻型症状(包括发热、鼻塞、咽痛、咳嗽、肠胃炎等),以上症状通常会在1-2周内康复。新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儿童新冠感染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等。此外部分患儿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伴有嗅觉、味觉下降,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睡眠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情绪,易激惹及冲动攻击行为等。儿童新冠感染是否有特效药?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是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年龄适用于12-17岁青少年(体重>40kg)和成人。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儿童的临床用药数据缺乏, 目前并没有明确在儿童中推荐使用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般儿童都是以轻症和普通型为主,有一定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哪些患儿容易发生重症新冠感染?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感染者可无临床症状,以轻症或无症状为主。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肺气道疾病、慢性心肾疾病、营养不良、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血液肿瘤疾病等)以及近期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或接受移植者患儿易发生重症。本期支持: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漫画支持:陈子鸣编辑:林欣END
洪岭 2025-01-14阅读量1800
病请描述:冬季膏方进补思路之—- 鼻塞清涕,遇风即重?可能是肺气虚寒的信号!冬季膏方进补,温肺止流正当时 #全民慢病健康科普计划##鼻炎##鼻塞##虚寒体质# 针对鼻塞清涕、遇风加重且日久不愈的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这可能与肺气虚寒有关。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弱时,外邪(如风、寒等)易侵袭鼻部,导致鼻塞、流清涕等症状,且遇风时症状可能加重。针对这种情况,确实可以在冬季利用膏方进行进补,以温补肺气、驱散风寒。 一、肺气虚寒的识别 ***症状表现**:鼻塞清涕,遇风加重,声音低弱,短气自汗,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体质特点**:肺气虚寒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易感冒,对寒冷环境敏感。 二、膏方进补的优势 ***综合调理**: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方剂,能够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配。 ***易于吸收**:膏方制作精细,药物成分高度浓缩,易于人体吸收利用。 ***适合冬季**: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根据中医“秋冬养阴”的理论,此时进补有助于阳气收敛闭藏,温润补益身体。 三、古方“温肺止流丹”的参考 ***处方来源**:《疡医大全》中的“温肺止流丹”是一个经典的中医方剂,专为治疗鼻流清涕、遇寒加重等症状而设。 ***药物组成**:原方由人参、诃子、荆芥、桔梗、细辛、甘草、石首鱼脑骨等中药组成。这些药物具有温补肺气、散寒通窍的作用。 ***功效主治**:温肺止流丹能够温补肺气、驱散风寒、通窍止涕,适用于肺气虚寒型鼻炎患者。 四、膏方进补的建议 1.**个性化调配**: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膏方的个性化调配。可以根据温肺止流丹的处方进行适当加减,以增强疗效。 2.**适量服用**:膏方虽好,但也要适量服用。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健康。 3.**注意饮食**:在服用膏方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肺气。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生姜等。 4.**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之,针对鼻塞清涕、遇风加重且日久不愈的症状,可以考虑从中医角度进行辨证施治,利用膏方进行进补。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调理和饮食调理,以综合改善体质和病情。 门诊时间: 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周一下午 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周五下午
陈旋 2025-01-09阅读量1414
病请描述: 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样,都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而具有多种表型。 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 )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而具有多种表型,且不同表型的诊疗及预后也不同。 随着对支气管扩张探索的逐渐深入,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炎症的异质性与肺功能、恶化风险、入院率等密切相关。 下面从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形成过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支气管扩张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治疗特征提供参考。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支气管或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或纤维化的病症,其严重损伤支气管壁的弹性,易使支气管长期处于扩张状态或变形。支气管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或分枝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囊性纤维化及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遗传性疾病。全球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美国调查研究显示,其成人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为139/10万人。意大利的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从2005年的0.62%升高至2015年的1.63%,英国女性支气管扩张患病率从2004年的3.505%升高至2013年的5.661%,男性患病率从2004年的3.012%升高至2013年的4.855%。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则从2013年的0.7548%升高至2017年的1.744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支气管扩张已被认为是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 nary disease , COPD ,简称"慢阻肺")及哮喘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一、概述 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损害、气道感染和炎症相关,气道炎症是支气管扩张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支气管扩张可分为临床表型、影像学表型及微生物学表型。根据其气道炎症类型,支气管扩张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存在许多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最为多见,因此支气管扩张也曾被认为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疾病,被称为中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1998年, Gaga 等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组织中的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比正常健康对照者更多,引起了大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 eosinophilic bronchiectasis , EB )的研究。 Tsikrika 等发现,约20%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细胞计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象(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 在一项来自5个国家的951例患者的分析中发现,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相关,22.6%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同时发现对比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 L 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⁹/ L 患者的支气管扩张程度[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 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 , BSI )评分]更重,死亡率更高。在排除感染因素影响后分析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患者,病情在短期内急性加重的风险更高。然而, Wang 等的研究表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 L 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分级( FACED combined with exacerbations , E - FACED )评分和 BSI 评分、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较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L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显著降低,且全身炎症水平更低。除此之外,在 Miguel 等的研究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 U 形关系,即支气管扩张患者在血嗜酸性粒细胞<0.05x10⁹/ L 及嗜酸性粒细胞>0.3x10⁹/ L 时,其急性加重风险均高,但前者病情加重发生风险更高。一项906例来自西班牙支气管扩张登记处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血嗜酸粒细胞数>0.1x10⁹/L患者中,70%的受试者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较轻,其临床结局、营养状况和肺功能较好,全身炎症较低,提示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可能是轻度支气管扩张患者预后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发现, EB 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严重程度更高、气道梗阻更严重、 E - FACED 评分和 BSI 评分更高、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率、住院费用及受影响的肺段数量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更多。 综上所述,不同程度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支气管扩张临床特征仍不清晰,但目前的研究提示,支气管扩张的气道炎症表型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恶化风险、肺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探索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指导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疗。 二、病理生理机制 支气管扩张与高Th2炎症反应相关。1986年, Mos mann 等发现,鼠CD4⁺ Th 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分为2个主要的功能不同的亚组,即 Th1和Th2。而 Th1细胞能够产生γ 干扰素( interferon - γ, IFN - γ )和淋巴毒素 α ( lymphotoxin α, LTα ),Th2细胞则产生白介素( inter - leukin , IL )-4、 IL -5和 IL -13。Th2﹣高炎症是指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 L 或呼出气一氧化氮(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 FeNO )≥25 ppb 。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时高水平的 FeNO 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IL -13驱动的炎症和肺功能降低有关。当设置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或 FeNO >25 ppb 为临界点,31%的患者存在Th2型支气管扩张,其病情更重,症状也更严重。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与高Th2炎症反应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源于骨髓中CD34+的祖细胞, IL -33及 IL -5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阶段起重要调节作用。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通过ST2受体对 IL -33的应答,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定向祖细胞前体分化,并促进细胞膜上 IL -5受体形成。 IL -5受体在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定向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高度表达提示, IL -5在嗜酸性粒细胞终末分化、活化、成熟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IL -5还通过核因子 κB ( nuclear factor - κB , NF - κB )介导的 Bcl - xl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并在嗜酸性粒细胞存活中发挥作用。在Th2炎症反应中,变应原进入呼吸道后刺激上皮细胞产生大量 IL -25、 IL -33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 TSLP )等,其可激活下游免疫细胞Th2和2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激活后的Th2和ILC2细胞生成并释放出大量 IL -4、 IL -5、 IL -13等细胞因子。 IL -4和 IL -13可促进免疫球蛋白 E ( immunoglobulin , IgE )抗体的产生、黏液的分泌及气道重塑, IL -5则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活化。此外, IL -4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6(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促进关键转录因子 GATA 结合蛋白3( 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表达,GATA3进一步促进 IL -4、 IL -5和 IL -13的转录。当肺部存在炎症, IL -4和 IL -13还可增强嗜酸性粒细胞募集过程关键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而 IL -5可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协同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嗜酸性粒细胞的特异性募集,使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组织中浸润,最终导致气道炎症。 三、诊断 目前,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定义尚未统一,不同研究间探讨的嗜酸性粒细胞的范围差异很大。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同时还需要关注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 FeNO 等指标。在 Shoemark 等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平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为0.00017x10⁹/ L ,而西班牙支气管扩张登记处的数据提示,支气管扩张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0.0002x10⁹/ L。 目前,世界上多数研究以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来判断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FeNO 等指标因其无创、易获取、经济等优点也被认为是评估支气管扩张气道炎症表型的重要指标。 一项英国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具有相关性,且当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预测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特异度为82.0%,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0001x10⁹/L时,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灵敏度为85.2%。有研究表明,在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外周血中可以观察到相似比例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而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上清液中, IL -13水平及 FeNO 水平更高,而中性粒细胞炎症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痰上清液中的 IL -8的水平更高。 Cho 一项关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的研究发现, FeNO 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 - 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呈正相关,但相关性略弱。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呼出气 FeNO 水平似乎可能成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痰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预测的替代指标,除此之外,随着T2炎症反应发生而显著表达的 IgE 、 IL -13、 IL -4、 IL -5等细胞因子能否成为新的评估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治疗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包括治疗潜在病因、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除常规的气道廓清、祛痰、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清除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等治疗外,进行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也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尽管应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仍存在争议,但血嗜酸性粒细胞已被证明是评估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是否应用吸入类固醇药物的指标。 有研究表明,痰嗜酸性粒细胞≥3%或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⁹/ L 的患者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其他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3个月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患者急性加重入院的次数并未增多。但上述研究规模均较小,缺乏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故吸入类固醇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疗效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 因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是高Th2型炎症,除类固醇药物外,目前针对抗 IL -5单抗、抗 IL -4/IL-13单抗等靶向治疗研究也逐步开展。美泊利珠单抗( mepolizumab )和瑞利珠单抗( reslizumab )是靶向 IL -5的抗体,可阻止 IL -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减少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口服激素剂量,甚至停用口服激素,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可降低该类患者重度急性加重频率,即美泊利珠单抗和瑞利珠单抗可降低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气道炎症的急性加重频率。 贝那利珠单抗( benralizumab )直接竞争性结合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表达的 IL -5Rα, IL -5Rα活化自然杀伤淋巴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 NK cell )和巨噬细胞,诱导抗体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使嗜酸性粒细胞直接消耗。 在多项研究显示,美泊利珠单抗、瑞利珠单抗、贝那利珠单抗可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并减少类固醇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作为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具有多种表型异质性表型,需要生物标志物来帮助确定不同的疾病表型,并提供疾病预后和疗效的临床相关信息。血嗜酸性粒细胞及 FeNO 测定可以预测支气管扩张的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此外,一些吸入性类固醇药物及针对T2炎症反应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新型治疗策略。但目前多数相关研究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个性化诊疗,为临床医师管理支气管扩张患者提供理论基础。
王智刚 2025-01-07阅读量1810